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大陸再砍ECFA部分關稅減讓的因與果(王子旗)

大陸官方正式宣佈第二波中止ECFA關稅清單,對此有臺商擔心這波的衝擊更大更廣,尤其影響到許多中小企業。(示意圖/中新社)

5月31日,大陸宣佈自2024年6月15日起,對原產於臺灣地區的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民進黨當局種下破壞兩岸關係之「因」,只會得到損害島內民衆福祉之「果」。賴清德政府必須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勿再罔顧民意,應主動尋求與大陸對話協商。

● 兩岸貿易摩擦是非曲直

長期以來,兩岸貿易在部分領域至今仍處於間接、單向狀態。大陸市場對臺灣商品未作歧視性限制,而臺灣卻對進口大陸商品設置「不准許進口」、「有條件准許進口」及「准許進口」等分類管制措施。世貿組織分別於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3年對臺灣地區進行5次貿易政策審議,歷次審議報告均指出,臺灣地區對大陸部分產品實施進口禁令,違背市場經濟規律,涉嫌違反世貿組織相關規則。

2023年12月,大陸方面公佈對臺貿易壁壘調查最終結論,認定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存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第三條所規定的情形,構成貿易壁壘。但民進黨當局置若罔聞,導致大陸相關產品無法對臺灣出口,損害大陸相關廠商及臺灣民衆利益。

●吃飯砸鍋 大陸不忍了

大陸通過《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長期惠臺讓利,而臺灣當局卻未實質減少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民進黨政府更惡意挑起兩岸關係持續對立。

ECFA項下大陸對臺灣降稅產品539項、臺灣對大陸降稅產品267項。臺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出口大陸累計享受ECFA關稅優惠減免約101.01億美元,自大陸進口累計享受ECFA關稅優惠減免約10.84億美元,臺灣獲益是大陸的約9.32倍。但民進黨當局「沾中就反、逢中必反」,嘴上說着「樂見」兩岸交流合作,行動上卻千方百計利用各種手段「明卡暗絆」,升高兩岸交往政治風險,持續限縮兩岸經貿與民間交流,伺機挑起兩岸民意對立,嚴重破壞兩岸關係的和平前景。

2023年4月大陸發起對臺貿易壁壘調查以來,特別是在陸方發佈最終調查結論並出臺第一波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後,民進黨當局不僅仍未採取任何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還不斷變本加厲,宣揚「臺獨」,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和經濟「脫鉤斷鏈」,嚴重破壞兩岸協商和ECFA實施的基礎,大陸方面不得不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

●一味政治操弄 害苦臺灣民衆

ECFA項下大陸對臺灣降稅產品539項,主要包括農產品、化工、機械、電子、汽車零組件、紡織、輕工、冶金、儀器儀表及醫療等十類,多爲傳統產業,具有依賴大陸市場、從業人數多、中小企業多等特點。

可預見,大陸方面若一步步中止ECFA早收清單關稅減讓,上述臺傳統產業中的中小企業將首當其衝。加上全球經濟低迷,對這些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只能減少產能、歇業、放無薪假,無疑將升高臺灣失業率、增加社會失序風險。

●民意發揮作用正當其時

長期以來,臺灣工商業界積極呼籲民進黨當局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促進兩岸經貿交流正常化發展,更好惠及兩岸民生福祉。特別是,貿易限制措施也造成臺灣本地市場部分同類產品的價格明顯偏高、供應短缺或不足。影響兩岸產業鏈和供應鏈發展的同時,升高臺灣企業生產成本和民衆生活成本。

當前,臺灣六成民意對民進黨執政不滿,是倒逼賴清德當局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最大牽制力。在兩岸各界渴望加強交流合作的時代潮流面前,賴清德當局一味搞政治操弄、挑起兩岸對立,勢必不得人心。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儘快回到和平發展的正確軌道,早日實現兩岸經貿正常化,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