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繁榮的大陸是臺灣經濟成長的活水(龐建國)
大陸目前大限電原因:經濟復甦強勁、煤價大漲。(澎湃新聞)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經濟呈現出跌宕起伏、陰晴不定的走勢。原先受新冠肺炎衝擊而嚴峻下行的局面,因爲有效控制住了疫情而獲得舒解,供應鏈大量移出的情形並未發生,出口依然暢旺,上半年的經濟成長率達到了12.7%。下半年的情況雖然仍有疫情的顧慮、基期拉高的限制、美國圍堵的干擾、和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一般的看法大多認爲有機會全年維持在8%左右。
不過,大陸總理李克強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爲今年經濟成長率所訂的目標只有6%,當時引起了頗多揣測。有的人認爲在不可控變數仍多的情況下,先設定一個謙虛的目標值,是比較保險的做法;有的人則認爲中國大陸官方應該已經預見到一些不利經濟成長的因素,而有意壓低目標值。目前看來,雙方面的因素都有,後者的成份多一些。
在不可控變數方面,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美國圍堵力道、以及國際能源和原物料價格。其中,Delta病毒和水患(尤其是鄭州大水)固然造成了損害,但衝擊力道不算太大。拜登政府雖然沒有放鬆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抵制和科技脫勾,但是,事實證明雙邊貿易並沒有明顯衰退,大陸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還在擴大,短期內還不致於嚴重打擊大陸的經濟成長。
倒是國際能源價格波動,尤其是天然氣供應短缺,與「減碳降耗」的政策疊加,造成了近期大陸較大規模的限電,引起了市場恐荒,需要官方好好因應。除此之外,近期以來影響更大的措施,像整頓互聯網經濟、演藝圈和房地產,以及推出「先富拉後富」的「共同富裕」政策,則是大陸官方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減少貧富差距思維下,有意採行的作爲,並且預見到這些措施可能會對大陸的經濟成長造成壓抑作用。這可能就是李克強壓低經濟成長率目標值的主要背景。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締造了奇蹟式的經濟成長,但也付出了分配惡化和環境污染的代價。雖然從胡錦濤的時代就已經提出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說法,但是真的開始啃硬骨頭,則是習近平掌政尤其是十九大之後的事。因爲大陸官方意識到,貧富差距拉大和環境污染漫延已經和民衆期待與國際潮流出現了脫節乃至於日益嚴重的矛盾。
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的確面對嚴峻情勢,可是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經濟體比較起來,體質仍然相對硬朗,可用的政策工具尚有餘裕,前景在危疑中還頗見轉機。在臺灣的我們可要認清楚,無論是當前或可見的未來,臺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都來自於兩岸經貿交流,一個繁榮的大陸會是臺灣成長的活水,大陸若有變異,臺灣必無苟免。(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