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東安縣“工力量”彈出吉他產業發展“和絃”

選材、切割、打磨、組裝、上漆、拋光……從一塊原木,到一把精緻的吉他,需要經過200多道工序,平均製造時間爲25—30天。這樣的中高端吉他,湖南歌諾雅樂器製造有限公司每年要生產約5萬把,其中95%以上銷往海外,成爲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吉他產業園產品“出海”的一張靚麗名片。

從一家吉他企業,到一個產業聚集區,在歌諾雅樂器公司的帶動下,20餘家吉他及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東安,成爲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這個過程中,東安縣總工會圍繞建好職工服務陣地、打造產業工人隊伍,助力企業招工留人,爲縣域產業發展注入“工力量”。

從無到有

20餘家吉他及配套企業集聚成勢

9月12日,在歌諾雅樂器公司倉庫門口,幾名搬運工人正在將一件件打包好的吉他搬運上貨車。“這一批吉他是發往西班牙的。”歌諾雅樂器總經理羅琴英向記者介紹,語氣帶着自豪。

地處湘南的東安縣,近年來搶抓產業轉移發展機遇,積極承接粵港澳地區產業轉移。正是看中了東安的營商環境和貼心服務,2016年,羅琴英和丈夫唐智明選擇從廣東回到東安,建立東安首家吉他製造企業。

“吉他生產基地只要供應鏈穩定,不會太受環境的影響,所以地方服務是我們選址過程中能得到的最直觀感受。”羅琴英說,丈夫是東安本地人,很有家鄉情結。加上辦企初期,東安當地爲他們提供了很大支持,幫助其解決了辦公樓、宿舍樓等問題。即使剛開始園區還是一片荒蕪,但正因爲感受了好的營商環境,他們能夠安心在這裡發展,且有信心幹出一番事業。

東安經開區工會聯合會主席周法軍和歌諾雅樂器公司結緣便是在初期。“企業剛引進來,我是第一個駐企聯絡員。”周法軍說,當時爲了吸引更多的企業落戶,東安縣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在多方面爲企業發展提供便利,他也全程跟蹤歌諾雅樂器公司發展,爲企業提供政策、招工等服務的同時,爲其解決遇到的疑惑和困難。

憑藉穩定品質和良好口碑,歌諾雅樂器公司近年來實現穩健發展,不僅引進了一大批全自動設備,還在2022年擴大了生產和經營,成立一條純高端手工生產線。在自身不斷突破的同時,羅琴英夫婦還了解到不少粵港澳大灣區的同行也有轉型升級想法,便以自身經歷和東安產業營商環境邀請他們來東安抱團發展,並進一步與當地政府溝通,推動出臺促進吉他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帶動了不少企業落戶東安。

看到產業聚集的趨勢,東安縣將吉他產業作爲縣域主要產業大力發展,於2022年開始在東安經開區內建設吉他產業園。截至目前,該園區已經聚集吉他產業鏈企業21家,逐步形成全國中高端吉他製造聚集地。

傳承創新 “工力量”

助力東安吉他漂洋出海

作爲製造業中的小衆行業,吉他製造具有歷史傳承的產品獨特性,對於品質要求較高,這也對設計和手工等方面技術提出要求。“外地的人在這邊工作了一年半載就可能會離開,重點在於要培養本地的產業工人。”羅琴英道出了其中關鍵。

“以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爲契機,我們通過開展培訓、技能競賽等形式,搭建平臺,讓更多的本地人能夠了解吉他、喜歡吉他、掌握吉他製造相關技能,同時促進行業內企業交流,不斷提升吉他從業者技能技術水平,在傳承中創新。”東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東安縣總工會主席成宇說,東安吉他不斷髮展壯大,成爲湖南獨樹一幟的吉他特色產業。東安縣總工會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吉他產業的號召,結合工會職能和發展實際,不斷髮揮“工力量”爲產業發展注入動能。

今年43歲的唐德平是一名吉他愛好者,也是吉他製造從業者。2017年得知家鄉有了吉他企業後,他毅然選擇從廣東回到家鄉就業。每次東安縣總工會開展吉他相關的培訓,他都不會錯過。“培訓請的都是很優秀的專家老師,平常這種課都聽不到的。”唐德平告訴記者,東安吉他產業園的發展讓他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如今他不僅成長爲公司的技術骨幹,帶起了徒弟,更在公司附近買了新房。

今年8月,東安縣總工會聯合縣經開區在縣工人俱樂部開展“瀟湘之音”首屆“東安杯”吉他藝術展演活動暨東安縣吉他製作評鑑競賽活動,吸引了多家樂器公司精心製作20款吉他作品參與評鑑競賽。競賽設置最佳設計與創新金獎、最佳音質金獎、最佳工藝金獎、最佳人氣金獎,既是一場產品製作技藝的比拼,也成爲東安縣吉他企業交流的一次盛會。

與此同時,東安縣總工會還將工人俱樂部建在園區,設計多功能服務區,爲園區職工提供“8小時之外”的休閒服務,並在永州市總工會實施園區三個“全覆蓋”的推動下,在吉他企業建會入會、職工醫療互助方面不斷髮力,助力縣域主產業“串點成鏈”。

如今,東安縣吉他產業實現規模“從小到大”、品牌“從無到有”、鏈條“從短到長”,吉他產業園年產值達26億元,帶動本地就業2000餘人。

(湖南工人報全媒體記者 羅曉芳)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