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究竟有多少座山?(下)

▲ 來源:廬江文旅

書接上文

由於海拔300米以下數量較多

考慮到文章篇幅有限

本篇僅收錄合肥市區

及近郊三縣(肥東、肥西、長豐)

海拔300~100米的山峰

海拔200米+

大潛山,位於肥西縣銘傳鄉境內,海拔289米,肥西縣第一高峰。舊稱“大灊山”。此山疑爲天柱分支,故與同名。一說,據傳——舊時,山中林木茂密,又有豐富的物資,開發潛力很大,故名。峰嶂聯疊,巍於諸山。山勢北高南低,北坡峻峭,南坡逐漸降緩,主峰聳立。絕頂有泉,清泠不竭。山上有真武廟、龍華寺,山下有白雲寺,山南有山南館,鐘聲常鳴,香火不絕。東爲龍鳳口,道通六安、舒城。

· 大潛山 ·

▲ 攝影:王牌

大蜀山,位於蜀山區境內,海拔284米,合肥市區第一高峰。舊稱“獨嶺”“獨山”,合肥之鎮山也。合肥四郊平坦,惟有此地,山形單淑,秀澤不連,嶺以自高,系一古火山遺蹟。《爾雅》雲:“蜀者,獨也。”山上有開福寺、淵濟龍王廟、望湖亭等。“蜀山雪霽”,爲“廬陽八景”之一。現有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合肥野生動物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大蜀山文化陵園。詳見《》。

· 大蜀山 ·

▲ 攝影:王牌

新山頭,在肥東縣石塘鎮境內,海拔284米。此山是近代才進行命名,故名。

· 新山頭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龍泉山,在肥東縣橋頭集鎮境內,海拔282米。據傳——很久以前,這裡久旱不雨,莊稼顆粒無收,百姓跪在此山下燒香求雨,龍王起了惻隱之心,遂令小白龍去降雨,百姓爲感謝龍王降雨,遂名“龍山”,又因山頂有泉,迴繞僧寺,四時不涸,故名“龍泉山”。龍泉寺周圍有茂林修竹,景色優美,被譽爲“龍泉勝境”。

· 龍泉山 ·

▲ 攝影:李予

由子山,在肥東縣包公鎮境內,海拔266米。據傳,從前有位出門在外的遊子曾路過此山腳下,故名。

· 由子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白馬山,位於肥東縣長臨河鎮與橋頭集鎮交界處,海拔266米。據傳,遠古時期,天上有兩位大神——白馬神和青羊神,爲爭奪地盤,自相殘殺,死後化爲兩座山,此乃白馬神化成的山,故名。山上有雞窩形磷礦。現有國家AA級旅遊景區——白馬山旅遊度假區、白馬山國家籃球公園、白馬山果園場。

· 白馬山 ·

▲ 來源:包遊肥東

簸箕頂,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257米。此山頂形似簸箕,故名。

· 簸箕頂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尖山,位於肥東縣包公鎮境內,海拔251米。此山形狀尖銳,山勢陡峭,故名。

· 尖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棋磐石山,位於肥東縣包公鎮境內,海拔249米。舊稱“西盤石”。此山頂有一塊巨石,據傳——南、北斗星君曾在石上對弈,故名。

· 棋磐石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羅大山,位於肥西縣銘傳鄉境內,海拔222米。舊時,此山屬羅姓所有,故名。

· 羅大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大橫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221米。此山與桐山交會,桐山爲南北走向,此山呈東西走向,與桐山相比,此山就像是一筆大大的一橫,故名。

· 大橫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圓通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219米。又名“圓洞山”。據傳,此山腰處有一圓形石洞,穿山而過,故名。

· 圓通山 ·

▲ 來源:肥西文旅

雙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216米。舊稱“方山”。此山頂四平,故名。後由礦山開採形成兩個山頭,遂名“雙山”。 東西壁立,別無旁蹊。土人曾避兵於此。山上有豐富的白雲石礦和少量的雲母礦,以及萬壽寺、烈士塔、天池等。山北有天然口,淮南鐵路由此通過,是肥東縣東南的交通咽喉。

