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春瑩連發多文斥美國借“產能過剩”攻擊中國:“真是雙標”“多麼諷刺”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曉雅】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4月19日在X平臺連發多條帖文,駁斥美國近來頻繁以“產能過剩”爲藉口攻擊中國的言行。

華春瑩先是援引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在肯尼亞《民族日報》網站刊發的文章中關於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說法:↓

華春瑩在X平臺連發多條帖文

1.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是基於傲慢、惡意和天真的混合體。傲慢體現在美國認爲自己統治世界。惡意體現在美國積極地阻礙中國的進步。天真在於它認爲世界上其他國家會認同這種宣傳。

2. 中國不存在“產能過剩”,它正在生產世界真正迫切需要的東西。

3. 美國的“大戰略”不是和平、可持續發展或福祉,而是霸權。

4. 美國應該與中國合作,而不是對抗中國。它應該以“雙贏”政策取代其破壞性和自我毀滅的霸權陰謀。

華春瑩繼續稱,西方一些人一直將中國新能源行業的“產能過剩”視爲威脅,這是針對中國新的敘事陷阱,是歪曲或忽視一些關鍵事實的謬論: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優勢不是通過補貼實現的,而是有充分理由的,這包括早期的戰略規劃和持續的研發投入、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勤勉的勞動力和衆多進取的企業,以及對地球未來負有的強烈責任感。↓

華春瑩發文截圖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天然氣和許多其他產品出口國。它爲什麼不把同樣的產能過剩標準應用到自己身上呢?真是雙標!”華春瑩發問道。

她還爲此按照“美國的邏輯”,發圖更新美國藉口“產能過剩”攻擊中國的辭典:包括武器和彈藥、美元和國債、謊言和謬論、飛機、玉米、大豆、牛肉、天然氣,還有更多……↓

華春瑩反問稱美國借“產能過剩”攻擊中國是“雙標”

“順便說一句,在一個努力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世界裡,綠色能源‘產能過剩’不是一件好事嗎?”華春瑩繼續稱,“可悲的事實是,全球的綠色產能不僅沒有過剩,而是嚴重不足。”

她最後發文稱,“貿易是指經濟行爲體之間自願進行的商品或服務交換。中國不強迫任何人與其進行貿易,所有國際貿易都是按照市場規則進行的。但西方一些人常以‘自由公平競爭’的名義強迫其他國家開放市場。他們真正想要的卻是永久的市場主導地位。而當他們的壟斷地位岌岌可危時,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拋棄交易原則。多麼諷刺!”

延伸閱讀:

王文濤在法國迴應“產能過剩論”,外媒這樣報道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4月8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法國巴黎與法國經財部長勒梅爾舉行會談,雙方就中法經貿合作相關議題進行坦誠交流。同日,王文濤還在巴黎與法國外交部外貿部長級代表李斯特會談。

4月8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法國巴黎與法國經財部長勒梅爾舉行會談 圖源:商務部網站

4月8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法國巴黎與法國外交部外貿部長級代表李斯特會談 圖源:商務部網站

而就在一天前,王文濤出席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時,就美歐近期所謂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產能過剩”的指責作出迴應。他表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美歐等關於“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

王文濤說,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政府將積極支持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當天,十餘家在歐電動汽車企業也參與了圓桌會。會議圍繞電動汽車及上下游企業經營發展現狀、歐盟營商環境和未來發展前景等進行深入交流。

美國《財富》雜誌報道商務部長王文濤的相關表態

直新聞注意到,王文濤的相關表態,被不少外媒引用,甚至以此爲標題進行報道。美國《財富》雜誌就在報道中提到,業內人士也對王文濤的觀點表示贊同,認爲充分的市場競爭是中國電動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報道還提到,在王文濤爲中國電動車正名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會見來華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時,也敦促美方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不把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

美歐的“中國電動車焦慮症”源於哪?

b近期,美國政府以所謂“威脅國家安全”爲名,宣佈將調查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同時,歐盟發佈條例,要求海關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進行登記。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國家和地區在缺乏充分證據支持情況下,執意推進實施對我國電動汽車貿易限制舉措,既不符合WTO國際貿易規則,也將嚴重擾亂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損害全球消費者利益。這既不利於全球汽車產業發展,也將遲滯自身電動化轉型進程。

汽車產業是典型的全球化產業,其健康發展離不開全球產業鏈的分工合作。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高水平開放合作,讓科技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美國電動汽車發展緩慢不應歸咎於中國”,4月9日,香港《南華早報》以此爲題,刊發了美國得克薩斯州貝勒大學副教授、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欣撰寫的評論文章。文章批評,美西方近期針對中國的最新話術“產能過剩”,是美國對中國經濟政策和全球戰略的又一次抹黑批評。文章直言,美方將所謂“產能過剩”和電動汽車市場更廣泛的問題混爲一談,簡直大錯特錯。鑑於中國電動汽車目前完全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在美國市場製造出高價格困局的根源並非是中國的“產能過剩”。

法國企業家阿諾德·貝特朗日前在社交媒體上也發文指出,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的“產能過剩”,這一論調實質上是美西方擔心中國如果繼續發展將遠超他國,並影響到自身利益。貝特朗指出,西方這一論調的實質性問題,在於競爭力,而非產能。貝特朗認爲,中國是在按規則行事,近年來在教育和創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資源和時間。反觀西方,過去幾十年,其災難性的政策導致自身發展緩慢。文章最後強調,“產能過剩論”再一次證明了西方糟糕的領導力,那便是“寧願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別人,也不願面對現實”。

回溯:歐盟的反補貼調查 是“大殺器”還是“迴旋鏢”?

2023年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將啓動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旨在覈實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是否確實從不公平補貼中受益;10月4日,歐盟正式發佈了調查的相關信息與具體流程。調查將於2024年11月底結束,不過歐盟執委會可能會提前徵收臨時關稅。

在此次調查中,法國成爲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主要推動者,以此來保護自身汽車產業。路透社4月7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王文濤在巴黎會見雷諾首席執行官、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的代理主席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後者曾直言受到來自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挑戰,“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價值鏈上非常有競爭力。”

直新聞注意到,歐盟對華的反補貼調查,就連自己人都看過不眼。德國《經濟週刊》在調查具體流程發佈之際,就曾嚴厲批評歐盟說,歐盟此舉只會損害我們自己。關稅或進口限制的保護極具欺騙性,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法國總統躲進了一個虛幻世界,一個未來將破裂並造成巨大損害的泡沫。

不僅如此,業界也對此表示擔憂。大衆、寶馬等歐洲車企在調查發起時就紛紛提出反對意見,擔憂其會產生“迴旋鏢”效應。

還有分析指出,歐盟聲稱要“保護”歐洲汽車產業,但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最後都被證明起不到保護的效果。歐盟此前對中國光伏產業展開的反補貼調查就是前車之鑑。

彭博社也刊文稱,歐盟與其浪費時間調查中國的“補貼”,不如專注於提高自身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