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遇危機!美國衛星解體 神十八未返航

2024 年 10 月 19 日,美國Intelsat 33e高軌衛星意外解體,產生至少 57 塊碎片。

這些碎片不僅增加了太空垃圾,讓太空環境愈發複雜,也影響了我國的神舟18號返航。

爲何好好的美國衛星會突然解體呢?太空垃圾環繞,神十八航天員的安危又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美國衛星解體事件

2024年10月19日,由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Intelsat33e高軌衛星因失去動力而在靜止軌道上破裂。

最初評估產生約20 塊碎片,後又表示,截至 10 月 21 日,已追蹤到這次解體產生的至少 57 塊太空碎片。

這一向打着最強航天國旗號的美國可讓我們大開眼界,前段時間是宇航員在太空上回不來了,向中國求助,現在又是好好地衛星走着走着解體了,成了57塊碎片,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哪怕是我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機亦或者是車子,使用中摔幾下,也不可能直接報廢吧,這是衛星,上天的東西,又不是生活中的小事,美國的衛星好像跟鬧着玩一樣。

回不來的宇航員

玩笑歸玩笑,但這是可不是一件小事,自己的衛星解體了,還要迫害其他人,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咋滴,封鎖遏制打不敗中國,直接玩陰的,下毒手啊,直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爲了阻止神舟18返回,延緩我國神舟19的發射?美國就這麼拼啊?還是自己東西的質量水平也就這樣,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57片碎片在太空中對每一個想要進行太空活動的國家來說,都是一個不定時炸彈。

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碰上它,或者撞上它,在太空中哪怕是指甲蓋大小的東西都不可以小瞧,因爲它們的飛行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對衛星來說是極大的危險。

這些廢棄物在太空中,要花上幾百年的時間才能被消解,近幾年來,圍繞地球飛行的空間垃圾不斷增加,它不僅會對其他在軌衛星造成損害,也會對我國的載人航天計劃構成威脅。

同時專家維什努・雷迪表示,隨着火箭發射成本逐漸降低,越來越多的衛星進入太空,我們需要注意減輕在太空中遺留垃圾的長期影響。

後美國空間指揮部空間部隊證實,21號IS-3電子衛星與歐洲,非洲及亞洲的一些地方失去聯繫,並已於2024年10月19日4時在同步軌道上分解。

神舟十八號表示:小菜一碟

神舟18號在距地球400 km左右的低軌道上,與 Intelsat 33 e衛星所處的高軌道存在着較大的距離偏差,這一偏差使神舟18號基本上不會遭遇到衛星殘骸的直接撞擊。

大部分碎片會因引力等因素留在高軌道上,而飄向近地軌道的碎片不僅數量少,也不易快速下降,這爲神舟十八號航天員的安全提供了天然的第一道防線。

與此同時,中國的太空站還裝備有一套高級的太空垃圾預警裝置,當探測到有殘骸接近地球時,它就會第一時間報警,而空間站的控制中心也會在第一時間做出改變軌道的決定。

在這段時間裡,“神州18”機組人員能夠迅速地控制空間站的引擎,進行一系列的複雜操作,同時還能避開高速撞擊產生的碎片。

同時,空間站內部設有防護能力強的區域,這些區域採用特殊材料製成,能夠有效抵禦太空碎片的撞擊,在緊急情況下,航天員可以迅速進入這些區域進行躲避。

空間站還配備了載人飛船等應急救生設備,若空間站遭受嚴重損壞,航天員可以快速乘坐飛船撤離並返回地球。

例如在 2024 年 6 月 26 日,俄羅斯衛星解體事件中,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就啓動了緊急程序,撤離到飛船內躲避。

幸運的是在大約 1 個小時後,碰撞預警被解除,宇航員們得以返回空間站繼續執行任務,這一事件充分證明了應急措施的重要性。

中國載人航天任務採用的 “發一備一” 模式,爲神舟十八號的航天員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當神舟十八號發射升空時,神舟十九號飛船和火箭就已經處於待命狀態。

一旦神舟十八號在飛行過程中遇到緊急情況,神舟十九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射升空,前往中國空間站接回航天員。

同樣地,當神舟十九號發射後,神舟二十號也會進入待命狀態,隨時準備爲神舟十九號的航天員提供救援。

這種模式確保了航天員在緊急情況下有可靠的逃生途徑,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生存概率,據瞭解,目前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 F 遙十九運載火箭組合體已經成功轉運至發射區。

隨時準備擇機發射,這一模式的實施,充分體現了中國航天對航天員安全的高度重視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太空垃圾影響

Intelsat 33e 衛星解體產生的太空垃圾目前處於高軌道,短期內對地軌道航天器威脅不大,雖然太空垃圾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由於高軌道與近地軌道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

所以大部分碎片會留在高軌道上,因此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威脅,然而,隨着航天器發射數量的不斷增多,太空軌道變得越來越擁擠,碰撞風險也在逐漸升高。

從長遠來看,太空垃圾會對載人飛行任務造成嚴重威脅,目前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數量衆多,大約 90 萬片的太空碎片在近地軌道以非常高的的時速運行。

平均每年有一顆衛星被太空垃圾擊毀,還會導致太空碎片相撞並引發連串撞擊,導致衛星運行軌道整體污染。

隨着人類對空間活動的日益頻繁,空間垃圾仍將持續增多,從而加劇了空間事故的危險性,給未來的載人航天任務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例如2016 年 5 月,曾有直徑不足千分之一毫米的碎片撞擊國際空間站,雖然玻璃未被擊穿,但卻留下了直徑 7 毫米的凹痕。

如果未來太空垃圾的數量繼續增加,那麼載人航天器被太空垃圾擊中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

結語

太空垃圾問題日益嚴峻,此次美國衛星解體事件再次爲我們敲響警鐘,隨着商業航天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私人公司參與到衛星發射和運營中來。

商業航天公司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以確保達安全標準,停止運行後 25 年內在大氣層中燃燒。

不像美國的這次事件,好好走着了突然解體了,自己解體就算了,可別影響我國,神舟十八號航天員正常回歸,我國還要發射神州19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