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 | 《小巷人家》熱播,蔣欣和閆妮又突破了自己

文 | 沈 林

這兩年,正午出的劇作彷彿成了品質保證,尤其是這回的《小巷人家》,是蔣欣和閆妮兩位實力派女演員出演,就更吊起觀衆的興趣了。

《小巷人家》講的是20世紀70年代末,蘇州棉紡廠家屬區一條小巷裡住着的莊、林兩家人。正值高考恢復,身爲教師的莊超英(郭曉冬 飾)和妻子黃玲(閆妮 飾)將兒女高考作爲家庭頭等大事,鄰居林武峰(李光潔 飾)和宋瑩(蔣欣 飾)一家受其影響也開始關注兒子學業。兩家人生動演繹“遠親不如近鄰”的溫馨,也有人認爲它是中國版的《請回答1988》。

故事從宋瑩用兒子當“籌碼”,向領導爭取分房,被當做刺頭開始講起。看了前面幾集,觀衆就能感受到劇組的誠意。深度還原的場景和服飾,演員們真摯細膩的表演,更重要的是,真實且有代入感的劇情讓觀衆一下子有了憶往昔的衝動。

比如莊超英、黃玲一家看似和諧體面,實際上,莊超英的懦弱愚孝一直傷害着家人的感情。莊超英有兄妹三個,他是大哥,家裡父母重男輕女且溺愛小兒子,女兒做了知青去了貴州(爲了給小兒子讓出工人的名額)。大年夜,大兒媳黃玲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美味,結果卻被婆婆一句話支使到廚房吃飯去了,女兒莊筱婷也沒有上桌的資格,身爲丈夫的莊超英卻一聲不吭,默認了這樣的付出。

在那個買肉要票還得等的時節,莊家好不容易買到了豬肉和排骨,打算燉肉美美吃上一頓,結果莊超英把爸媽和弟弟一家也叫來吃飯,黃玲的笑容一下就消失了——本來就不夠吃的肉只能做成肉絲,而且還落不着一句好。

窒息的情節還有呢。莊超英一直把自己工資的1/3給莊母,一開始是爲了給家裡還債,後來這錢就變成了給弟弟娶媳婦的彩禮,莊母又嫌不夠,甚至還想把大兒媳的嫁妝縫紉機拿過來給小兒子(還好被拒絕了)。這種情況下,莊母腳扭了,小兒子一家竟然也不管她,莊母居然提出要外孫女莊筱婷每天來伺候自己,絲毫不顧及小姑娘上下學奔波趕路的辛苦。黃玲不願意女兒吃苦,只能暫時將莊母接到自己家裡照顧,老太婆腳傷將愈時又提出想把老伴兒接過來兩個人長期住下來,完全不管外孫莊圖南沒有地方睡覺學習......

關鍵是,這樣的情節在電視劇裡看很讓人氣憤,但仔細想想,恐怕大家周圍都聽到過類似的情節,這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呀,我願意稱莊超英爲“男版樊勝美”。

除開這些讓人慪氣的情節,蔣欣扮演的宋瑩一家,在前期就是這部劇的甜蜜擔當了。還沒有投胎成爲樊勝美的蔣欣,在這部劇裡是棉紡廠廠花,年輕時相親不斷,但她追求感覺,放棄了條件優越的相親對象們,選擇了單親家庭長大卻有一顆赤誠之心的大學生林武峰。

林武峰也是始終如一的好男人。婚前他就願意攢幾個月的錢給宋瑩買手錶,婚後爲了宋瑩的快樂,他想辦法搞電視機票,買電冰箱,總之一切以老婆爲中心,默默守護着老婆的快樂。要是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宋瑩找的可是一個能讓她一直吃瑞士捲的老公。

這兩家人加上小巷生活着的鄰居們,共同爲我們還原了那個年代滿滿的煙火氣,情節的設置也不糟心,黃玲沒有一味忍讓,後來爲了孩子們也覺醒抗爭了,這對觀衆的血壓也很有好處。

不過,《小巷人家》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比如劇中的小演員,換起來是一茬接一茬,臉還沒記全,就又換了下一撥。真的有必要換得這麼勤嗎?導演這是完全不怕觀衆齣戲呀?

另外就是,雖然劇情中這些故事的發生地是蘇州,北方味兒卻相當濃厚。看得出來演員們也是很努力學一點口音了,比如蔣欣時不時會冒出一句洋涇浜蘇州話來,黃玲的婆婆說話經常會帶一點蘇北口音(但這可是軟糯的蘇州誒)。還有裡面把外公外婆的稱呼改成了姥姥姥爺,於是,當播這部分劇情時,江浙滬地區的觀衆們恐怕就出戲了,因爲實在太不像了。

更別說爲了解決菜不夠吃的問題,劇中兩家人種起了“蛇瓜”,因爲產量太高,把大家都吃吐了。好玩是好玩,但相信大部分蘇州人應該都不知道蛇瓜爲何物吧?據筆者查到的,蛇瓜在山東省青島種植多,導演張開宙恰好是山東人,合理推測,這或許是導演把自己的童年記憶移植到了劇中人物身上了......

當然了,好劇瑕不掩瑜,裡面兩位女性的很多觀點都是筆者非常樂於在國產劇中見到的,而且也給最近比較低迷的電視劇市場帶來了一些討論度。

你看《小巷人家》了嗎?歡迎留言分享觀劇感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