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旅年華 單霽翔:共產黨員最重要的品質是“忠誠”
58歲走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崗位,單霽翔曾許下“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的承諾。任職七年間,單霽翔走遍故宮九千多個房間,帶領故宮紮紮實實做了六件事,讓古老的故宮鮮活起來,讓年輕人愛上故宮文化。
從農民到工人,從國家文物局局長到故宮“看門人”,單霽翔經歷了時代浪潮的洗禮。他始終感恩黨的培養,踐行着“對黨忠誠”的入黨誓言。
“國家培養了我,我要不斷來報答黨”
1969年,15歲的少年單霽翔到農村務農種菜,體驗了兩年的農村生活。1971年到1978年的八年間,他轉身成爲一名工人。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1978年,24歲的單霽翔有了進入大學的機會,畢業後又被國家選派到國外公費留學。“兩年農民、八年工人,當時年齡已經比較大了。”單霽翔說,能夠有機會被選派出國留學,讓他“對中國共產黨有一種感恩的心理”。單霽翔現在仍記得,教育部領導告訴他們,選派一個留學生,一年要花國家1萬元的經費。單霽翔感嘆,“當時工資才40多塊錢,一年要1萬塊錢,我留學4年就要4萬多,國家拿出了這麼珍貴的外匯培養我們。”
1984年,結束四年留學生涯後,很多留學生選擇留在了日本。“一天都沒有猶豫,我就回國了。”單霽翔說,“我覺得就是有一種感恩、報恩的心理。”這種感恩之心,貫穿於單霽翔的生命中,融入到他的血脈中。“國家培養了我,我要不斷來報答黨。”
從萌發對黨的感恩之情,到成爲一名共產黨員,單霽翔一路順遂,而這源於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留學歸來後,單霽翔進入了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當時的支部書記找到他談話,詢問他是否要申請入黨。單霽翔想要申請,心裡卻有擔憂,於是如實道出自己的想法:“現在(離黨員的標準)差距太大了,我們那麼多老工程師還沒能入黨。”支部書記讓他先寫份入黨申請書。入黨申請書上交幾個星期後,支部書記就推薦發展單霽翔成爲預備黨員。單霽翔驚異於速度之快,支部書記向他透露,因爲單霽翔優異的工作表現,大家一致同意爲他開發展會。
單霽翔說,是黨的教育和撫育,不斷推動他成爲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單霽翔認爲,黨員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忠誠,要忠誠黨的事業,忠誠黨所指引的中國社會主義的道路,要不斷根據國家新時代發展的號召,盡能力爲實現黨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單霽翔的籍貫是江蘇江寧,出生在東北,三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把他抱到了北京,住在了北京老城裡的四合院,從此結下了與四合院的不解之緣。單霽翔沒想到,從小住在北京四合院,在臨近退休的年齡,成爲“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故宮的第六任“掌門人”。
“我想58歲離退休還有兩年,所以當時就想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我們當時喊出了三個口號,第一,就是平安工程,確保故宮平安,不能發生安全事故。第二,就是要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不能讓人們把故宮僅作爲一個旅遊景點,要讓它成爲人們心目中的博物館。第三,就是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單霽翔說。
行勝於言,任職七年中,單霽翔帶領故宮工作人員紮紮實實辦了六件事。頭一件事就是啓動平安故宮工程。單霽翔被外界稱爲第一個走遍故宮的人,他用腳步丈量了故宮9371個房間,“我們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一間房子一間房子調查,把這些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測查,然後編制了9本平安故宮工程的項目申報文本上報國務院。”平安故宮工程讓故宮的安全得到保障。
第二件事,啓動了《故宮保護總體規劃》編制。通過三年的編制,故宮的每一間古建築,每一個院落都詳細規劃了定位,對其保護目標、合理利用的方向進行合理的規劃。
第三件事,就是做了三年的環境整治,徹底清理室內、室外存在的安全隱患,這也爲將來擴大開放做好準備。
第四件事,三年的文物清理。在前任院長鄭欣淼的七年故宮文物清理的基礎上,進行了三年再清理。
