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蘇爲啥這麼貴?起底“相機貴族”的前世今生
說到相機,相信大部分人對佳能、尼康、索尼耳熟能詳,即便是說到萊卡、蔡司,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聽說過。但說到哈蘇,一般人估計不會有太多印象,不過在攝影發燒友眼中,卻把它當作神一級的存在。
單說價格方面,哈蘇相機之貴,基本上都在十萬以上,以前H系列曾一度高達幾十萬,如今也是二十萬一臺。作爲對比,現在佳能/索尼/尼康的專業級相機價格大多在2-4萬不等,萊卡一般在5-10萬。當然以上所說都只限於裸機價格,鏡頭費用另算。
爲什麼哈蘇相機比這些耳熟能詳品牌貴這麼多?
一是哈蘇是以中畫幅相機出名,而中畫幅本身質量高,價格高,是爲了高端攝影服務,而非普通消費品,這一條,就已經奠定了哈蘇的價格線。
說到這兒,必須澄清一個普通人思想中的誤區,就是“全畫幅”和“中畫幅”的區別。單看字面,前者比後者強大,而事實情況是反過來的。全畫幅的“全”是拿 CMOS(傳感器) 的可成像面積與35毫米膠片進行對比,面積相等的,被稱作“全畫幅”。
中畫幅是延續膠片時代的名字,他們的感光元件比全畫幅、也就是35毫米膠片大很多。有些採用的是120膠片。中畫幅系統成像優良,比全畫幅要細膩,價位自然也更高。
二是歷史悠久,工藝有保障。哈蘇(瑞典語:Victor Hasselblad AB,簡稱:Hasselblad)是位於瑞典哥德堡的一家高品質膠捲照相機生產商,作爲一家商業公司建立於1841年。在19世紀80年代,銷售柯達公司的照相產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照相部門發展了起來,Victor Hasselblad 被委任爲瑞典皇家空軍,發明了一種航空用照相機。戰後,照相產品轉變爲民用,於1948年推出的哈蘇1600F 作爲一種“中畫幅”格式的SLR (單眼反射式)相機,變成了許多攝影愛好者的選擇。
當然最重要的,或許也與哈蘇相機在阿波羅登月計劃中佔據的歷史地位有關。因爲在登月計劃的任務中,幾乎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改良過的哈蘇相機拍攝的。比如下面這張從月球看向地球的照片,就是哈蘇相機所拍。
插一句題外話,3月2日,一加手機劉作虎在微博中發出“改變正在發生”時,配圖正是這張著名的照片。你能從兩者之間的聯繫中想到什麼?
言歸正傳,哈蘇相機被廣泛地使用於專業攝影師和高級別的業餘愛好者中,另有一個原因是 6x150px 尺寸膠捲連同一隻著名的耐用和精密的蔡司(Carl Zeiss)鏡頭所產生的照片品質要優於更小尺寸的膠捲。Hasselblad與Carl.Zeiss兩個標誌的組合就代表着完美的的畫質、精確的曝光、順暢地操作以及無比的耐用性。
所以諸多經典照片,如披頭士樂隊穿越AbbeyRoad馬路、著名攝影師阿爾伯特·沃森爲喬布斯拍攝的黑白肖像,世界級時尚雜誌的封面和一線品牌的廣告片,紐約時代廣場上的大尺寸靜態圖片等,基本都是用中畫幅+後背拍的,都是出自哈蘇相機。
所以,哈蘇相機爲什麼這麼貴?專業攝影師爲什麼這麼推崇哈蘇,大家應該有所瞭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