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危機下多空紛陳 資金仍流向股票型資產

統計顯示,近一週主要股市皆獲資金淨流入,主要是美國與全球股市分別淨流入56億及44億美元,大陸及新興市場股市分別有24.9及13.2億美元淨流入,亞太與歐洲股市也有4.9億及1.3億美元淨流入,僅拉美及東歐股市爲淨流出。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美國將於11月初允許33個國家已完成疫苗接種的航空旅客入境,被視爲是疫情爆發以來解除嚴格旅行限制的重大里程碑,有望加速經濟重啓。高盛及摩根大通證券也認爲短期股市震盪提供逢低買入機會。建議靠攏趨勢財及機會財,依照風險偏好選擇創新成長的科技與生技產業,或透過基礎建設及公用事業產業型基金掌握綠色商機,及側重內需消費或政策扶持商機的新興亞洲股票型基金,多路並進卡位旺季行情。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指出,儘管新冠疫情對於財政狀況產生重大影響,但在政府、企業與家計面,新興市場的槓桿程度仍低於成熟市場,特別是在疫情影響的全球市場動盪中,更加突顯新興市場企業於全球競爭優勢。

新興市場企業正在擴展其價值鏈,例如嚴重的晶片短缺問題,加深全球對於臺灣與南韓半導體產業的依賴,以強大的製造能力主導全球半導體產業。南韓電池製造商成爲全球電動車電池主要供應商,在有利的政策與先進技術支持下,推動電動車滲透率不斷提升。

美盛凱利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全球朝淨零排放目標邁進,基礎建設產業在許多領域都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除公用事業產業外,也涵蓋運輸(付費道路/鐵路/機場)、通訊及再生能源等產業,其中像是鐵路產業的燃料效率遠優於貨車及飛機,預期將是ESG趨勢下,運輸產業中的最終贏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