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1萬上重點中學沒成,23萬打了水漂,想破壞公平只會坑到自己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江蘇的黎先生女兒今年小升初,爲了上某重點中學,他花了31萬元託人“幫忙辦理”,但最終事情沒有辦成,對方只退了7.2萬元,剩下的23萬餘元至今未退。黎先生將對方告上法庭。法院經過審理認爲,黎先生的轉賬行爲應當被視爲不法原因給付,同時也擾亂了正常的教育秩序,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被認定爲濫用民事權利,最終,法院當庭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據8月14日荔枝新聞)

小升初是孩子學習和成長中的重要時刻,能否順利進入心儀的學校,孩子應該憑藉個人能力和努力,而非家長的財力。然而,黎先生卻試圖將這一過程簡化爲金錢交易,這不僅是對孩子努力的忽視,更是對教育公平原則的踐踏。試圖通過“走後門”“託關係”等不正當手段獲取教育資源,不僅無法真正提升孩子的競爭力,反而可能助長不正之風,破壞社會的公平正義。

法院的判決有力地回擊了這種“歪心思”。駁回黎先生的訴訟請求,彰顯了法律對違法行爲的零容忍態度,也切實維護了社會公平。黎先生突破法律底線,給自己帶來的損失也只能自己來承擔。

試圖繞開法律法規走“邪門歪道”,自然也容易成爲不法分子的“獵物”。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家長渴望孩子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心理,編造各種謊言實施詐騙。對此,家長應保持清醒頭腦,認識到天上是不可能掉餡餅的,只可能掉陷阱,要提高警惕;同時也要意識到,違法違規行爲不受法律保護,造成不良後果只能“打落門牙往肚子裡咽”;而一旦發現上當受騙,應及時報警處理。

部分家長之所以會中這樣的圈套,和如今社會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不無關係。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這可能是很多家長持有的觀點。事實上,學習和成長都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的過程,並不是進入一所重點學校,或者過了一時一刻的關卡,就能一勞永逸、高枕無憂的。隨着教育公平的深入推進、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監管力度的持續加強,優質教育資源更不可能通過“找關係”“走後門”等不正當方式獲取。即使有人僥倖讓孩子進入重點學校就讀,如果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心理水平跟不上,反而可能因爲壓力過大產生厭學情緒,影響長遠發展。與其一門心思想鑽社會的空子,不如理性地面對教育問題,關注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培養其自主學習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教育公平是社會進步的基石,任何試圖打破公平的行爲,看似讓自己獲取了利益,實則破壞了整個社會的環境,最終仍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我們應該共同遵守教育公平的原則,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中成長。同時,家長也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不要去試探社會和法律的紅線,以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