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蘇!哈蘇!

雖然哈蘇第一臺民用中畫幅單反 1600F 在1948年才誕生,但是哈蘇家族的哈蘇公司早在上上個世紀就成立了。

Hasselblad

1841年,哈蘇 在瑞典西部的港口城市哥德堡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貿易公司F.W.哈蘇&Co,一開始的主要業務是針對新興的攝影業進口攝影用品,由於哥德堡毗鄰歐洲各國,並且與英國、荷蘭、丹麥、德國等衆多公家一直擁有悠久的貿易歷史,F.W.哈蘇&Co 很快成爲了瑞典最興盛的貿易公司之一。

F.W. Hasselblad & Company

哈蘇貿易公司的創始人之子Arvid Victor Hasselblad(以下簡稱A·V·哈蘇) 就是一位癡迷攝影的業餘攝影師,他在英國蜜月旅行的時候遇到了George Eastman,後者在不久之後創建了柯達公司,並且推動了攝影的普及。

Arvid Victor Hasselblad 1885

就是這次簡單的會面促成了雙方的業務合作。

1888年,哈蘇開始進口柯達公司的產品,並且成爲柯達在瑞典的唯一經銷商,這爲哈蘇公司日後的攝影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A·V·哈蘇 在成立攝影部門後表示:

隨着愛好攝影的人越來越多以及攝影技術的不斷進步,攝影產品的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哈蘇公司在1908年成立了獨立的公司來專門負責攝影業務。

哈蘇公司還出版了瑞典第一份攝影刊物,並且聘請專業攝影師拍攝、出版風景明信片和攝影集。

新公司名爲 Fotografiska AB,是 Eastman Kodak 產品在瑞典的唯一指定經銷商。

隨後哈蘇在瑞典成了了多家沖印店,並且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零售網絡。

1906年3月8日,哈蘇家族的繼承人、哈蘇相機的創始人Victor Hasselblad出生在哥德堡。

Victor Hasselblad(以下簡稱 V·哈蘇)是家族的第四代繼承人。但是由於家族衝突以及和父親的不同觀點,Victor 並沒有繼承家族產業,而是在1937年開辦了自己的攝影商店。

Victor Hasselblad

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V·哈蘇 從小便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V·哈蘇 青年時代曾經熱衷於鳥類攝影,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還曾經帶着一架大型 Graflex 相機周遊瑞典各地,拍攝記錄鳥類的聚居生活。隨後他也曾遊歷歐洲拍攝鳥類,成爲公認的鳥類攝影專家。

Victor Hasselblad with Graflex camera

1935年,他出版了作品集《美麗的天使》,成爲收藏家的珍品。

VH bird book

他同時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攝影發燒友,並且對當時市場上的 Leitz Leica、CONTAX、Graflex、Rollei等相機產品的設計和功能耳熟能詳。

他曾經嘗試使用 35mm Leica 相機替代他那臺笨重的 Graflex 相機,但是畫幅的限制依然有許多不足之處,隨着相機使用經驗的增加,他開始計劃”製造一臺可以更換鏡頭、膠片盒和取景器的單鏡頭反光相機“。

1939年,二戰爆發,瑞典空軍從 V·哈蘇 發表的文章中瞭解到了他先進的相機設計思想。

1941年,一架德國轟炸機墜毀在瑞典境內,人們發現飛機上裝有一臺當時最先進的偵察相機。瑞典國防部長隨即傳召了 V·哈蘇,問他能否仿造出一臺一模一樣的相機用於軍事偵察。

V·哈蘇 回答說:

Victor Hasselblad

1941年,哈蘇相機公司正式成立,同年,V·哈蘇 爲瑞典軍方製造出了第一臺航空相機 HK7 型,並隨後爲陸軍設計製造了SKA4、SKA5和MK80型相機。在1941年至1945年間,哈蘇公司交付瑞典空軍和陸軍使用的相機共有36臺。

Hasselblad Ross HK7

Hasselblad MK80

二戰之後,很多歐洲傳統相機公司一蹶不振,而哈蘇相機公司卻開始了加快研製民用相機的步伐。

1948年10月6日,哈蘇相機公司第一架民用相機 1600F 誕生。1600代表最高快門1/1600s,這個速度在當時讓人們驚歎不已,F代表焦平面快門。

Hasselblad 1600F

這是一架目前看來都非常出色的相機,它可靠的性能和優異的成像很快得到了專業攝影師的青睞,由於其當時獨創的十字準線標記註冊鏡頭可有效防止由於多部相機拍攝造成的照片來源混淆的情況出現,因此引起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重視。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首航月球,那張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使用哈蘇相機拍攝的,哈蘇相機從此更是名聲顯赫,這是後話。

1953年,哈蘇相機公司出品 1600F 的升級產品 1000F,雖然最高快門速度降至了1/1000s,但是由於快門速度旋轉調節由雙向改爲單向,所以快門精度與快門旋鈕的耐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Hasselblad 1000F

1600F 和 1000F 使用的都是柯達公司的Ektar系列鏡頭,但是隨着戰後德國相機工業的復甦,哈蘇相機開始使用蔡司鏡頭,正是通過兩家公司的完美合作,鑄就了這個中畫幅相機的頂級品牌。

1950年代,由於當時非球面技術尚未開發,光學修正的問題遇到了技術的侷限性,像差和畸變校正成爲了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可以哈蘇卻另闢蹊徑,採用了旁軸取景,去除了反光鏡,這樣可以使得鏡頭後鏡組能夠更加貼近焦平面,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解決了畸變問題。

