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央日報》:消費無國界時代不需要“鎖國主義”

來源:環球時報

韓國《中央日報》5月21日文章,原題:消費無國界時代重要的是確保競爭力而不是搞國家認證 韓政府對跨境電商實施產品國家綜合質檢認證(KC)義務化措施只持續了三天便草草收場,針對跨境電商的限制措施因妨礙消費者選擇權和實效性引發巨大爭議。在沒有消費國界的時代,這一政策無疑是“現代版鎖國主義”的體現,赤裸裸地暴露了脫離現實的政策亂象。

本月16日,韓政府表示,嬰兒車和玩具等兒童用品和電器、生活用品、生活化學產品等80個品種需要獲得KC認證才能通關。隨着通過中國網購平臺進入韓國的質量不過關的產品增加,韓政府表示要阻止這種情況並出臺了禁止政策,導致輿論瞬間沸騰。有人抱怨說,同樣的東西在韓國買要貴好幾倍,發達國家認證的產品也買不到。中間流通商還可能只貼上安全認證標誌並藉此牟取暴利。甚至有人指出,每天數十萬件海淘商品中,很難過濾沒有質量認證的。

隨着抗議之聲愈演愈烈,本月19日,韓政府召開了新聞發佈會進行道歉和解釋。對於報道資料中白紙黑字的內容做出否認,稱“不是要全面禁止相關產品的海淘,也沒有進行過相關研究”,表示政策宗旨只是限制進口已確認具有危害性的產品。尹錫悅20日也爲草率推進政策道歉,並指示要加強政策事前研究,防止再次發生。

今年第一季度韓國網上海淘額達到16476億韓元,這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我們需要的不是淺薄的政策或權宜之計,而是加強國內流通產業和產品競爭力的根本性、綜合性應對戰略。爲此,應放寬禁止大型超市凌晨配送和實體店營業時間限制及義務停業等各種限制。對於處於監管死角地帶的中國電子商務,也應採用與國內企業相同的尺度,阻止“不公平競爭”。在以超低價爲基礎的中國電商的攻勢中,還應制定保護國內流通企業和中小製造企業的培育政策,對檢測出有害物質的低價中國產品的安全限制也不能放鬆。即使需要時間,也要做好,才能對抗巨大的流通革命浪潮。(黃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