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壯大新創生態系 培育獨角獸(李永騰)
臺灣新創公司Appier明於東京掛牌上市,整體估值達15億美元。圖爲Appier營運長李婉菱、執行長遊直翰等共同創辦人合照。(圖/顏謙隆)
新冠疫情下零接觸商機與數位轉型需求,擴大了創新創業的機會與空間。然而,臺灣新創圈面臨的共同問題是:「臺灣創新強,但新創弱」。
所謂創新強,指的是臺灣的腦礦強。臺灣青年學子在七大國際發明獎(如日內瓦、紐倫堡發明展)獲得金牌與專利申請數一數二;各大學育成中心在各縣市透過產學合作增強創新研發的能量,遍地開花。臺灣不缺乏創意,但爲何無法產生亮眼的新創獨角獸(未上市但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科技公司)?原因出在新創生態系弱。
以色列人口不到一千萬,「新創之國」蜚聲國際,迄今共有45家以色列獨角獸,其中有15家公司是在2020年上榜。新加坡人口570萬,已經成爲東南亞新創的領頭羊。臺灣人口2347萬,直到今年纔有一家獨角獸Appier在日本上市,與臺灣整體科技實力顯不相稱!
臺灣資本市場及科技研發之間無法形成完整的生態系,每個環節各自爲政。我國與創新創業有關的部會有13個,近年來許多部會推出各類型的創業競賽、加速器及補助計劃,備多力分、成效有限;六都與各縣市政府也都有青創基地,全臺灣各大學有131所創新育成中心,但公私部門各自爲政,缺乏資源整合平臺進軍國際杯。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新加坡爲例,2011年新加坡政府建構四座創新創業園區,除了提供便宜租金的場地以培育新創團隊,亦挹注政府資源協助新創業者開拓國際市場,至今已成功孵化近300家新創企業、超過1000名新創業者進駐。新加坡政府以五比一的合資方式,與國際創投合作新創公司,吸引大批國際知名創投和加速器進駐新加坡,建立完整創新創業生態系。
新加坡政府爲強化串聯新加坡與美國的新創生態圈,又在美國矽谷設立「BLK71 SF」創業平臺,由新加坡擁有最大創業空間的投資公司、新加坡大學與新加坡電信Innov8基金共同成立,協助新創企業打入美國科技市場,同時提供對東南亞市場有興趣的美國創投基金或新創企業,切入東南亞市場的管道與機會。
以色列模式則是充分發揮跨域治理的綜效。爲提升供需雙方媒合效率,以色列最大創育機構Startup Nation Center(SNC)建立以色列創新搜尋器(Startup Nation Finder) 整合以色列新創生態系成員,包含新創公司、育成中心、加速器、研發中心、投資人、企業和社羣等。讓不論是投資以色列新創的投資人、國際企業、搜索開發合作的研發機構等,都可以透過搜尋器找到合適洽談的聯繫窗口。以色列SNC的成功模式創建,吸引跨國合作,世界知名大企業莫不積極在以色列布局尋求合作。目前有美國(德州、密西根州)、紐西蘭、泰國等與其串連,拓展多邊合作。
新加坡和以色列新創生態系成功的關鍵密碼在:政府積極整合產官學研資源,走向國際。缺乏資金與國際化不足是臺灣新創面臨的難題;政府必須在產官學研的資源整合、國際聯結、資金鍊三方面,主動積極扮演跨域整合的推手。從資本面來看,創業投資環境的建構,是爲了吸引更多國際級資金願意到臺灣投資。政府應與新創業加強雙向溝通,排除不必要的「國安疑慮」,鬆綁外資創投相關政策,打造更適合新創上市籌資的資本市場,協助新創團隊鏈結海外市場。
以國發會與科技部爲核心的相關部會,應先建立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新創團隊、育成中心、加速器、技轉中心等產官學研的跨域整合平臺,攜手走向國際,鬆綁法規讓創投資金多元化,壯大臺灣新創生態系,才能培育更多在地全球化的獨角獸!
(作者爲前行政院青輔會主任委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