· 雙山 ·

▲ 攝影:劉悅

青陽山,在肥東縣長臨河鎮與橋頭集鎮交界處,海拔215米。據傳,遠古時期,天上有兩位大神——白馬神和青羊神,爲爭奪地盤,自相殘殺,死後化爲兩座山,此乃青羊神化成的山,故名。山上有石灰石、紅砂石、鐵礦石等礦物,以及青陽山房,爲元代名臣餘闕讀書處,餘闕著有《青陽山房集》。現有藍山灣木藝小鎮、青陽山戶外運動營地。

· 青陽山 ·

▲ 來源:青陽山戶外露營公園

大山,在肥東縣包公鎮境內,海拔213米。舊稱“大峴山”,又名“大包山”。此山規模較大,故名。山西北有大包村和包氏宗祠,據傳爲包拯祖籍(存疑)。

· 大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姑姑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212米。 一說,此山腰處有一道環形山石,形如腰箍,故名“箍山”,後誤爲“姑姑山”。二說,據傳——很久以前,有姑嫂二人不甘受欺辱,便來到這裡築牆紮寨,抵禦外侵,故名。

· 姑姑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廟山,位於肥東縣包公鎮境內,海拔210米。舊稱“伏羲山”,即浮槎別峰也。此山上有伏羲廟,故名。民國時,曾以諧音訛稱“伏犀山”。後改稱今名。詳見《》。

· 廟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大官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210米。據傳,從前有位當官的路過此山,曾在山腳下休息片刻,故名。

· 大官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二潛山,位於肥西縣銘傳鄉境內,海拔207米。此山地處大潛山西北面,以排列順序,佔地居毗鄰三山之中,故名。

· 二潛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尖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203米。此山形狀尖銳,山勢陡峭,故名。

· 尖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雞籠山,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境內,海拔203米。此山形似雞籠,故名。現有雞籠山苗圃 、龍泉山歡樂森林景區等。

· 雞籠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海拔100米+

梅山,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與店埠鎮交界處,海拔191米。舊稱“梅子山”。此山原有梅樹,故名。山上有玄帝祠、梅山寺、觀音殿、許孫荃墓等。

· 梅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寨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189米。此山附近有村莊,故名。

· 寨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紫蓬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88.7米。又名“李陵山”。據史載,漢末名將李典屯兵於此,在山中建廟,以紀念他的先祖李陵,稱之“李陵廟”。又說,李典逝世後葬于山中,故名。據民間傳說,“紫蓬”取和尚紫色袈裟及蓬萊仙島的首字,寓“紫氣東來”之意。山上有李陵廟、西廬寺、李典墓(存疑)等。現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

· 紫蓬山 ·

▲ 攝影:王牌

千字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88米。此山上有石,刻有千字文,故名。山上有白雲寺、樊噲墓(存疑)、竇子偁墓等。

· 千字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三潛山,位於肥西縣銘傳鄉境內,海拔188米。此山位於二潛山西邊,以排列順序,佔地居毗鄰三山最小,故名。

· 三潛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小峴山,位於肥東縣包公鎮境內,海拔187米。俗稱“小巖山”。此山較小,“峴”意爲小而高的山嶺,常用於山名。齊蕭懿屯小峴御王肅,樑韋睿侵魏拔小峴,俱此山。山在浮槎北,其側有道通全椒,爲餘峴口。山旁有城,即小峴城,蕭齊所築,遺址仍存。

· 小峴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拐咕山,位於肥東縣店埠鎮境內,海拔187米。“拐”意爲轉彎,“咕”意爲聲音,走到此山常會聽到“咕咕”的聲音,故名。

· 拐咕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蓮花山,位於肥西縣山南鎮與銘傳鄉交界處,海拔185米。舊時,此山上有鑿成石蓮花,已不存。又說山坡處有一池塘,每逢夏天池裡蓮花盛開,故名。山南有華城寺。

· 蓮花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周公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82米。此山上有周瑜廟,故名。周公廟,據傳爲漢末名將周瑜少年讀書處,其“洗硯池”至今仍藏於山腰處。晚清,淮軍將領張樹聲辦團練時,曾在此依山結寨,與大潛山、紫蓬山並稱爲“三山”團練。詳見《》。

