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藝術館新展“三吳一馮”吳子深書畫作品

吳子深(1894-1972)與吳湖帆、吳待秋、馮超然並稱“三吳一馮”,在民國時期的上海有一定影響。近日,上海海派藝術館舉辦“海上掇英”近現代上海名家名作系列展“三吳一馮”之吳子深書畫作品展,這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吳子深書畫展。

10月25日,主辦方邀請書畫界、藝術評論界、學者就吳子深書畫作品進行了學術研討。與會嘉賓深入探討了吳子深的藝術風格、創作背景及其作品背後的精神及文化價值。

學術研討會現場

吳子深(1894-1972),原名華源,初字漁郅,後字子深,號桃塢居士。他不僅在繪畫領域有着一定的成就,與吳湖帆、吳待秋、馮超然並稱“三吳一馮”,而且在醫學界也頗有建樹,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他還曾以巨資創建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對近現代中國美術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吳子深(1894-1972)

吳子深擅畫山水竹石,亦能書法。他的山水畫深受董其昌、王時敏等的影響,展現出佈局精妙、筆墨清新和氣韻純正的特點。在竹石畫方面,他師從文同,其作品偃仰疏密,遵循法度,擺脫了明清文人的習氣。在書法上,他初學董其昌,後轉向米芾,呈現出一種儒雅不凡的風韻。書畫家兼法學家馬壽華評騭吳氏畫藝說:“子深山水,由董香光入叩倪黃,進而上探宋元諸家之奧,於青綠水墨細筆寫意無所不精,因其工詩文善書法,文采儒雅,益足以增畫中書卷之氣,以故神采清醇,氣韻盎然。”

據主辦方介紹,“三吳一馮”之吳子深書畫作品展,匯聚了吳子深先生各時期的佳作58件,涵蓋山水、高士、墨竹等經典作品,以及鮮見的題材如《千里走單騎》、《觀音大士》、巨幅四屏通景雲山圖等。此外,本次展覽還展有吳湖帆、吳待秋、馮超然書畫數件及吳氏出版物數種。

吳子深《鬆陰話舊圖》93cmx45cm

作爲本次活動的主辦方,海派藝術館不僅搭建了一個開放、多元的交流平臺,同時也爲海派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啓發,爲海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西區文化傳媒發展公司總經理、海派藝術館執行館長張建華表示,海派藝術館作爲閔行區重大文化項目,致力於海派藝術的獨特魅力,打造海派文化的新高地。自2023年1月17日開始常態化運營以來,不僅策劃了《江山人民》《今日海上》等高質量的學術展覽,還成功組織了吳昌碩、王一亭、沈伊默、王個簃、錢瘦鐵、朱屺瞻、鄭午昌等海上巨擘的全展、個展,吳子深書畫作品展即是對海派藝術的深挖與呈現。

展覽現場

據展覽策展人、桑浦美術館創始人蔡梓源介紹,吳子深是“三吳一馮”中唯一一位1949年之後去到海外的,他1949年到海外傳承、弘揚海派文化,“今天我們看到吳子深的作品,裝裱非常好、畫得非常到位,尤其是用的印章也非常清晰。因爲他非常認真對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爲了愛而畫畫,而不是爲了賣而畫畫。‘三吳一馮’中,吳待秋是畫畫爲職業,吳子深和馮超然是‘家裡有礦’,以自己的愛好而畫,他們的畫更體現出認真、精緻、不俗。這是我對吳子深的簡單認識。”

吳子深《秋山晚翠》

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在研討會上說,“‘三吳一馮’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題目,他們的書畫、文化藝術整體氣象,絕對不能離開當時的上海發展環境。吳湖帆的定位,一般是雍容、富華。吳子深,則有着清秀與婉約之美。

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書畫鑑定家徐建融表示,從來沒有看到這麼豐富、精美的吳子深的作品,“吳子深主要是王時敏這一路,有着文脈的傳統,當然,結合上海的特色,在創新方面不如吳湖帆。”

