哈獸研:勇攀科研高峰 築牢生物安全屏障

□張曉鵬 本報記者 彭溢

走進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哈獸研),秋高氣爽,歲月靜好,似乎很難覺察到這裡時刻與病毒進行的“攻防對決”。

1948年,哈獸研誕生於解放戰爭烽火之中。彼時,我國獸醫科技基礎薄弱,畜禽疫病猖獗,防治形勢嚴峻。哈獸研第一任所長陳凌風回憶,成立該所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支援解放戰爭,二是助力新中國建設。

懷着這樣的初心和使命,哈獸研作爲獸醫科技創新的國家隊,76年來爲我國有效防控動物重大疫病,保障畜牧產業健康發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生物安全,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堅強科技保障作用。

2001年,中國工程院組織“20世紀我國重大工程技術成就”評選,在畜禽水產養殖技術的疾病防治領域四大工程技術成就中,創制牛瘟、牛肺疫、馬傳貧疫苗三項由哈獸研主持完成,創制豬瘟疫苗一項由哈獸研參與完成,這些成果爲我國農業生產和國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哈獸研第一代科學家研製的牛瘟疫苗使我國於1956年徹底消滅了牛瘟。這是新中國消滅的第一個動物疫病,也是迄今爲止全球消滅的唯一動物疫病。

馬傳貧是困擾世界養馬業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馬傳貧的病原與艾滋病病毒同爲慢病毒,國際學術界認爲很難通過免疫防治該病。哈獸研沈榮顯院士等老一輩科學家敢爲天下先,歷時二十餘年,創制了世界第一個成功應用的慢病毒疫苗——馬傳貧驢白細胞弱毒疫苗。1976年起,共免疫注射七千餘萬匹馬,有效控制了馬傳貧,該重大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據有關部門統計,馬傳貧疫苗應用10年間共爲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65億元。

進入21世紀以來,哈獸研緊緊圍繞我國動物疫病防控重大需求,在禽流感研究和防控、“非典”防治、非洲豬瘟疫苗研製攻關、新冠肺炎聯防聯控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科技貢獻。

2004年,我國多省區暴發H5N1禽流感疫情。哈獸研以陳化蘭院士領銜的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科研人員深入疫區,埋頭P3實驗室,開展流行病學研究,及時確診疫情,創制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H5N1禽流感疫苗,及時投入生產應用,50天內控制了疫情。研製的H7N9疫苗2017年在全國投入應用,成功阻斷H5禽流感、H7N9禽流感病毒向人的傳播。主持完成的禽流感基礎和應用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76年來,一代代哈獸研人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將哈獸研逐步建設成爲擁有一流學科、一流平臺的現代化獸醫研究所。先後培養了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各1名,27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成果獎勵。目前,全所共有17個科技創新團隊,研究方向涵蓋了重大、重要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基礎研究與防控技術創新。

在一流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哈獸研擁有動物疫病防控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國家非洲豬瘟專業實驗室等10個國家級平臺,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動物流感參考中心、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等國際平臺。

堅持以國家和產業需求爲導向,哈獸研積極構建全鏈條、高質量創新發展體系,以創新鏈支撐產業鏈,以產業鏈帶動創新鏈。建立了服務社會產業的動物衛生檢測中心,承接產業研發的獸用生物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臨牀試驗GCP體系,搭建了哈爾濱維實生物科創投資有限公司、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產業化平臺,形成了創新鏈、轉化鏈(工藝—中試—臨牀—生產—服務)、資本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新發展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哈獸研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29項,新獸藥證書66項。44項技術轉化100餘家企業,轉化收入達23.1億元。

在哈獸研人心中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國家的需求是第一要務。用現任所長步志高的話說:“國家使命我們必須擔起來”“關鍵時刻能夠頂得上、拉得出、打得贏,爲國家分憂。”

新時代的哈獸研將繼續秉承“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的哈獸研精神,忠誠有效履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使命擔當,加快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新格局,爲保障畜牧產業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生物安全,繼續發揮堅強的科技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