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程獲多家機構投資 宜賓重金再“加碼”通威股份前董事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成立僅一年的光伏電池黑馬企業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和光同程”)於近日再獲資本投資。
據企查查平臺發佈的信息,今年4月底,和光同程發生註冊資本和投資人(股權)變更。這其中,該公司註冊資本由16666.67萬元增至23668.9863萬元。
新增註冊資本由中金(宜賓)生態文明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揚州天睿和光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南京經緯創叄號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常州聚科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宜賓綠色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青島高信宏芯產投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紅杉凱恆(廈門)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南京經緯創壹號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出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本輪融資中,本地國資宜賓綠色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獲得最大份額,持股比例爲9.9022%,而經緯、紅杉系旗下資本分別獲得8.5574%、4.89%股份。
經過此輪融資後,和光同程股東數量達到15位,形成以宜賓本地國資(宜賓市高新投資、宜賓綠色能源產業投資、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以及外部頂級投資機構共同組成的股東陣容。
事實上,和光同程自成立之初起之所以備受外界關注,與其創始人之一謝毅相關。
作爲國內光伏行業的老兵,謝毅在通威股份成名,先後歷任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董事長、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長、通威股份董事長等職務。
在通威的職業生涯期間,由謝毅操盤的經典案例便是於2013年主導了通威股份對賽維合肥工廠的收購。
經過此次併購,通威股份電池業務迅速躋身全球光伏電池頭部之列,奠定了其“硅料+電池”的雙龍頭地位。
去年3月,謝毅從通威股份辭職,創辦和光同程。值得一提的是,和光同程創立之時,正值國內光伏電池經歷N/P型轉換,TOPCon、HJT等N型電池技術加快替代PERC產能。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和光同程去年宣佈在四川宜賓投建年產32GW光伏電池基地,總投資約150億元。該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建16GW,於去年宣佈投產。彼時,和光同程曾宣佈,兩期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實現年產值近300億元,解決就業5000人以上。
然而,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光伏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跌,不少跨界光伏企業或新進企業遭遇壓力。在此背景下,宜賓仍然選擇繼續重金“加碼”和光同程。
目前,光伏已經成爲宜賓推動本地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動力。
根據宜賓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日前向媒體披露,宜賓累計簽約落地光伏項目36個、總投資1325億元;現已投產項目16個,建成拉棒產能58GW、切片產能50GW、電池片產能53GW(全部爲N型電池)、組件產能0.5GW。而今年1至4月,宜賓晶硅光伏產業實現產值109.85億元,同比增長49.1%。
不過,在當前光伏產業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如何與在當地投資的光伏企業共同穿越週期,已經成爲政企雙方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