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星雲大師與舍利子(林保淳)
星雲大師火化後,弟子發現多顆舍利子,卻被側翼粉專抹黑,指其是「淘寶貨」。(佛光山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星雲大師圓寂,荼毘燒出許多顆舍利子,未料卻引發一些無謂的風波。
星雲大師在圓寂之前,曾宣稱他是「沒有舍利子」的,但骨殖火化後,竟留下不少顆晶瑩剔透的舍利子。佛光山主事者,可能一方面詫爲神蹟,一方面也想借此高擡星雲大師的功行,也順便爲「人間佛教」作宣導,便將舍利子照片公諸於世。
消息傳出,社會紛紛表示驚詫,各媒體皆加以報導,多從正面的角度對星雲發師表示推崇。
未料一個民進黨側翼的粉專,竟盜用原圖,將其改頭換面,僞造成大陸商品網站上的「礦石」廣告,存心譏諷。網路假訊息傳播下來,視聽受到混淆,難免就有人懷疑是佛光山造假。事經佛光山澄清,原粉專也已撤下,原本應可告一段落,但又因星雲大師曾明言自己沒有舍利子,又引發某媒體人對佛光山的批判,認爲其違背師訓,大有不當。
「舍利」一詞,是從梵文「śarīra」(設利羅)音譯而來,原指人死後的屍骨、遺骨,任何動物死後都會殘留;其中有時候會有一些形狀渾圓、光滑的結晶體,就被稱爲「舍利子」或是「堅固子」。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將遺骨在攝氏600到1600度之間進行低溫焚燒,骨頭內的碳酸鈣便有機會與人生前攝取的各種鹽類結合,燒結出漂亮的陶瓷狀結晶,原是不足爲奇的。但是,在佛教流傳之下,尤其是相傳當初釋迦牟尼荼毘火化後,留下一石六斗的「舍利」,其中更有8萬4000顆的「舍利子」,因此,佛骨、舍利子便成爲一種神聖的象徵,代表着佛教修行者功行圓滿的至高境界。
這是非常典型的「神物信仰」,凡是聲望卓着、受人景仰的宗教領袖,其遺物往往都被視爲神聖的,如基督教的聖盃、聖槍、法櫃,乃至十字架、裹屍布都是如此,而廣爲信徒所尊奉,更爲其點染出許多神異的傳說。
佛教從漢代開始傳播於中國之後,大約在三國時期就開始有了「舍利」信仰,據《法苑珠林》所載,東吳孫權在江東所建的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就導因於康僧會替他「變」出了一顆光燦燦的「舍利子」。這顆「舍利子」非常神奇,無論是用水浸、火燒、暴力椎擊,都不會損壞,甚至還能擊破銅盤,「光明四射,耀晃人目」。大概從此就開啓了中國人對「佛骨、舍利」的信仰。唐代應該是這種信仰達到高峰的時期,三藏法師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就記載了非常多有關「舍利」的文字,而唐憲宗14年,大迎佛骨,激起韓愈寫下〈諫迎佛骨表〉,更是唐代儒佛相爭的重大事件。也就在唐初,中國僧人死後火化得到「舍利子」,也開始逐漸傳揚開來,皎然在《杼山集》中,就曾寫了一名神悟禪師死後有500顆「舍利子」的事蹟。
佛教是宗教,宗教信仰是但看你信或不信的,因此,「舍利子」的意義,自然是不能用科學的角度來加以解讀。佛典精深,上焉者可從哲學思維的角度深入探討,而自有其心領神悟之處,但對一般信衆而言,未必有興趣作更進一步的理解,反正信則信矣,有此「舍利子」爲佐證,更可加深其信仰的程度,這正是「以神道設教」的一貫手法,至於當或不當,那就見仁見智了。
論者謂星雲大師已明言自己沒有舍利子,可佛光山卻刻意張揚舍利子,豈不是違背了師訓?在此,我們其實不妨將星雲大師生前之語,看作是一種「謙詞」,而這謙詞,事實上也可能與星雲大師對「舍利」的理解不無關係。
佛家講「舍利」,有「法身舍利」與「生身舍利」之別,以星雲大師潛研佛典的造詣而言,當然不可能不瞭解死後殘骸的「舍利」只是個表象,而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舍利」,還是在於佛教的經典,以及經典中蘊涵的妙義。說「無舍利」,其實正在強調真的「有舍利」,而「舍利」何在?豈非就在於人心向佛的那一念真誠?「無即是有」、「空實不空」,能從此處加以理解,又何必斤斤執念於「舍利」之有無呢?
有此信念,狗子尚可成佛,鸚鵡也有舍利,人間佛教的傳揚,豈不就在此一念之間?(作者爲退休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