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進國企?原是“關係”圈套

公安部督辦的一起針對大學生就業的特大系列詐騙案,涉案金額達到了8000多萬元,被騙的學生超過400名。犯罪團伙到底用了什麼樣的招數,讓這些學生和家長紛紛落入騙局呢?

體檢、培訓、崗前考試假戲真做只爲逼真

今年6月,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新安路派出所接到了一起報案,報警人小劉告訴民警,2022年,在一次飯局上,他的父母認識了一名“熱心人”,聲稱認識“內部人士”,可以花錢找“關係”把小劉安排進一家蘭州的國有企業。  在這名“熱心人”的一再保證和國企工作的誘惑下,小劉的父母東拼西湊了24萬元,分3次打給了對方。在接下來的半年裡,小劉真的陸續接到了體檢、培訓和崗前考試的通知。  小劉說:“考了好幾次試,監考人員拿的卷子也是有檔案袋、密封條的,考完後還組織了崗前面試培訓,也有面試。”  在參加了一系列看起來非常正規的入職準備工作後,一份蓋着企業公章的勞動合同送到了小劉面前,上面寫明瞭崗位、福利待遇等信息,但唯獨沒有具體的入職時間。  雖然知道這份勞動合同有瑕疵,但小劉和父母已對這名“熱心人”深信不疑,小劉也按照要求辭去了原來在醫院的臨時工作,回家等待正式入職的消息。這一等,就等到了2023年8月,焦慮的小劉終於忍不住給這名“熱心人”打去了電話,催促他給自己辦理入職手續。“他每次回答都是有情況了,反正各種理由推我。”小劉說。  入職遙遙無期,送出去的錢也像打了水漂,再三催促沒有任何作用,小劉在今年6月向警方報案。

承諾提供“好工作”實施就業詐騙

連續接到多起報案後,警方開展偵查取證工作。經過詳細調查,一個虛構、冒充央企國企和黨政事業單位,對大學畢業生實施就業詐騙的團伙浮出水面。  經過對被害者的資金去向進行分析,警方發現,這些資金在交給中間人後,大部分流進了嫌疑人秦某和於某等人的賬戶。  蘭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隊大隊長李學成說:“於某名下的銀行卡有十幾張,流水高達2000多萬元,他沒有正式工作,屬於無業人員,但流水金額異常,所以我們覺得他有很大嫌疑。”  確認嫌疑人蹤跡後,警方立刻對秦某和於某進行了抓捕。經過審訊,兩人對以介紹國企、央企和黨政事業單位爲由、詐騙應往屆高校畢業生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資金交易記錄顯示,從2021年到2024年,就有400多人上當受騙。  專案組同時發現,這是一個由主要嫌疑人加一級中間人和二級中間人構成、層級分工明確的詐騙團伙,他們通過類似“拉人頭”的方式,利用被害人找一份好工作的心理實施詐騙,各層級都從中牟利。  鑑於案件重大,涉及人員、資金衆多,專案組將案情逐級上報。2024年8月,這起案件被公安部列爲督辦案件,並要求依法嚴厲打擊。經過4個月的努力,這一團夥的20名核心骨幹成員全部落網。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當中。

全流程造假籤合同培訓都是“演員”

案件雖然已偵破,但對於這些被害人來說,損失的可不只是錢財。因爲相信能“花錢買到好工作”,有的人辭掉了原有的工作,有的人拒絕了其他單位提供的職位。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套路,能讓被害人深信不疑,相信這些騙子能幫他們找到心儀的工作呢?  據警方介紹,在這些案件中,一些求職者和家長存在僥倖心理,他們相信“只要認識熟人,花點錢就能辦大事”,給犯罪團伙提供了可乘之機。  蘭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興安路派出所民警李維強說:“被害人花了錢後,剩下的流程都是一味地去聽從,從來沒有去核實過,他們認爲這是一個違規的事情,甚至對自己的親屬都不願意提。”  案件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其實是被害人的親戚朋友,正因爲有這層關係,被害人對“花錢找工作”深信不疑,甚至在騙局被戳穿後也不願意報警。此外,詐騙團伙還製作了大量的假勞動合同、假就業協議,再蓋上假公章,還與當地一些培訓學校的兼職老師串通,爲被害人提供崗前培訓並組織考試。  據犯罪嫌疑人吳某交代:“章是假的,所有演員也是假的,籤合同、培訓都是演員。”  目前,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已追回被騙資金1000多萬元,追繳工作仍在繼續進行。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