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將潛艦經費挪作和平用途
(圖/本報系資料照)
針對當前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預算支用現況,國造潛艦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表示,全案經費493億餘元,7年來全案支用,業經審計部財務稽覈計3次、會計師財務稽覈計29次,未見有任何弊端。
上市上櫃公司的財報,不是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說了算,經過專業會計師事務所的簽證纔算數。國造潛艦經費支用,有無問題,除了要出具專業會計師事務所的簽證外,應由審計部公開披露,怎麼會是由黃曙光越俎代庖,代爲說明?
問題還不僅止於此。國造潛艦史上第一回,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部,可有潛艦製造的相關專業?可曾掌握各國潛艦製造的成本資料?如果沒有,憑什麼認定國造潛艦經費運用允稱適當、毫無弊端?黃曙光幾度公開承認,我國並未掌握潛艦製造的關鍵技術,且各國均將潛艦製造技術列爲機密,不易取得。
既然如此,會計師和審計部如何能取得各國潛艦製造的機密,從事成本比對的工作?合理懷疑,會計師和審計師掌握的潛艦原材料、技術以及人力成本的資料,均系國造潛艦專案小組所提供的,所謂會計稽覈和審計審查,好比監考官准許應試者自個兒評分,評分結果,誰能信之?
黃曙光說,全艦符合建造合約下水條件,即將投入裝備測試、系統操作與各類教育訓練。我們誠摯祝福海鯤號試航成功,一切順利,不過,撇開專業的成本、時程、技術、系統整合以及政治風險不論,我們對國造潛艦政策,仍有不得不言爾。
耗費四、五千億打造8艘傳統潛艦,真能嚇阻「境外敵對勢力」包括多艘核子動力潛艦在內的潛艦部隊嗎?打造8艘國造潛艦的時程,需時過久,真能及時因應局勢變化?從國安和整體戰略角度論,難道我們找不到比潛艦更適當的防禦替代品,非要用4000多億去打造一支「白象」潛艦部隊嗎?窮兵黷武的北朝鮮,他們的嚇阻策略有沒有值得我們參考之處呢?中科院不是已具備有反制攔截中國可變軌彈道飛彈(如東風17)的能力嗎?我們擁有連美國都望塵莫及的反制可變軌彈道飛彈能力,不能做爲軍購其他防禦性武器裝備(包括新型先進潛艦)的談判籌碼嗎?
我們將4000多億轉作和平用途,譬如,整建機場和旅遊景點的基礎設施;譬如,開放陸客來臺旅遊、醫美,陸生來臺就學並享有健保;可預期的結果將是:我們無需耗費巨資研發或購買軍備武器,還可賺進和平紅利,降緩兩岸敵意,臺灣自由和民主也會更堅實呢!(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