· 周公山 ·

▲ 來源:文旅肥西

四頂山,位於肥東縣長臨河鎮境內,巢湖之濱,海拔174米。舊稱“四鼎山”。據傳,魏伯陽曾進入此山煉丹。丹藥煉成後,魏伯陽成仙而去,留在山上的四樽丹鼎化作四頂,四峰特起,故名。山上有煉丹池、伯陽井、朝霞寺、關帝殿、朝霞小築等。山中奇石嶙峋,巧石羅布,形態各異,有“小八景”之說。“四頂朝霞”,爲廬陽八景之一。現有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四頂山景區(四頂山森林公園)。詳見《》。

· 四頂山 ·

▲ 攝影:王牌

平果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173米。此處曾經種植蘋果,故名。

· 平果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馬印山,位於肥西縣花崗鎮境內,海拔172米。舊稱“馬鞍山”。此山形似馬鞍,又說山上有馬腳印,故名。

· 馬印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蘿蔔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68米。舊時,此山上盛長野蘿蔔,故名。

· 蘿蔔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牛尾巴山,位於肥西縣與六安市金安區交界處,海拔168米。此山形如牛尾巴,故名。

· 牛尾巴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尖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167米。此山形狀尖銳,山勢陡峭,故名。

· 尖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團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165米。此山形呈團狀,故名。

· 團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楊大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64米。舊時,此山屬楊姓所有,故名。

· 楊大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嶽大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63米。舊時,此山屬嶽姓所有,又說最早岳氏村民在此居住,故名。

· 嶽大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英山,位於肥東縣店埠鎮境內,海拔160米。舊稱“影山”。此山上有很多蒲公英,故名。

· 英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火龍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157米。此山上植被較少,呈淺紅色,故名。

· 火龍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六步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158.2米。據傳,地藏王曾六步跨到此山頂,故名。合裕公路穿過北側山口。山上有豐富的磷礦。

· 六步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小蜀山,位於蜀山區小廟鎮境內,海拔155.6米。舊稱“獨山”,大蜀支山。得名與大蜀山同。山上有寶福寺、感應龍王廟等。古剎梵宇,清雅幽靜,山巒蒼翠,流水潺潺。現有小蜀山陵園。詳見《》。

· 小蜀山 ·

▲ 攝影:訣別詩007

馬頭山,位於肥西縣銘傳鄉境內,與鬼頭山相連,海拔155米。此山形似馬頭,故名。

· 馬頭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拖槍嶺,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境內,海拔153米。舊稱“拖搶嶺”。據傳——漢末,曹操曾拖槍帶兵逃跑經過此處,故名。

· 拖槍嶺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黃大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52米。舊時,此山屬黃姓所有,又說原有黃姓道士居住於此山上,故名。

· 黃大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樊籠山,位於肥東縣店埠鎮與橋頭集鎮交界處,海拔151米。據傳,鳳凰與蛟龍曾同時看中此山,雙方大戰,蛟龍落敗,樊籠困之於此,故名。

· 樊籠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泉山,位於肥東縣店埠鎮境內,海拔150米。此山上有泉,故名。現有泉山道觀、泉山林場等。

· 泉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狼大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48米。據傳,舊時此山有狼出沒,故名。

· 狼大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甘家窪大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47米。此山坐落在甘家窪自然村的前面,面積較大,故名。

· 甘家窪大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虎山,位於肥東縣包公鎮境內,海拔143米。此山曾有老虎出現,故名。

· 虎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龍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136米。此山雄偉如龍,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視覺衝擊感,故名。

· 泉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月子山,位於肥東縣與巢湖市交界處,海拔130米。此山形似月亮,故名。

· 月子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陀龍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30米。此山體呈陀螺形,得名“陀螺山”,後訛稱“陀龍山”,沿傳成習,故名。

· 陀龍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黑虎山,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境內,海拔129米。此山形似老虎,故名。

· 黑虎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團山,位於肥西縣銘傳鄉境內,海拔129米。此山形較圓,故名。

· 團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朱大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26米。舊時,此山屬朱姓所有,故名。

· 朱大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茶壺山,位於肥東縣長臨河鎮境內,海拔125米。此山形似茶壺,故名。現有茶壺山烈士陵園等。

