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強科技創新賦能現代農業發展

原標題:

爲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河北加強科技創新賦能現代農業發展

9月20日,走進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院內的人工氣候室,一片鮮綠出現在眼前。不大的地面上,擺滿了一盤盤、一盆盆小麥。

這些被研究人員稱爲“材料”的小麥高矮不一。“有了人工氣候室,我們的育種工作就能大大提速了。”河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李輝說,通常情況下,一個好品種要10年以上才能選育而成,而在這裡,小麥可以一年四季生長,大幅縮短了育種時間。

人工氣候室通過控制光譜、光強、光周期和溫溼度,在室內模擬出與作物密切相關的各種自然界氣候條件,促使小麥在短時間內結出籽粒,以供下一步研發。

近年來,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小麥育種團隊選育出“冀麥U68”“冀麥765”等小麥品種,爲全省乃至全國小麥的穩產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粒種子承載着糧食安全的“國之大者”。不止小麥,河北培育的高油酸花生、雙高大豆、特色雜糧等大批新品種,都是農業科技成果的體現。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圍繞核心種源、糧食豐產、鹽鹼地綜合利用等關鍵領域,河北省組織實施了一批國家和省級研發與轉化項目,組建了3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和20個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團隊。

近年來,河北省先後培育出“張雜谷”、“馬蘭1號”小麥、容德黑羽小型蛋雞配套系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競爭力的農作物和畜禽新品種,建立了河豚、海蔘、中國對蝦抗病家系200餘個。

同時,河北省創新了冬小麥—夏玉米淺埋滴灌水肥藥一體化綠色生產等關鍵核心技術,節水小麥品種和配套技術實現全覆蓋。研發的奶牛健康管理生牛乳中體細胞數控制技術,被列入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

農業科技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李聯習介紹,目前,河北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2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

9月24日,饒陽縣大尹村鎮。記者走進河北綠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育苗棚,一張張苗牀上生長着大片排列整齊的芹菜苗。工人們正忙着用分苗籤將一株株芹菜苗穩當地插進穴盤基質裡。

“這是我們研發的新型育苗基質,主要以菇渣爲材料,相對於草炭基質的優點是成本低。”河北綠露農業創新驛站首席專家吳曉蕾介紹,在節省育苗成本的同時,基質裡邊還添加了有益的生物菌素,出苗整齊一致,蔬菜產量能提高8%至10%。

在農業生產中,好的育苗基質是出全苗、齊苗、壯苗的保證。走出育苗棚,寫有十幾位農業專家的宣傳牌吸引了記者目光。

“這是河北綠露農業創新驛站專家團隊名單,他們是助力我們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師益友。”河北綠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萬壽說,農業創新驛站入駐的專家涵蓋蔬菜栽培、設施工程、植物保護等不同領域。

得益於專家團隊的指導,河北綠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年育苗能力達到1000萬株,爲高品質設施蔬菜生產提供了“優質種苗”。

圍繞發展壯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河北全面推行農業創新驛站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通過農業創新驛站建設,讓專家實驗室裡的新技術、新成果走進田間地頭、端上百姓餐桌,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最後一公里。”李聯習表示。

近年來,河北省共創建超過300個省級農業創新驛站,吸納京津冀3300多名全產業鏈專家參與驛站建設,1300多個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通過驛站轉化,培育壯大品牌300多個,輻射帶動近30萬農戶增收致富。

京津兩地是科技成果的研發高地。爲推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生“金”,今年京津冀三地農業農村部門共同遴選推介了高效抗逆主導品種89個和成熟適用主推技術111項,加快了三地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轉化應用步伐。(記者郝東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