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險,差點錯過這年度男色大戲

又到一年招聘旺季。

最近有個話題一直很火——

學歷歧視。

「唯學歷論」的盛行,讓這類新聞屢見不鮮。

有人花3年讀了 985 碩士,結果因雙非本科被拒。

也有人因爲「本科雙非」,連面試都沒能完成。

以至不少人自嘲「第一學歷歧視就像留了案底」。

類似新聞太多,看得魚叔也心中發悶。

這不僅是無數求職者面臨的難題,也是當下社會存在的普遍問題。

假如不去尋找解決辦法,恐怕長久以往的後果不太樂觀。

剛好,最近一部新片就 講述了相似的故事:

一幫受到學歷歧視的人,如何尋找自己的出路。

看完電影,也讓我有了新的想法。

今天,就借這部電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事。

《賽艇男孩》

The Boys in the Boat

本片相當有「誘惑力」。

導演,是好萊塢頂尖男神——

喬治·克魯尼。

年輕時風流倜儻,如今男神不老。

自己當導演拍片,也爲電影增添了不少看點。

主演,是一羣年輕男演員。

人均高顏值、好身材。

一眼望去,男色肉慾撲面而來。

但,電影裡的這幫小夥子並不是高富帥。

相反,他們都是無學歷、無背景、無存款的「三無青年」。

男主角喬,就是這 羣人中的代表。

作爲一名大學生, 每天最操心的,竟是學費的着落。

一旦交不上,就沒法繼續上課。

他住不起學生宿舍。

住處只是一輛破車。

常常吃不起飯。

走到食堂,發現自己捉襟見肘, 只好轉頭出門。

只有一雙破鞋。

鞋底已經磨了個大洞,依然沒錢換新。

靠學習來改變人生,或許是喬當時的目標。

但是,他卻因爲經濟問題,面臨着中斷讀書的危機。

他被學校通知,要在2周內交學費。

否則,只能離開學校。

無奈之下,他只好四處找兼職。

原本仗着自己年輕力壯,還是大學生,以爲會很好找工作。

可萬萬沒想到,真找起來卻處處碰壁。

窮困的出身和普通的學校,讓他處處碰壁。

校外沒有出路,校內更是沒有。

專門貼招工信息的告示牌,早就沒了空餘工作。

就連保姆職位,都已經早早招滿。

顯然,學歷背景越低,內卷越嚴重。

走投無路之下,他碰上了另一個同病相憐的朋友羅傑。

在對方的邀請下,兩人一起去參加校賽艇隊選拔。

原因無他,全憑一句話——

有錢賺,還包宿舍。

等到了那邊,喬發現報名者實在太多了。

大家都是相似的出身,也都未必瞭解賽艇。

但是,他們都因爲相似的理由而來。

想要成爲一名正式的校賽艇隊隊員,並非易事。

喬 從小孤苦無依 ,生活艱苦,全靠自己。

眼下,爲了保住自己的讀書機會,進入賽艇隊成了他唯一的選擇。

不過,整個選拔過程比預想中的艱苦許多。

首先 ,入選率低。

幾十人報名,最終只有8人入選。

光是這個通過率,就讓人心中十分沒底。

其次,訓練艱難。

普通人和專業運動員之間,身體素質差太多。

因而他們要經歷各種魔鬼訓練, 一整天精疲力竭都是常事。

正式下水後, 每個人更要拼盡全力練習。 ‍

但凡有點休息的念頭,都要挨‍上一頓批。‍

導演用大量身材、肌肉的特寫鏡頭,給我們展示了這幫年輕人的變化。

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好看」, 也讓人感到熱血十足。 ‍

相較別人,喬更加辛苦。

因爲他訓練之餘,還得兼顧學業。

常常渾身痠痛地前來上課,然後在課上犯困睡覺。

幸好,這些苦頭沒有白吃。

喬最後成功入選,成爲賽艇隊的一員。

但很快,他發現了自己過去遭遇的那些基於身份、學歷的歧視,依然存在。

最初的比賽,是對抗常春藤。

那時,就有不少人唱衰自己學校的賽艇隊。

不只是因爲身體素質、隊員實力上的差距, 更多的 是純粹 因 爲學 校 名氣 地 位 的 差別 。

最可笑的是,就連學校領導都默認這樣的「歧視」。

在後來的比賽中,只要求賽艇隊跟緊對手。

