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又來 給我解方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一場尼莎颱風共伴效應帶來急時豪雨,變成政治口水亂噴的泥巴戰。這種情緒性的反應對預防和解決下次類似的災害,毫無參考的價值。氣象局預計22日又將有新一波的熱帶低氣壓環繞全臺,趕快面對問題,緊急拿出對策吧!不要人民又成豪雨受災戶了!
每次選舉期間,面對災情,政治人物都好似撿到槍,紛紛給人民兩張不同的變色臉,一是,如果自己做對了,而對手又做錯了,碰巧中央、地方不同黨,那就趁機海扁或反諷一頓,忘了對人民來說,政府就是一個,不能面對災情不同調。另一是,如果自己做錯了,不管對手做的對不對,互嗆一頓再說,忘了民?纔是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錯失了第一時間改善的時機。
上週末的尼莎颱風在北部地區捲起的豪雨災情是典型事例。行政院長蘇貞昌在中央災害應變指揮中心,「抽問」地方縣市首長應急狀況。這次他引起全臺新聞焦點的是宜蘭縣長林姿妙,雙方對話的內容各有認知、反應的不同,本是正常,但在媒體刻意炒作之下,又沾滿政治口水。另一是臺北市長柯文哲,雙方是否開設二?以上災害應變中心各有判定的差異,兩人都是硬直口快型人物,加上民代、名嘴見縫插針,當然模糊了災害應變的主題。
這次臺北市關水門泡車事件引發的爭議有二,先是從民衆受害者的角度,民衆的車泡了水,特別是有些民衆在關水門前,未及時駛離現場,當然不是小事。市府、議員和民衆要去追查的重點是,到底關水門的訊息市府是幾時幾分發出?是否應列爲特別訊息,限時加快處理?前置時間夠不夠民衆反應?有些人用颱風預告的632拖吊車通知標準,基本是誤置的,因爲,這次災情是瞬間豪雨所致,從中央這次也沒有預告颱風即可確知,不必因人設事。倒是隨着全球氣候變遷,今後瞬間豪雨可能經常發生,應急認定標準應及早加入。
其次,從應否開設二級以上災害應變中心的觀點,臺北市府是有開設三級災害應變作業,相關工務、交通、民政、教育、水利、市場、警察、媒體、研考也都有連線運作,不能因爲中央有開設便認爲地方也應設立;何況,這次問題出在認定還不似颱風那麼明確的豪雨之上。至於,候選人去災區插花是不可取,也應加以規範。
根據氣象局預測,菲律賓東方海面又正有熱帶低氣壓形成,預計22日、23日最靠近臺灣,同時東北季風增強,是否出現尼莎颱風相同雨勢有待持續觀察。危機管理重在預防,並善用知識、經驗和科學,就剩兩天不到了,政府不分中央和地方、在朝或在野,加油了!
(作者爲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