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交棒5/行醫生涯唯一一站就在和信 褚乃銘接棒院長

從創院執行長、掌舵醫院35年的黃達夫手中接任和信院長,褚乃銘坦白說,「有很大的壓力」。記者邱德祥/攝影

接棒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褚乃銘放眼前輩黃達夫35年的治理成績,坦言「當然有壓力」。未來,對外會從社區出發,幫助民衆篩檢、加強癌症衛教,對內要貫徹和信向來以病人爲中心的宗旨,多科整合,不同科別一起合作,發揮最大的力量照顧病人。

褚乃銘68歲,1957年出生於嘉義縣朴子市,高中時北上就讀建國中學,大學就讀中國醫藥學院,現爲中國醫藥大學,他坦言並非從小就想當醫師,而是在高中分文理組時,發現自己在物理、生物等數理科比較擅長,一路精進,才決定走上行醫道路。和信是褚乃銘行醫生涯唯一的一家醫院,他在此擔任血液與腫瘤內科醫師28年。

他1986年赴美國路易維爾大學專攻微生物免疫學,那時一有空就參加校內研討會,進而對腫瘤科、血液科產生興趣,當時臺灣本土訓練腫瘤科專科醫師的體系尚在萌芽階段,他畢業後就留在當地接受腫瘤科醫師的訓練。由於掛念臺灣的親朋好友,他回到這片從小生長的土地,也希望幫助更多癌症病人。

爲何選擇和信?褚乃銘說,1996年回到臺時,和信是全臺唯一癌症治療中心,當時的院長黃達夫除了引進美國醫療體系制度,也把美國團隊合作的風氣帶進來,醫護人員不分你我一起合作照顧病人,沒有科別隔閡,也不單打獨鬥。

「腫瘤科醫師無法單獨進行所有療程。」褚乃銘坦言,當時也有其他醫院挖角他,但他認爲照顧癌症人必須多科合作,大家一起討論,找出對病人最好的方法。「同仁無法合作也就無法發揮力量,在能夠團結照顧病人的地方,我也會比較有信心」。

從創院執行長,掌舵醫院35年的黃達夫手中接任和信院長,褚乃銘坦白說,「有很大的壓力」,因爲不可能再有第二個黃達夫。黃達夫幾乎等於和信的代名詞,學識淵博、人脈豐富,治理醫院功力深厚,始終把病人需求放在第一位,重視員工進修與成長,也無私地提供許多醫學生、醫師前往美國學習的機會。

接下院長的任務,褚乃銘說,首先最重要就是維持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的理念,包括一切以病人爲中心、爲病人考量,並透過不同科別的合作給予病人最合適的照顧、達到最好的醫治效果。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而臺灣的癌症中心也愈來愈多,達67家,如何提供病人最需要的照顧一直會是和信努力的目標。

時下科技進步,褚乃銘也計劃改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的就醫流程,有些作業程序可用科技代替人工,降低病人及家屬的等待時間;他也希望和信醫院要從社區出發,幫助癌症預防與篩檢的推廣和執行,加強民衆對癌症的認識與衛教,包括早期癌症的治療與預防,宣導民衆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