知名文藝評論家、中國評論家協會原副主席毛時安認爲,上海海派藝術館成立以來爲海派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大量民間的、私人藏家手中的藏品,讓海派文脈真正積蓄起來,而不停留在浮面上,通過這些展覽,展示了海派繪畫本身的複雜性。吳子深在上海待的時間不長,也是蘇州吳門畫派,“我們現在一直講江南文化,嚴格來講,上海不是江南文化的正脈,江南文化的正脈應該在蘇州、在紹興,海派文化當中有江南文化,但是海派文化絕不代表江南文化。”

吳子深和顏文樑捧花合影

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立行認爲,對海派大師級的人物比如吳昌碩確實值得反覆做展覽,“但是,不能只有金字塔頂上的幾位人物,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羣體。當然這些羣體在藝術上也是各有所長。我覺得這次做吳子深的書畫作品展就非常有意義。對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一般是和顏文樑先生聯繫在一起,但吳子深先生提得比較少。實際上沒有吳子深這樣一位主要出資人,也不可能是現在這樣一個宏偉的創舉。”

吳子深《春山圖》

藝術評論家顧村言認爲,海派藝術館把海派往深處梳理,充分發掘社會的資源,把吳子深這樣相對冷門的畫家都進行大體量呈現,非常難得,“三吳一馮"最重要的是“守成”,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士大夫的品格和精神,這對當下的藝術創作,對當下的藝術教育,對當下的藝術展覽有很多開拓的話題。像吳子深這樣的前輩,他保留了傳統文人的修養與品格,包括贊助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行醫,都是可以看到他們的文化情懷的,展覽在這方面其實還可以進行呈現。

吳子深書畫作品

文藝評論家、上海中國書法院副院長王琪森表示,“三吳一馮”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考察,可以凸顯其歷史成就和藝術價值。他們到上海後,以雄厚的實力、強大的陣容,切入到了海派書畫家特別是山水畫畫家羣體。"三吳一馮"比較正統,以吳湖帆爲代表,他們在觀念上、創作方法上融入了海派城市文化的特徵,吸納了城市市民羣體審美特徵,其標誌就是1936年吳湖帆在美術雜誌封面發表的《雲表奇峰》。同時,"三吳一馮"整體創作風格上,是互相呼應的。

蘇州美術家協會主席陳危冰說:“作爲蘇州人,我也住在桃花塢,對吳子深先生,蘇州宣傳呈現得不夠。今天能看到這麼多吳子深的作品,真的是平生第一次。以前我知道他是山水畫,今天看他人物也畫得很好,書法也非常好。這樣的展覽,應該引進到蘇州。”

學術研討會現場

畫家、中國美協會員湯哲明說:“吳子深的資料其實非常少,過去只知道他家裡有錢,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的校董,是名醫,後來去了臺灣地區。實際上他在1949年之前的地位比較高,吳湖帆和吳子深,都是從蘇州到上海的,吳子深是怡園薰陶出來的。如果這個展覽放到蘇州做,可以再深挖一層,做一些學術,後面的背景講清楚。故事講出來,畫會放光。否則掛在那裡,觀衆也不瞭解。”

學術研討會現場

上海二工大原副校長、來楚生弟子瞿志豪,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院長孔達達分別就“三吳一馮”與海派的理解進行了發言。王個簃弟子董芷林認爲,吳子深也好,“三吳一馮”也好,爲什麼上海現在是這樣的傳統藝術被邊緣化?這值得深思。文學研究學者諸文進說,“三吳一馮”這種典雅、含蓄、雍容華貴的畫風,拔高一點,很像趙孟頫,趙孟頫就是學習古法。當然他不拘泥於古法,以託古改制的方式,糾正人們在審美方面的偏差或者是輕重,這個文化現象值得當下深入探討。

據悉,此次展覽將延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