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指跌超2%盤中跌破2萬點大關 爲2016年6月以來首次

恆指跌超2%,盤中下破20000點大關,爲2016年6月以來首次。恆生科技指數跌超5%下破4000點。

一年蒸發19萬億港元后,港股還有機會嗎?

對於港股投資者來說,去年是損失慘重的一年。2021年全年,恆生指數大跌14%,全球主要市場最差,表現不及A股,並遠差於美股及歐洲等主要股指。

進一步看港股中主要板塊的表現,部分板塊的跌幅也可謂“一騎絕塵”。比如,恆生科技指數大跌32.7%,信息技術、醫療保健板塊跌幅分別達到32%、28%,其他如地產建築等板塊跌幅也超過10%。

2021年的跌跌不休,讓港股市場充斥着悲觀情緒,目前看2022年港股依舊不樂觀。年初維持了一個月短暫修復後,又開始一路向下,春節後已經跌近15%。

2021年港股投資熱潮突起,華創證券喊出“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的口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資金是吃了大面。在港股持續下跌過程中,內地資金卻越跌越買。據統計近6個月有1100億港元內地資金南下,2022年就有547億港元淨流入。

部分機構認爲,港股已足夠便宜了。數據顯示,當前恆生指數的市盈率(TTM)僅有10倍,而上證指數有13倍,道瓊斯爲22倍。港股PB僅爲1.01,估值掉至歷史低位。港股的金融股,上市的銀行保險股很多市淨率都跌破1倍,大量的國企市淨率都是2-3倍,這種現象是比較罕見的。

從均線支撐來看,當前的恆生指數走勢出現了非常罕見的信號。這是其30年來首次觸及250月均線的長期支撐位。從技術指標或回撤幅度,均顯示港股未來下行空間有限,其長期的配置價值已經凸顯。

港股與其它市場比較,估值多年以來一直處於折扣的狀態。交銀國際洪灝認爲,香港註冊制下產生了一大批仙股,有一半的港股都是“垃圾”,投資者找出適合投資的標的,是有相當難度的。因此,港股只能在估值上提供折讓,以補償投資者需要承受的風險。

港股估值越來越低,2021年以來的劇烈調整,港股到底經歷了什麼?站在當前時點,我們應該怎麼看待港股?美聯儲加息、俄烏衝突、經濟復甦等一系列不確定事件,這些是我們看空港股的“理由”嗎?

港股到底經歷了什麼?

跌了一年多的恆生指數,在3月9日創出一年以來的新低20102點,距離2萬點關口僅一步之離。自2021年2月18日31183點以來已經下跌32.8%。港股總市值也從57.82萬億港元下跌到38.51萬億港元,19.31萬億港元灰飛煙滅,相當於每家港股公司平均蒸發了74.6億港元。

統計發現自2021年以來市值蒸發超過100億港元的上市公司有202只,其中62股超500億港元,33只更是蒸發超千億港元。

具體而言,市值蒸發前十的都是內地企業。阿里巴巴股價大跌64%,市值蒸發3.56萬億港元。此外,騰訊控股、美團和快手市值蒸發也超過萬億港元。

由於恆生指數十大權重股權重佔比高達54%,十大權重股的表現不佳,直接拖累恆生指數。2021年春節後10大權重股市值蒸發9.7萬億,接近港股蒸發市值一半。港股市值最大的兩隻股票騰訊和阿里就蒸發7萬億,美團也蒸發了1.6萬億。

由於互聯網企業在港股佔比較大,阿里巴巴、騰訊、美團3家就佔到當前恆生指數總市值21%。互聯網公司股價從2021年春節後就一路下跌,阿里巴巴股價下跌逾60%,股價跌破100港元大關。騰訊股價在同時間段也下跌48%,股價跌破400港元。

此外,小米、快手、京東等表現不佳。互聯網股票的集體下跌帶動了香港恆生指數的下跌。也許互聯網股票的見底時,港股才能見底。

從恆指成分股權重來看,互聯網企業權重的佔比不減反增,由於互聯網企業運營前景有多重不確定性因素,國信證券認爲科網股股價預期維持脆弱,恆指難以展開長反彈週期。

比恆生指數更慘的是恆生科技、恆生互聯網等熱門科技品種。自2021年2月18日盤中觸及11001.78點以來,恆生科技指數累計跌幅近60%,恆生互聯網指數則回撤超過57%,兩者跌的心心相惜,生怕落後於對方太遠。

2021年對於基民印象最深的是恆生互聯網ETF和中概互聯網ETF,買這兩個ETF被埋的人太多了,被套的太深了,無奈的嘲笑自己爲 “中丐人”。2021年,恆生互聯網ETF下跌54.57%,2022年繼續下跌20%。

除了互聯企業表現不佳外,內地房企、保險股都表現較差,2021年港股新股破發也遭遇破發潮,特別是回港中概股。2021年以來中國恆大股價跌了90%,市值蒸發1780億港元,融創中國也跌了近80%,萬科跌了38%。

爲何港股跌跌不休?

