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個“住宅合作社”項目開工

長江日報訊(記者馬振華 李亦中 冷靖華)青山區新溝橋街道二十一街坊134戶居民發起成立“住宅合作社”,將在原地爲自己建造“好房子”。7月13日,這個湖北省首個通過“住宅合作社”模式進行危舊房改造的項目,拿到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當天上午,二十一街坊居民張玉蘭在已拆遷完畢的自家老屋原址拍下一張樁機施工的照片,作爲紀念。預計明年年底,她將搬進在這裡建起的一幢32層商品房。

二十一街坊共有3棟住宅樓,其中2棟房齡超過60年,1棟房齡達50年。“房子太老,安全隱患越來越大,屋裡漏水不說還經常掉牆皮,修也修不好。”張玉蘭說。

2022年,經第三方房屋安全鑑定機構鑑定,這3棟房屋安全等級均爲C級。

修繕或拆遷,3棟樓裡134戶居民“住好房子”的夢想被點燃。

但夢想很快破滅。修繕?至少需要300萬元,居民們不贊成,“再怎麼修,這房子也修不成‘好房子’”。拆遷?政府近期對該片區沒有拆遷計劃。

2023年,湖北省試點“住宅合作社”危舊房改造模式。

“‘住宅合作社’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房子怎麼建,居民說了算。”青山區新溝橋街道二十一街坊危舊房改造工作專班負責人羅顥說。

當年年底,二十一街坊134戶居民組建“住宅合作社”,選出居民代表、社區書記等8人組成理事會。

“居民主導、政府支持、企業參與。‘住宅合作社’通過發動居民,全程參與推進住房建設。”“住宅合作社”理事會成員繆偉說,居民最關心的是:房子交給誰來建?會不會“爛尾”?經過多輪選擇,工程代建方確定爲區屬國企青山安居集團。居民們定心了。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吳晨被聘請爲該項目總建造師,他的團隊經過三輪入戶調查、兩次社員大會,最終確定戶型設計方案。“我們按照國家‘好房子’的標準,根據居民需求設計了7種戶型,連40多平方米的住房都能實現‘南北通透’,這在商品房市場幾乎不可能。”吳晨說。

“好處遠不止這些。這次是套內面積換套內面積。我家老房套內面積接近70平方米,新分的樓房套內面積是85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到120平方米,超出的15平方米套內面積只需補25萬元差價。”張玉蘭說。

張玉蘭率先在《危舊房改造安置協議》上簽字。短短5個月時間,134戶居民全部搬離二十一街坊。預計明年年底,他們將回遷新居。

這幢32層的商品房共有240套住房,除了安置134戶回遷居民,餘下的住宅將通過市場銷售用於平衡建設成本。

武漢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認爲,“住宅合作社”模式是對國內傳統大規模拆遷模式的有利補充,也是對危舊房改造的一種新探索。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