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政治 病得不輕(嚴語)
綠營人士在中壢掃街,沿路交管引起路人憤怒。(取自詹江村臉書影片截圖)
再有幾天,臺灣將迎來新一輪「二合一」選舉。很多人高度憂心,害怕民進黨一黨獨大政治格局將繼續強化,憂心「綠色恐怖」進一步蔓延。這些擔憂的背後,其實暴露了臺灣政治生態的深層困境。
●政治人物只顧一己私利,罔顧主流民意
民進黨2016年重返執政後,表現荒腔走板,不問經濟民生,只顧追殺在野勢力,導致民不聊生,民怨四起,被批評是「三無黨」,即「無德、無能、無恥」。60%的選民都希望「換黨做做看」,支持再次政黨輪替。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民有所求,政有所爲。面對如此之高的主流民意,兩大主要在野黨理應攜手並進,終結民進黨政權,共同爲臺灣民衆福祉和臺灣前途打拚。
但民衆黨等政治勢力爲了一黨之私,寧可自己選不上,也不能讓同路人選上,這種心理,只能讓民進黨「躺着選」、「笑着選」。
不以民衆爲中心、毫無政治格局可言的政黨,註定只能走向邊緣化甚至是泡沫化。在馬太效應影響下,臺灣政黨格局兩極分化,「大黨更大、小黨更小」。新黨、臺聯黨、親民黨、時代力量等都曾曇花一現,但終歸平淡。柯文哲民衆黨也將被泡沫化,無力挑戰藍綠兩大政黨。
最大的輸家,除了被泡沫化的政黨之外,更有臺灣主流民意。
●得票不過半卻能執政,多數人被少數人綁架的「民主暴政」
2000年大選時,民進黨籍候選人陳水扁得票率只有區區39.3%,連最基本的4成都沒有達到。但在臺灣的政治體制之下,陳水扁卻依然可以登上領導人「寶座」,並開啓了一路貪腐的「醜惡執政」。
對於在野大聯盟的破裂,民進黨見獵心喜,以爲可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即便賴清德能夠勝選,大概率得票數也難以過半。這意味着,臺灣整體的利益,又再次被僅佔少數羣體的綠營給綁架了。
更可怕的是,綠營和民進黨還有可能把臺灣捆綁上戰車。賴清德已經確定與蕭美琴搭檔,這組「雙獨組合」絕對是「獨上加毒」,有可能導致臺海地區風高浪急甚至是驚濤駭浪。
●部分政黨一味仰美國鼻息,淪爲美國馬仔小弟
受特殊歷史與現實原因影響,民進黨長期奉行「親美倚美媚美」政策,唯美國馬首是瞻,對美國言聽計從。
就是在選舉過程中,民進黨籍候選人賴清德也不忘赴美,以爲有了美國的摸頂加持,就可以高枕無憂。
而美國爲了加大對於島內政局的掌控,也積極插手臺灣選舉。11月15日,國民黨與民衆黨達成初步共識的當天,「美國在臺協會」(AIT)就在第一時間致電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向其施壓。很多媒體認爲,這是柯文哲最後關鍵時刻變卦的重要原因之一。
臺灣的選舉,不完全是臺灣民衆在選舉,而是美國在幕後操控,這是臺灣政治莫大的悲哀。
●鞋不合腳,臺灣政治已經成爲經濟發展的拖累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經濟一片繁榮,在「亞洲四小龍」中獨佔鰲頭。但自從開啓所謂「民主化進程」後,臺灣發展一落千丈,在「亞洲四小龍」中只能敬陪末座。30多年的歷史證明,臺灣政治體制已經成爲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阻礙。未來若不根本改革,必將加速臺灣沉淪。
臺灣政治,病了,而且病得不輕,臺灣的民主已經淪爲了「劣質民主」。在民進黨的操弄下,臺灣民粹當道,戾氣橫行,經濟社會發展也被蒙上沉重陰影,2023年前3季臺灣經濟實質增速不到0.15%即爲明證。
未來若不下架民進黨,根治政治病,臺灣的前行之路將更加坎坷。(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