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微解封 不要開玩笑(王麗莎)

陳時中今天表示,已連續3天不明感染源數字爲「0」,會尋求更能展現疫情控制的指標,以及應變能力的指標,再來做相關警戒等級的分類。(圖/指揮中心提供)

這幾天所有臺灣人在問的問題都是,「7月12日過後,全臺的三級警戒會不會解封或是微解封?」從週末時市區百貨購物中心迴流的人潮,還有戶外景點逐漸涌現的人流來看,三級警戒一個多月關下來,民衆真的都要受不了了。而且因爲三級警戒做不了生意的小老百姓,更是煎熬。這幾天如果有上街也會發現,不但出門的人變多,連商家餐廳也都在忙進忙出,開始在爲即將迎來的「可能」解封,做足了準備。

根據中央大學臺經中心日前公佈「六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在六項子指標中,僅股市投資時機上升,其餘包括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物價水準、購買耐久財等五項指標均呈下降。顯然在這波疫情衝擊之下,民衆生活影響甚鉅。而從疫情爆發以來,因爲疫苗不夠、三級解封遙遙無期,民衆對政府的不滿情緒逐漸高漲,自然也對政府形成相當大的壓力

所以其實早在上週開始,親綠媒體就已經開始在帶起7月12日過後,「可能」微解封、餐廳「可能」可以內用風向原本還對政府感到相當不滿的民衆,突然之間就看到了解封的希望。接着只要政府陸續宣佈相關的配套措施,看起來就會像是政府提出了「解封利多」,並營造一股因爲政府防疫有方,所以大家的生活可以迴歸正軌的氣氛,一舉扭轉這陣子令人失望的種種防疫舉措。

然而,疫情得以控制,首功是努力配合防疫政策個人健康管理的民衆。如果不是大家犧牲這麼多,臺灣的疫情不會這麼快得到控制。所以疫情趨緩,最大的功臣高素質的民衆。

其次,當初要不是因爲3+11破口,還有疫苗採購不到位的情況,臺灣本來是可以不要經歷這一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的。疫情的發生是天災,但後續管理出問題是人禍。儘管政府不承認,但如今各行各業受到的嚴重衝擊,甚至累積至今的700多個死亡個案,難道不是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嗎?這些問題就算迎來解封,依舊值得民衆追問,甚至是法律追究。

況且,前一陣子臺北環南市場的疫情猛爆,至今還在發酵中,其實還是有不少民衆擔心,一旦真的宣佈解除三級警戒,會不會因爲跨縣市流動增加,又爆發下一波疫情?雖然大家真的都很想要解封,但在疫情真正獲得穩定控制、回到三級警戒前的狀態之前,一切都還有很多變數。從其他國家經驗也知道,急着解封之後,又因爲疫情再度大爆發必須再度封城地方不在少數。

與其一直給民衆希望又落空,政府還是把心思放在該做的工作上,不要再中央、地方互踢皮球,或只顧卸責、大內宣加大外宣,應該儘快備好足夠的疫苗,確實執行該做的篩檢等防疫工作,纔有機會盡早迎來真正的解封之日。

作者口譯工作者

※以上言論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