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美俄亥俄火車出軌對全球農產影響(魯雲湘)
美國一列載有化學物質的火車3日晚間在俄亥俄州毗鄰賓州出軌翻覆並引發大火。(圖/路透社)
黃豆,從古至今被我們廣泛運用在吃的方面。豆腐、豆漿、豆皮、豆花等等,族繁不及備載,足以見證華夏文明對於黃豆的需求,已經佔據在人們的飲食日常之中。而黃豆也作爲家畜的主要飼料,廣泛運用在畜牧產業。又或者製作成大豆沙拉油,爲的是能讓廚師在料理時增加食材的香味。
●有毒化學原料火車翻覆
這個月中旬,也就幾天前,美國一輛載滿有毒化學原料的火車,在途經俄亥俄州時出軌翻覆,造成周圍的環境污染,包含水資源、土地、空氣等,甚至部份地區的民衆已經被迫暫時遷離家園,以免遭受到感染。
而污染的範圍除了俄亥俄州,也擴及到隔壁的賓夕法尼亞州,美國多家媒體以「嚴重的環境生態浩劫」來形容這次的事件。
交通意外是常見的,但火車翻覆的事件不常有,而載滿有毒化學原料的更是少之又少,那爲何筆者會看重這次的事件呢?
主因在於,美國俄亥俄及賓夕法尼亞兩個州,皆爲美國黃豆(大豆)的主要生產地區,而美產的黃豆又是目前全球最大出口國之一(其進口國第一爲日本,第二爲歐盟,第三則是臺灣)。
此次的環境污染事件,雖然美國媒體只報導可能造成人體的危害,但卻尚未提到污染是否影響到黃豆生產區。
●全球農產經濟的影響
早在2019年發生糧食危機前,世界糧食計劃署(英語:World Food Programme,縮寫WFP)便針對全球人口增長的問題向各國發出警告,畢竟民以食爲天,擁有再多的金錢,也不見得在糧荒時能買到食物供全國人民食用。
而目前全球排名前二的黃豆出產國分別爲美國及巴西。但黃豆並非主食,與全球糧食有何關聯?筆者於前述提到,黃豆爲畜牧業的主要飼料來源,而人類對於家畜等經濟產物需求遠超過稻米、小麥等傳統產物。所以,家畜沒飼料可吃,可能衝擊到一國的畜牧業,甚至影響農產經濟。
所以當世界各國得知此消息,必須得提高警覺。因爲可能會有兩種情況發生:
一、美國爲商業信譽問題,勢必減少當年度的黃豆出口量,其結果便是全球黃豆價格上漲,而此情況得等到污染問題解決,價格纔有可能恢復穩定。
二、美國隱匿污染問題,或是降低檢驗合格標準,繼續出口受污染的黃豆,肇致進口國的食安問題,進而加深國與國之間的矛盾。
以上兩點,只是筆者能初步預判的情形,畢竟筆者並非經濟或是農產專業,只能就表面來探討事情的未來走向及後續發展的可能性。
倘若,第一點的情況很不幸地發生,各國除非有大量庫存,或是國內的生產能力可暫時將其價格穩定,否則只能與其他國家爭搶其餘的黃豆出口國產量。屆時,爲滿足自己國內的需求,勢必有大量進口造成國際壟斷的可能;而那些因資金短缺無法搶佔市場的國家,極有可能面臨到國內民生需求等問題,而造成相當可觀的損失。
這些貧困地區,會不會因爲上述的問題,引發後續一連串的效應?像是生活困頓、經濟停滯、人民暴動等等,進而演變成一場新的戰亂,或是饑荒呢?
●臺灣的危機或轉機
2022年1月中旬,臺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成立,主要目的在於致力發展於五年內將全臺的黃豆種植面積增加到1萬公頃以上,使市佔率提高到10%。畢竟臺灣的黃豆有9成皆依靠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巴西及阿根廷,然而自2016年以來,我國的黃豆進口比例,從原先以巴西爲主,逐漸變美國爲主要進口國。
所以此次的事件,如果真如筆者所預測的第一點情況,恰好發生在臺灣,是否剛好提醒國人,在臺灣的物資貿易有9成以上皆仰賴進口的當下,有想過我們會面臨到進口貿易被他國壟斷的問題?亦或者能提出相對應的策略呢?
臺灣本島其實還是有很多農地可以用來種植這些附屬的農產品,前提是政府能有魄力的減少或是拆除那些爲了炒房賺錢而興建的蚊子戶。再有效益的規畫下,加上近年來鼓勵青年回鄉種田的政策,並提供相關的農業補助及技術指導。相信未來的某天,當發生類似的情況時,至少國內還能有產能可以渡過危機,而不會受制於像是美國等這些出口大國,衝擊我自身國內的經濟問題。
(作者爲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