· 茶壺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馬龍山,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境內,海拔125米。此山形似馬和龍交匯在一起,故名。有雞窠形磷礦。

· 馬龍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元隆寺(山),位於肥東縣與滁州市南譙區、全椒縣交界處,海拔124米。又名“元山”。此山上原有元隆寺,故名。

· 元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人山,位於肥東縣包公鎮境內,海拔123米。整體觀看此山,從上到下,如“人”字形狀,故名。

· 人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大尖山,位於肥東縣與全椒縣交界處,海拔121米。此山陡峭、突兀,整體呈尖狀,規模較大,故名。

· 大尖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木魚山,位於肥西縣銘傳鄉境內,海拔120米。此山形如木魚,故名。

· 木魚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烏龜山,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境內,海拔119米。此山頂上有塊大石頭,形似烏龜,故名。

· 烏龜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道士山,位於肥西縣紫蓬山旅遊開發區境內,海拔118米。據傳,舊時有位道士在此山上建道觀,故名。

· 道士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棋盤山,位於肥西縣紫蓬鎮境內,海拔116米。據傳,此山巔有一塊石,呈棋盤狀,故名。

· 棋盤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小尖山,位於肥東縣與全椒縣交界處,海拔108米。此山陡峭、突兀,整體呈尖狀,規模較小,故名。

· 小尖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臥龍山,位於長豐縣崗集鎮境內,海拔106.8米,長豐縣第一高峰。舊稱“土山”,又名“瑤英山”,蜀山餘脈。此山上無石,故名。山南水向東南流,山北水向西流,仍自南轉東,皆歸淝河。山上有廣惠龍王廟,廟後有泉。

· 臥龍山 ·

▲ 來源:長豐史志

土山,位於肥東縣店埠鎮與石塘鎮交界處,海拔106米。山上有很多土,故名。

· 土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雞鳴山,位於肥東縣長臨河鎮境內,海拔102米。吳氏先祖兄弟二人,來到這裡尋覓安居地,途徑此山腳下時,聞得公雞鳴叫,遂定居於此,故名。

· 雞鳴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羅大山,位於肥西縣銘傳鄉境內,海拔101米。舊時,此山屬羅姓所有,故名。

· 羅大山 ·

▲ 來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 由於篇幅信息較多,不免存在資料缺失、遺漏、錯誤等情況,歡迎批評並指出及補充 -

札記

正如合肥市人民政府網在描述合肥“地形地貌”時所說:“合肥,環抱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江淮分水嶺自西南向東北橫貫全境。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窪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爲主。”隨後又着重提到主城區和西南部:“主城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崗衝起伏;西南部屬大別山餘脈,層巒疊嶂。 ”

· 牛王寨 ·

▲ 攝影:王牌

雖不如大別山深處的“崇山峻嶺”,亦未及華北平原的“一馬平川”,但在合肥的低山丘崗間,不乏有名山名峰的存在,引來千百年兵家爭奪不斷,文人墨客頻頻留下足跡……包括山嶽在內的大美山河,孕育了——無數的綺麗美景,燦爛的人類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蘊。朋友們,不妨參照本篇,按圖索驥,背上行囊出發吧!祝你們都能找到心中的那座山!

· 礬山 ·

▲ 攝影:王牌

由於篇幅有限,難以面面俱到,供參考及交流。個人才疏學淺,還請諸位看官多多指教,歡迎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 大蜀山 ·

▲ 攝影:王牌

· ENJOY ·

編輯 | 淝南居士

‍ 素材來源 | 《爾雅》《南畿志》《廬州府志》《合肥縣志》《合肥市志》《安徽省合肥市地名錄》《合肥市標準地名錄》《安徽省肥西縣地名錄》《安徽省肥東縣地圖冊》《安徽省長豐縣地名錄》《肥東縣誌》《長豐縣志》《肥西縣誌》《安徽省肥東縣地名志》《肥西縣標準地名錄》及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國方誌庫、湖北省圖書館、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合肥市人民政府網、合肥文化旅遊發佈、合肥市圖書館、合肥日報、肥西發佈、肥西文旅、長豐史志、包遊肥東、青陽山戶外露營公園 、往期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