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之王」納達爾彈球16次是迷信? 醫:小動作產生安心感
奧運除了精彩賽況,運動選手們也有許多有趣的「小動作」,有安定心理的作用。本報資料照片
巴黎奧運如火如荼展開,民衆觀看賽事時,是否會發現運動員特殊的「小動作」?例如:桌球或羽毛球在發球之前要吹一下球拍、網球選手會先將球彈起,還有一些選手會將水瓶整齊排列,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說,除了安心,這些儀式感也是身體的運動記憶。
網球「紅土之王」納達爾每次發球前,都會先梳理頭髮、檢查襪子高度,甚至規律將球彈起16次。「爲什麼一定要16次?」李信謙表示,這些習慣是身體運動的記憶,也是平日練習的習慣動作。運動選手們經過大量的練習,已經將這些動作內化、自動化,所以也會帶到場上,成爲有趣的個人魅力。
大衆或許會好奇,運動員平常已進行大量的練習,甚至身經百戰,爲什麼還要堅持跟賽事無關的準備程序,是不是強迫症?李信謙提到,正因爲平常經過無數次練習,也把這些機械性動作歸到大腦內,如果少了這些步驟,反而會亂了節奏。
這也是爲什麼選手在參加賽事前,要先至場地適應環境、味道、溼度、氣溫等,看似無關的細節,牽動運動員的上場表現。日前,「世界球王」王楚欽的球拍被攝影師踩斷,止步桌球男單32強,雖然有預備拍,但心情已大受影響,預備拍也可能不如平常用的順手,所以輸了賽事。
很多小動作,外人看起來以爲是迷信,但優秀的運動員確實都很相信這些事物會帶來好運。運動員靠的是實力,還有各種千奇百怪的迷信,就跟考生祈求文昌帝君庇廕一樣。
李信謙以音樂家、表演藝術者爲例,大家都習慣自己使用的器具,所以會大費周章將樂器、物品運送到表演場地。這種情況也發生在醫院內,醫生有順手的手術刀、上開刀房之前的預備流程,看似儀式感的準備動作,不僅安定心理,也會讓事情更加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