第五件事,成立了故宮研究院。單霽翔說,故宮有450名專家學者,這些老先生是故宮的寶貴財富,要讓他們把智慧和經驗認真傳承下來。“故宮研究院裡80多歲,甚至90多歲的老專家還在研究崗位上發揮餘熱。他們身邊會有兩三名年輕的學者,在跟他們一起工作時,不斷學習和傳承。”
第六件事,成立故宮學院,傳播故宮文化知識,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牽動故宮未來的6項舉措啓動後,單霽翔等待着60歲退休的來臨。未料到,年復一年,當了7年多院長,65歲才退休。因此,他也見證了這6項舉措基本完成。單霽翔說,“事情要腳踏實地地、一點一滴地來做。每一位院長在任期中把工作做好,就能給下一任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是我們故宮的傳統。”
單霽翔在擔任院長期間的許多重要舉措,對文化和旅遊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深遠的影響。解決了安全隱患,加大文物藏品的研究修復以及文化傳播,使故宮開放度越來越大,展覽多了,文化活動也多了。另一方面,通過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加大文化傳播,也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了故宮。
數字技術讓故宮“活起來”
2019年,中國博物館遊客數量排行榜中,故宮博物院參觀人次最多,全年接待觀衆累計達到1933萬人次。但最令單霽翔興奮的是,從實名制售票信息的統計中,他看到1933萬的觀衆裡面,35歲以下的年輕人,第一次超過了50%。“過去年輕人不到30%,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這個古老的紫禁城,喜歡他們認爲正青春的故宮博物院。我認爲這就是我們可以對全國文物系統、博物館系統,奉獻的一些經驗——不斷通過自己的努力,擴大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影響,更好地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如何以新的方式與途徑走進年輕人的生活,讓更多年輕人瞭解故宮文化?單霽翔意識到,數字技術和不斷髮展的互聯網技術,對於文化傳播的速度和普及,是過去不可比擬的。他舉例:疫情期間在家裡寫了6本書,可能也就幾萬人閱讀;做各種報告,一年可能百八十場,聽報告的也就是十幾萬人;但是,《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兩檔電視欄目,能輕鬆傳播給幾千萬甚至上億人。古老的紫禁城也因此圈粉無數,吸引了衆多年輕人自發在網上“安利”,也讓故宮“活起來”,有了人間煙火味。
在單霽翔帶領下,故宮與時俱進,藉助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探索新的傳播路徑,不斷把文物藏品、古建築的信息,用高清晰的攝像手段記錄下來,通過“每日故宮”、故宮官網走進觀衆。單霽翔介紹,故宮在2019年和華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5G故宮。5G故宮使故宮文物、古建築更加安全,同時,走進故宮之時,人們通過手機就能夠及時獲知展廳的展式內容,每個展廳有多少人,及時瞭解更多的故宮的文化,使故宮文化之旅更豐富。
單霽翔認爲,採用新的傳播方式的過程,不能停頓。現在技術發展迅速,這需要永無止境的學習。
寄語青年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作爲老黨員,單霽翔寄語青年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有很多理想,通過我們的實際工作,不斷實現理想,同時不斷樹立新時代的新目標。一個個目標的實現,這就是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過程。”
立足歷史與時代發展的角度,單霽翔建議青年黨員,從事任何一個工作都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每個人都不一定會在一個崗位上一直幹下去,但是你選擇這個崗位,進入這個崗位後,就應該有‘擇一業,終一生’的志向。”單霽翔說,“要有這種理想和志向,比如我們文物修復,就是要默默無聞,耐得住寂寞。但是一旦國家需要調整崗位的時候,要愉快地服從組織的安排。進入新的領域以後,仍然以‘擇一業,終一生’的精神認真鑽研,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樣你的人生經驗就會不斷豐富,你的工作體會也會不斷豐富,你就可以把未來的工作做得更好。”
文字:劉淼 張影
視頻採訪:朱珠
視頻拍攝:李昕
視頻製作:李昕
責編: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