「拿到第二就很不錯。」

即便贏了,歡呼也只是暫時。

不少人認爲獲勝只是僥倖,對他們的未來更是不看好。

當教練要讓這支新隊伍衝刺奧運會時,幾乎一片譏諷之聲。

外部質疑聲不斷,內部也有不少隱患。

接連發生受傷、技術錯誤、配合失誤、臨場生病等問題。

一系列突發狀況也爲之後的比賽蒙上了陰影。

沒有人看得起這支無名隊伍。

而這幫年輕人的應對方式也十分純粹。

任由旁人風言風語,自己全力以赴。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最終目標,就是打進奧運會,擊敗東道主德國最強賽艇隊,贏下金牌。

《賽艇男孩》不僅僅是一部純粹的運動勵志片。

1936年的故事背景,讓整個故事更值得玩味。

出身背景平平無奇的主角團,一路逆襲。

最終在奧運會上與東道主德國狹路相逢。

他們所要挑戰的,不僅僅是世俗對於出身的刻板印象,更是納粹統治下不斷鼓吹的種族優越論。

事實上,賽前美國隊並不被看好。

無論是歷史戰績,還是東道主優勢,德國隊都更勝一籌。

但最終,美國隊還是以微弱優勢擊敗了德國隊,從東道主手裡搶下一枚奧運 會金牌。

而這場出乎意料的勝利,正是因爲不看出身背景的人才選拔。

讓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夥子,成就了一段歷史傳奇。

當然,除卻特殊的歷史背景,故事裡所討論的學歷歧視話題更能讓今天的人們感同身受。

即便是相隔近90年,相似的問題一直都在。

其實在過去的影視作品中,都曾探討過普遍存在的學歷歧視的話題。

比如《不止不休》。

白客飾演的韓東就是個「三無青年」。

沒錢、沒學歷、沒背景。

雖然懷揣新聞理想,而且寫過不少新聞報道,但在招聘市場上仍被諸多HR另眼相看。

再比如 《三悅有了新工作》 。

95後的三悅身上,反映出了當下很多年輕人的困境。

普通學校,冷門專業,畢業即失業。

進社會沒人要,在家裡遭嫌棄。

二十出頭的年紀,卻過出了即將入土的感覺。

雖然故事往往都有不同的走向,但是問題卻都是相似的。

一方面,這反映了整個就業市場的結構性矛盾。

求職者逐年增多,但崗位卻沒有變多。

就像最近十多年來,每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季」。

另一方面,是企業本身的逐利性。

站在企業的角度,通過學歷來篩選求職者,是降低招聘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去年,曾有招聘平臺做出直觀的數據統計。

近三年來,企業對於碩博需求持續增長,對大專、不限學歷的應屆生需求有明顯下降。

說白了,就是應屆生招聘門檻越來越高。

看到這樣的變化,魚叔心裡也忍不住嘆息。

當下的求職者們實在是太艱難了。

但是,僅憑嘆息和隻言片語,對於解決這個社會性問題有如杯水車薪。

想要真正解決,或許需要更廣義層面的變革才行。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着我們這些普通人就只能坐以待斃。

在我看來,那些影視作品中的角色就值得我們借鑑。

《賽艇男孩》裡衆人通過努力,從賽艇小白成爲奧運冠軍。

《不止不休》的韓東,堅守理想讓自己發光發熱。

《三悅有了新工作》裡的三悅,在曾經嫌棄的工作中找到了價值。

在他們身上,都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影子。

或學歷不高,或出身不好,或實力不足。

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着堅定走下去的決心。

既然無法改變大環境,那麼就靠自己給自己找到出路。

全文完。

助理編輯: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