2021年之後港股下跌主要是上文分析的,互聯網企業股價大跌以及內房股、保險等權重大幅下挫造成的。

近期港股持續下跌,機構認爲主要俄烏局勢衝擊、疫情、國內外宏觀大事件相關的不確定性引起的。

第一,俄烏局勢緊張仍未緩解,且可能通過大宗商品價格、供應鏈穩定性、通脹治理難度和進度等多個方面影響全球經濟。俄烏軍事衝突已從單純影響股市風險偏好轉變爲影響全球經濟的階段。由於香港市場對海外事件導致的投資者情緒變化較爲敏感,因此此次調整幅度較大。

第二,香港、深圳、上海等多地發生疫情,打擊了投資者對線下消費快速恢復的信心。

第三,美國通脹數據以及美聯儲3月加息、中國內地經濟數據、貨幣政策等國內外宏觀大事件相關的不確定性仍未完全落地,投資者仍有觀望避險考慮。

俄烏衝突後,全球股市集體步入震盪下行區間,但港股在全球主要市場跌幅居前,超過了美股及A股。光大證券認爲,主要是因爲港股受到歐洲資金的較大影響。因爲歐洲資金在港股市場具有較大影響力,2019年歐洲(包括英國)投資者的交易總額在港股市場中佔比達到12.4%,超過了美國投資者的10.3%。

俄烏衝突對歐洲經濟前景造成較大沖擊,歐洲資金的撤離和歐洲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下降使得港股本輪遭受到相比於A股和美股更大的衝擊。

相較於A股,港股更容易受到地緣政治衝突影響 ,港股走勢與美股市場有明顯聯動效應,短期內受到地緣政治衝突衝擊更大。

可以抄底港股了嗎?

目前對於港股市場衝擊最大的還是俄烏衝突的影響。

覆盤近30年來六次較大國際政治突發事件期間,發現港股出現了5次牛市中的調整,造就了港股五次“黃金坑”,或是熊市末期最後一跌。08年金融危機前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武裝衝突例外。

興業證券張憶東稱,俄烏衝突短期對於港股的衝擊或將於三月上旬基本結束,或者說3月9日可能已經見底,伴隨着短期恐慌情緒的宣泄,港股有望確認短期底部,有望出現跌深反彈的窗口期。

光大證券也稱,未來俄烏衝突再度升級的可能性不大,港股有望擺脫外圍風險擾動。該機構也表示,港股主要資產(約70%)來源於內地,受益於內地“穩增長”政策支持,港股有望迎來超跌反彈,但考慮到港股仍會受到歐洲投資者情緒及美股未來走勢偏弱的影響,上半年的修復空間可能有限。

方正證券認爲,在3月中旬中美貨幣政策公佈的窗口期過後,大幅急跌的港股有望走穩反彈,而且覆盤過去14年兩會,恆指在兩會後上漲概率大。

據統計,過去14屆兩會,恆生指數在兩會期間上漲的概率僅爲50%,平均跌幅爲1.49%。但是兩會過後的1周、2周、30天裡恆生指數上漲概率分別爲64%、50%、71%,平均漲幅分別爲1.09%、2.01%、5.27%。

行業配置方面,光大證券建議關注3條主線,①受益於能源價格大幅上行的週期品行業。②受益於奧密克戎毒株對全球疫情影響減弱,需求有望復甦的酒店、餐飲、旅遊與博彩等行業。③受益於國內“穩增長”政策發力的建築公司以及資產質地優良的地產公司。

建銀國際認爲,當前適度平衡防禦與進攻,爲市場可能出現的右側交易機會做好準備。在標誌性的事件(俄烏停火、美聯儲議息)和預期切換之前維持防禦,之後快速轉向進攻。能源、礦業、公用、電信、內需股可能是左側較好的防禦選擇;而地產、金融、科技等重磅高貝塔龍頭將有望成爲市場反彈的先鋒。

張憶東建議投資者要做好防守反擊,打好游擊戰,積小勝爲大勝。

首先,立足價值重估,做好防禦、做好避險,特別是聚焦國企央企相關的重估行情,波段操作俄烏戰爭相關的避險資產——能源、黃金、農業等;中期,聚焦新能源運營商、金融、央企國企地產、海外定價的資源等債券低估值價值股。

其次,立足跌深反彈,階段性進攻是要精選績優成長股,注重估值和業績之間的性價比、預期差。①精選半導體、光伏、跟數字經濟相關計算機等,仍具有高景氣度的成長股。②社會服務業(快遞物流、餐飲旅遊等)、農業養殖、物業等景氣度相比2021年改善的行業。③關注新能源車、軍工、醫藥行情以及互聯網行情將呈現顯著分化,立足於中期價值和業績高性價比可逢低佈局、做波段;但是,基於短期情緒的波動引發的跌深反彈,不建議追漲。

(更多上市公司深度報告,請關注公衆號本站上市公司研究院—wyssgsy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