基於這一技術,哈蘇相機公司於1954年發佈了 SWA 廣角相機,相機使用了蔡司公司 Biogon 系列的Biogon 38mm f/4.5,從此形成了哈蘇相機的 SW 廣角系列相機體系。這臺旁軸取景、機身極短的相機,將38mm鏡頭固定於機身,成像明銳,解像力極高,沒有線性變形,層次豐富,其影像質量能與當年4×5座機的廣角鏡相媲美。

Hasselblad SWA

Hasselblad SWA Biogon 38mm f/4.5

SWA 相機在1954年的科隆攝影器材博覽會上大出風頭,成爲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

SWA 的 C 鏡頭在 1982 年改換成 CF 鏡頭,機頂水平儀改設到取景器內,改型後稱爲 SWC/M 型。後來的最新型號被稱爲 903SWC,是哈蘇唯一的一款固定鏡頭的中畫幅相機。

1957年,是哈蘇相機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年,哈蘇推出了經典的500系列相機的第一部 Hasselblad 500C,這臺相機採用組件式設計,可以更換鏡頭、取景器以及片盒(這不就是 V·哈蘇之前夢想可以造出的相機麼?夢想終於照進現實了)。

Hasselblad 500C

哈蘇相機的最高快門速度從 1/1600s 降到了 1/1000s 再降到了這次的1/500s,500系列的500代表的就是最高快門速度1/500s。(別人家都是在升級快門速度,只有哈蘇一直在降級快門速度。)

因爲快門速度的降級,使得快門的精度和壽命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哈蘇相機首次實現了全程閃光同步,而且其首創的鏡間快門自動收縮光圈實在是中畫幅相機制造技術上的一次革命式的飛躍。從此中畫幅相機擺脫了對焦、拍攝收放光圈這一系列繁瑣的操作程序。

1965年,推出 Hasselblad 500EL,這個機型只是在500C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個內置連體的電動卷片馬達,可以實現每秒1.2張的自動過片。

Hasselblad 500EL/M

正是這個自動卷片馬達引起了美國宇航局的重視,因爲除了哈蘇相機的成像優異、性能可靠之外,EL機型更適合宇航員戴着肥厚的手套操作。

那張載入人類史冊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宇航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由哈蘇500EL/70型相機拍攝。

1970年,Hasselblad 500C 的升級產品 Hasselblad 500C/M 發佈,對焦屏改成了可換式。

Hasselblad 500C/M

1976年8月5日,V·哈蘇 先生逝世,由於他沒有子女,所以他的800萬美元(約合現在的3410萬美元)的遺產留給了他的愛妻以及哈蘇基金會管理。

1970年代,日本相機工業電子化的進程加速,相機工業開始朝着完全電子化的方向發展,爲了適應歷史潮流,哈蘇公司也在1977年發表了 2000FC 這一機型,這個機型依然採用了哈蘇慣有的500系列框架,只是快門速度使用了1/2000s的電子焦平面快門。

Hasselblad 2000FC

但是這一機型卻是一個矛盾的存在,哈蘇不願意放棄原始設計,又想趕上電子化的潮流,使得這個機型有着不少天然缺陷,其中一個缺陷就是裝卸後背時金屬簾幕快門極易受損起皺。

爲了改善這一缺陷,哈蘇發佈了後續機型 2000FC/M,這一機型在拆卸後背的剎那,快門簾會自動縮回機身,使得簾幕免遭損壞,可謂巧奪天工的設計。

2000系列的生產時間很短,除了上述兩個機型還有一臺在卷片手柄上加入了電動卷片器的2000FCW。

1982年,CF 鏡頭取代了 C 鏡頭,使得 500 系列更加成熟。

1988年,Hasselblad 503CX 取代了 500C/M,503CX 首次採用“鏡後焦平測準閃光燈曝光系統”(TTL),並引進了美能達的 Acute Matte-D 型對焦屏技術,使取景器明亮了許多。

Hasselblad 503 CX

同時推出的專業閃光燈Proflas配合503CX,使哈蘇機械相機具有更爲廣泛的適用性。

1994年,503系列的第二代機型503CXi問世。

1996年,哈蘇相機公司推出了Hasselblad 503CW,使得503系列完全走向成熟。

Hasselblad 503CW

除此之外,哈蘇還有一個比較簡單,但也是完全機械,沒有閃光同步的經濟機型,500Classic(1989年~1994年),501C(1994年~1997年),501CM(1997年~)。

1998年,哈蘇發佈了寬幅雙制式相機 Xpan,這是哈蘇首臺35mm旁軸相機,很快在專業市場上引起轟動。它可以拍攝 24mm*65mm 和 24mm*36mm 兩種畫幅,並且可以在中途任意自由切換畫幅。這臺相機是由哈蘇和富士共同開發的,由富士公司生產,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型號爲 Hasselblad Xpan,在日本本土的銷售型號爲 Fujifilm TX-1。

由於它是一臺旁軸相機,所以它的畫幅也只比 Leica M 系列或 Contax G 系列稍微大一點。

2003年,Xpan的改進機種 Hasselblad Xpan II / Fujifilm TX-2 上市。

Fujifilm TX-1

Hasselblad Xpan II

在中畫幅相機的發展史上,哈蘇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它最早採用鏡間快門,實現了1/500秒的閃光同步速度;最早採用自動收縮光圈,擺脫了收放光圈的繁瑣;它的外形設計幾十年很少變化,但內部結構的改進和功能的增加,演繹出衆多新機型。

一個小故事,據說,有一次 V·哈蘇先生在外旅行的時候,海關人員看了他的護照,驚奇的問:“你的名字和那部著名的相機一樣。”維克托幽默地回答:“對,我就是那部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