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取消”可理賠?海南警方:警惕機票“退改簽”詐騙

2024年春節即將到來,返鄉探親迎來高峰,不少人已經買好回家的機票。然而,打着“退改簽”旗號的詐騙,卻頻頻出現。

近日,多位羣衆報警稱,自己預訂機票後,接到了航空公司“客服”電話,對方聲稱“因飛機故障航班取消,需旅客退改簽機票”,但按照對方提示進行幾步操作後,不僅沒收到理賠,賬戶中的錢也不翼而飛。

“客服”爲何能準確報出旅客的身份信息和航班信息?機票“退改簽”詐騙的套路是怎樣的?羣衆如何辨別此類騙局?對此,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辦案民警。

警惕

此類騙局通常分“三步”

1月11日,三亞市民李先生接到一通陌生來電,對方聲稱是某航空公司理賠中心客服,表示李先生購買的航班已取消,需要改簽或退票,同時可以申請300元理賠金。

“我前幾天剛買過機票,加之出行心切,沒仔細思考就相信了。”李先生說,他按照對方提示,在手機上下載某視頻會議APP,和“客服”進入聊天會議室操作,隨後便發現銀行卡內的2.6萬元被轉走,數字人民幣錢包也被盜刷。

無獨有偶,海口市民陳先生也遭遇了此類詐騙,詐騙手段如出一轍——近日,陳先生接到自稱某旅遊APP客服人員的電話,告知其預訂的航班因飛機故障無法按時起飛,可以進行理賠。在對方引導下,陳先生下載了某視頻會議APP,並開啓“屏幕共享”進行退費操作,不僅將銀行卡賬戶信息及驗證碼告知對方,還進行了面部識別等操作,結果被騙1萬餘元。

“李先生和陳先生遭遇的,都是典型的機票‘退改簽’詐騙。”三亞市公安局崖州分局刑偵大隊民警李仲嘉告訴記者,此類騙局通常分爲三步:

第一步,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身份信息和乘機信息。在受害人登機前,冒充航空公司、訂票網站、旅行社等工作人員,通過打電話或發信息的方式聯繫受害人;第二步,初步騙取受害人信任後,詐騙分子以“航班延誤”“機票改簽”等理由主動提出“退費”或“理賠”。隨後,以“驗證”賬戶信息、購票記錄等幌子,誘導受害人下載軟件、接受“屏幕共享”,進而一步步帶入預設的陷阱;第三步,詐騙分子以“轉賬驗證賬戶安全”“刷流水確保理賠通道暢通”等爲由,套取交易驗證碼、誘導轉賬,通過“屏幕共享”獲取交易信息,最終轉走資金。

提醒

不與陌生人開啓“屏幕共享”

機票“退改簽”騙局有一個關鍵步驟:誘騙受害者開啓屏幕共享。

“屏幕共享”是大部分網絡會議軟件中都具備的一項功能,便於實時演示或教學。但“屏幕共享”功能在給人們工作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了不法分子的新型“詐騙工具”。

辦案民警介紹,使用“屏幕共享”功能,就是在與會議對象共同查看自己的手機,受害者手機上的任何操作,騙子都能同步看得清清楚楚,不僅包括輸入密碼、解鎖的過程,還有彈框顯示的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內容。

記者瞭解到,在上述兩起案件中,詐騙人員正是通過“屏幕共享”功能,輕鬆獲得了受害人的銀行賬戶信息及短信驗證碼,從而轉走了受害人卡內資金。

對此,警方提示:廣大市民羣衆要提升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點擊不明鏈接下載軟件,不與陌生人開啓“屏幕共享”,不在“屏幕共享”的情況下打開支付軟件、銀行賬戶等操作界面或進行涉及輸入密碼、轉賬匯款等相關操作。此外,切回主屏幕或切換其他軟件並不能關閉“屏幕共享”,必須點擊“掛斷”或“結束共享”後才能退出。

追問

誰泄露了旅客信息?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帖稱遭遇了機票“退改簽”騙局。而他們之所以放鬆警惕,是因爲“客服”能精準報出自己的姓名和證件信息。

市民葛先生曾接到所謂“客服”打來的“退改簽”電話,當他撥通航空公司官方客服電話進行覈對時,對方卻表示,公司對旅客信息有嚴格的保護要求和系統保護措施,不會主動泄露任何旅客信息,不知道旅客信息是如何被不法分子獲取的。

法律界人士表示,不法分子能夠準確說出乘客名字和航班信息,可能是信息泄露的結果,旅客可以起訴航空公司、售票平臺承擔侵權責任。但從民事訴訟角度,很難界定出某一個具體的信息泄露相對方。

當前,機票預訂涉及方衆多,售票的在線旅遊平臺、航空公司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旅客信息泄露。此外,有些訂票平臺提供保險、落地租車打車、酒店預訂等服務,也存在信息泄露風險。

近年來,公安機關開展“淨網”專項行動,嚴打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錨定行業內部泄露源頭,重拳打擊行業“內鬼”,給相關人員敲了一記警鐘。

“掌握詐騙套路,提高警惕,是當下化解風險的最有效措施。”李仲嘉提醒,機票務必通過官方網站訂購,如果被告知需“退改簽”,一定要通過航空公司官方客服電話、網站等多方渠道覈實。如果對方開口就稱可以進行賠付,並要求下載APP,基本可以判斷爲騙局,一定要果斷拒絕。

(海南日報海口2月4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