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擬開展韌性城市空間專項規劃編制

3月7日,記者從規劃部門獲悉,合肥擬開展韌性城市空間專項規劃編制,深化城市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將能源、消防、物資儲備、應急避難、市政設施、醫療衛生、交通救援等設施空間需求落到國土空間“一張圖”, 支撐構建生命線保障系統。

2024年,自然資源部明確提出“上海、江蘇、浙江、安徽2025 年底前完成超大特大城市韌性城市專項規劃編制”的工作部署。結合要求,合肥前期已開展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撰寫並提交安徽省自然資源廳,擬開展《合肥市韌性城市空間專項規劃(2025-2035 年)》編制工作。

本次專項規劃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其中,市域範圍爲合肥市行政轄區範圍,面積約 11445 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範圍,包括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高新區、經開區、新站高新區規劃城鎮集中連片建設的區域,面積約1003.6平方公里。

通過規劃,着眼於新時期韌性城市建設相關要求,突出戰略引領與長遠發展,分 5 年、10 年明確韌性城市空間規劃目標,構建韌性城市規劃指標體系。

研判主要風險的演變趨勢,識別確定市域和中心城區的主要災害類型和分佈特徵,預判重大災害發生可能性和後果。結合風險分析,明確城市薄弱環節的近期韌性空間建設內容。

引導構建韌性城市空間格局。在風險分析研判的基礎上,充分銜接各類專項規劃,構建“集中式+分佈式”的韌性城市空間體系,提高應對超預期風險的韌性水平,保障城市核心功能及社會重要功能運行。

根據市域和中心城區各類主要生命線工程的分佈,將水資源、能源、消防、物資儲備、應急避難、市政設施、醫療衛生、交通救援、“平急兩用”、公共安全產業等設施空間需求落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強化互聯互通,支撐構建適度冗餘、多源多向、安全可靠的生命線保障系統。

未來,合肥將打造分佈式韌性空間分區示範。聚焦重點區域,構建供電、供水、交通、通信、醫療、消防、物資避難場所等功能完備的分佈式韌性空間分區,形成能有效阻止災害蔓延、具有自救能力的空間佈局。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