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關石堡寨村:多元產業點燃發展“引擎”

來源:山西日報

仲夏的壺關,山青水碧,鳥飛蟲鳴,滿眼皆綠。石堡寨村位於壺關縣城東南部,離縣城只有8公里。省道225、縣道西黃線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土地平整,區位優勢明顯。2021年,石巖頭、西堡、寨上3個村各取一字合併而成“石堡寨村”。短短3年時間,石堡寨村就發展成爲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創建村。

“最近幾年,旅遊觀光、考察調研、鄉村研學等到石堡寨村參觀的團隊,呈現出逐日增長的態勢。”在村黨支部書記劉建平看來,一撥撥遊客、考察團的到來,無疑是難得的機會,關鍵是石堡寨怎麼抓?

投資1300多萬元,石堡寨村修建一條循環路,開工建設了“生態農業產業園區”“鄉村旅遊觀光園區”“農產品交易園區”,規劃建設“休閒度假康養園區”“特色產業加工園區”等,明晰了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積極推進千萬工程建設,大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改造244個旱廁,把原西堡村中心的一個曾容納2000多噸的垃圾堆場建設成了“街心花園”。同時還積極鼓勵農戶發展“庭院經濟”,480多戶農戶在房前屋後自發建起了小花壇、小菜園。全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100%,農村生活垃圾“零增長”“零落地”。

綠水青山把“詩與遠方”帶到身邊,也把好日子帶到眼前。石堡寨村生活非常便利,公交車通到了家門口,村裡有了網絡、快遞,網上購物非常方便。身體有點小毛病,村衛生服務站就能看,方便得很。特別是硬件設施一搞上來,村裡發展產業也方便多了。

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中,把分田到戶形成的“小條田、補丁田”,流轉爲集中連片“規模田”,從“單打獨鬥”變成“統一經營”,從“碎片化”耕種到“集約化”經營,修建蔬菜大棚210個,組建種植養殖業、鄉村旅遊合作社8個,農業實業公司4個。

石堡寨村制定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目標,2024年力爭達200萬元,2026年突破500萬元。創新培育了“老乾媽”辣椒、“沙白甜”旱地西紅柿、“滿壺香”葵花油、“醋泡黑豆”等10多個“鄉字號”“土字號”特色產業品牌;把閒置的原石巖頭村委大院盤活爲農產品交易市場,將原來3個村的“斷頭路”聯通、拓寬,流轉閒置土地建設了30多個蔬菜大棚,幫助賦閒在家的老年人實現就業;新建26個旱地西紅柿大棚,邀請技術專家,常年開展旱地西紅柿種植技術、常見病蟲害防治培訓。

在大棚承包上,堅持本村優先、種植能手優先、發展困難戶優先,引得村民紛紛返鄉承包、創業。“產業園區水路電齊全,我一口氣承包了21個蔬菜大棚。我們種植的是晚熟品種,錯峰上市,銷路不用愁。1個大棚最少能掙2萬元。”承包戶賈紅軍說。

“我也承包了9個棚,還僱了6個工人。以前可沒想到自己還能當個‘小老闆’,給別人發工資哩。”正在忙着西紅柿苗定植的村民平華衛接過了話茬。

“原來還想着,要是承包不出去,我們工作隊就帶頭承包幾個大棚,沒想到村民承包的熱情太高了。”潞安集團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韓愛斌說。僅承包費用,村集體收入就達15萬元。

“原來的三個村現在村村都有了企業。村民可就近選擇企業去上班,再也不用抱怨我厚此薄彼了。”劉建平說道。

李全宏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