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非親日的政治試劑

(圖/美聯社)

日本24日啓動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氚廢水排海工作,此項排海作業預計長達30年。日本執意以排海方式處理核污水,引發日本漁民及其周邊國家的疑慮,更導致中日起爭端,外交關係雪上加霜,執政聯盟的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在訪中前夕遭北京以「時機不合適」喊卡。

岸田首相堅持核廢水排海是科學問題,不應政治操作,對於中國的強烈反對,將盡全力使專家以科學爲根據進行討論。日本外相林芳正7月在雅加達會見大陸外長王毅時,要求從科學觀點因應福島核處理水。對此,王毅迴應指出,核災產生的污染水異於核電廠正常排放的廢水,何況全球未有核災污水排海先例,缺乏共同認可標準。中日看法分歧過大,短期難以妥協。

福島核廢水雖經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淨化,但無法去除氚。「綠色和平」等國際環團認爲,放射性物質,如「碳14」會殘留水中,並輕易累積於食物鏈,長期攝取可能傷害DNA。日本大分大學輻射風險評估專家甲斐倫明指出,控制核廢水的稀釋濃度與排放量爲關鍵,核廢水排海影響健康雖不大,但不能說零風險,此爲科學爭議所在。

大陸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7月7日先行重申禁止「一都九縣」的食品輸入,及對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嚴格稽覈,實施100%查驗。8月24日,岸田內閣啓動核污水排海,大陸全面暫停日本的水產品進口,而港、澳亦同步禁止日本10都縣水產品進口。

中國是日本水產出口最大單一市場,大和總研研究員岸川和馬錶示,日本半數的水產品出口到中國、臺灣及香港,此次漁民將損失50%的海外銷售額,是「重大打擊」。但相對陸港澳的管制措施,臺灣食藥署認爲沒有足夠證據證實食品中的氚危害人體,僅鎖定日本13種水產品加強監測。未來無法輸往陸港澳的日本漁獲是否會低價出口臺灣,我政府不能掉以輕心。

日本共同社8月民調顯示,認爲排海使日本形象受損的受訪者高達88.1%,而認爲政府對此說明「不充分」的比例亦達81.9%,可見日本民意不滿岸田內閣急就章,溝通不足。岸田在爭端中維持對中國溝通,爭取理解;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對韓國的不安,與尹錫悅政府達成協議,即時共享排海資訊,同意韓國派專家定期視察福島的IAEA辦事處。

福島核污水排海爭端難脫外交角力,但不應成爲「挺中」或「親日」的政治試劑,排海的事主若換是北京,蔡政府會凡事相信科學嗎?此事外交部應責成駐日代表處向IAEA爭取等同韓國的待遇,爲食安嚴格把關。(作者爲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