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衝擊逾200款原廠藥 國內恐再掀「大規模缺藥潮」
以色列、哈瑪斯戰火持續,導致紅海商船頻頻遭襲,進一步造成貨運卡關、運費飆漲,也讓專家憂心大缺藥潮又即將來臨。(圖/達志/美聯社)
疫情打亂供應鏈、再加上烏俄戰爭造成原物料短缺,讓臺灣去年初爆發「30年來最大的缺藥潮」,如今狀況依舊,保守估計至少缺200種以上的藥物,再加上健保署持續砍藥價、還有以哈戰爭引發紅海貨運卡關,海運價格暴增1.8倍,恐讓臺灣再度陷入大規模缺藥困境,尤其多數民衆忠於原廠藥,不輕易接受替代藥物,隨着農曆年即將到來,患者焦慮囤貨的情況,恐怕會讓缺藥問題更加嚴重。
國內一家藥廠日前接到患者來電詢問,原來患者有心臟宿疾,一直服用自費藥物,但近日卻面臨缺藥問題,醫師無法開立相同的藥物,所以這位患者着急地直接詢問藥廠。不願具名的藥廠人員透露,「其實不只有這位患者,這些病友們甚至成立羣組,到處打聽哪邊還能買到藥,逼到走投無路之後纔打給我們。」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說,「去年的缺藥潮是自健保以來最嚴重的狀況,是受疫情影響,導致缺工、物流阻塞,現在隨着疫情解封,缺藥情況稍微趨緩,但我查過供藥系統,目前保守估計至少仍有200種以上的藥品缺貨!甚至包括不少『明星』藥物與自費藥物。」
例如不少鼻過敏病人奉爲「萬靈丹」的藥品「莫鼻卡」已經缺藥長達4個月,王明媛說,「這款藥由於含有麻黃素,屬於管制藥品,食藥署一年只放兩批原料,所以本來就容易缺藥,而隨着疫情解封,呼吸道疾病患者變多,所以很早就開始缺藥,連醫學中心都沒藥。」
健保署去年4/1刪減藥價總金額81.8億元,調降5500項藥品價格,讓愈來愈多藥品退出健保市場,也是臺灣缺藥原因之一。(圖/黃耀徵攝)
另一個缺藥的原因是健保藥價,由於遭砍價,市佔率約3成6的「淚然點眼液」去年11月起退出健保市場,該藥品過去在健保年用量逾230萬瓶,相當於每月用掉19萬瓶,醫院改開立同成分劑量的進口藥「愛特淚點眼液」,造成「愛特淚」大缺貨。
藥師沈採穎批評官員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她表示,「愛特淚」健保價格更貴,健保根本沒有省到錢,而且現在連國產「五福」等人工淚液品牌也全部缺貨,可能是廠商優先供應給醫院,導致社區藥局無藥可用,病人須多跑一趟醫院領藥。沈採穎預估這一波人工淚液缺藥潮,至少會持續到春節。
健保署自102年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預設每年藥費支出目標值,讓藥費維持於穩定及合理範圍,在總額支付制度下,有效管控藥費支出,去年4/1刪減藥價總金額81.8億元,調降5500項藥品價格。「水電價格都在漲,健保藥價卻一直砍!」沈採穎指出,藥價不斷被砍,藥廠也只能無奈退出健保市場,因此導致缺藥更加嚴重。
不只如此,近來紅海捲入以色列、哈瑪斯的衝突中,遭到葉門青年運動組織不斷髮動攻擊,危及商船行駛,各國大型航運商紛紛宣佈停駛紅海,改道非洲南部好望角,導致運費飆升,根據外媒《36氪》報導,中國出口海運價格飆漲,歐線漲幅更是驚人,往返北歐的海運價格近一個月內暴漲180%。
王明媛嘆道,貨運卡關的狀況恐怕會與疫情期間相同,屆時缺藥問題一定會更加擴大,再加上農曆年到來,民衆「囤貨」心態下,恐怕會引發一波搶藥潮。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