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最大對手不是蘋果,是純電動車

導語

Introduction

比起在國內消費電子賽道擊敗蘋果,華爲更值得思考鴻蒙智行如何攻克純電細分市場,畢竟汽車業務權重在提升,而純電動代表遠景(參數丨圖片)。

作者丨Diplodocus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何增榮

當深圳灣體育中心的爆棚人氣,蓋過了原本的高溫天氣,空氣的熱,遠不如氛圍的熱那樣衝擊人心。

“本來我覺得270度環繞不利於觀衆看舞臺,但現在上座爆棚,”我這樣寫給千里之外的頜先生,“這人氣真是絕了。”

“你再看看今天凌晨發佈的蘋果iPhone16,其實大家人氣都不差,只不過華爲更高。”頜先生那頭停了停,“我更感興趣你發的這張官方海報佈置,它是一個巨大的隱喻。”

他所說的,是深圳灣體育中心的學生中心大門兩側高大的廣告海報:右側是華爲三摺疊屏手機Mate XT非凡大師,左側是鴻蒙智行旗艦SUV問界M9,也是這次華爲秋季發佈會的兩大重磅產品。

換句話說,三摺疊屏手機,和問界M9大五座,被華爲當作了本次發佈會的一號二號角色。

“消費電子固然炫酷,出貨量更高,但在發展潛力維度,智能汽車的增長空間更大,華爲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去挖掘。鴻蒙智行和車BU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什麼時候能在純電動市場擊敗特斯拉,華爲纔算完成使命。”頜先生下了結論。

熱浪、聲浪席捲整個會場,久久不能散去。聽在我的耳朵裡,這聲響不只是一場路人的喧囂、粉絲的盛宴,更是華爲乃至中國製造業再次出擊的軍號。

擊敗蘋果?Or復刻問界M9?

“華爲和蘋果粉絲,又要開始猛烈掐了。”有朋友這樣擔心。

有趣的是,華爲和蘋果秋季發佈會選擇了事實上的同一天。原本蘋果發佈會是9月9日,但美國時間換算成中國時間,則是9月10日凌晨1點。在13個小時之後,華爲秋季發佈會拉開序幕。

蘋果VS華爲,iPhone 16 VS 三摺疊屏Mate XT,針鋒相對,一觸即發。更別說華爲這頭還有問界M9大五座助陣,“5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第一”的旗號高高揚起。

其實朋友的擔心稍顯多餘。發佈會完結之後,兩大品牌的“較量”在粉絲當中更趨於理性,數據對比佔據了主導,而不是純粹的口水。

從京東平臺可以查到,截至9月12日上午8點,iPhone 16 Pro和Pro Max預約量大約111.6萬人,iPhone 16和iPhone 16 Plus都是22.4萬人。

同一時間,在華爲商城,三摺疊屏Mate XT的預約總數已經達到528.2萬人。

預約量當然不完全等於未來實際銷量,但卻體現了受衆關注度高低。如果以預約數據都爲真實作爲前提,價格19,999元起的Mate XT,當然比5,999元起的iPhone 16表現更讓人意外。

這令人回想起問界M9剛發佈時,華爲內部員工是如何去競相排隊訂購的,“我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就去預約了Mate XT,”L女士這樣告訴我,她當初也是最早的問界M9內部用戶之一。

而今,餘承東在此次發佈會上驕傲地宣佈,“在50萬元以上車型細分市場,問界M9不但是銷量第一,而且還超過了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就在7月份,問界M9達到18,335輛的月銷量新高;第二名寶馬X5爲7,062輛,一直加到第十名合計13,224輛。

那麼,三摺疊屏Mate XT能不能重新問界M9的奇蹟?

從一個不光彩的維度說,黃牛的動作已經開始構成預兆。

圖|問界M9超過2-9名總和

“其實負向人氣也有正向加成,”頜先生賣個關子,“現在你會發現有些競品安排數碼科技大V造勢,說是三摺疊沒有意義,如果這些品牌要造,隨時可以造出來,而且會超過華爲。但現實就是,2萬起的Mate XT已經人氣壓倒了6千起的蘋果16。”

在某些平臺上,Mate XT能從19,999元和23,999元加價到9萬,而iPhone 16也就加價2千。這是“暗黑的例證”,卻也彰顯出華爲品牌,以及三摺疊屏Mate XT已經深入人心到何種程度。

對華爲來說,“更貴的問界M9賣出更高銷量”之後,手機端能否復刻這樣的神奇戰績,顯然是巨大的期待。

智能汽車>智能手機

“自從處理器受限的短板被麒麟9000衝破鐵門,華爲在消費電子端的迴歸就不可阻擋了。”頜先生告訴我。

IDC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排名中,華爲都是列在第二,份額分別爲17.0%和18.2%,增幅分別爲110%和50.2%。但榮耀和VIVO輪流登頂,導致整個上半年,華爲反而以17.5%的市場份額成爲冠軍。

以數碼圈子裡一部分觀察人士的期待,麒麟9000家族芯片,最終也會像當年那樣,麒麟980“下放”給Nova 5 Pro這種兩千元手機,普及給更多消費者,同時也提升華爲品牌的份額。

“目前矛盾的焦點在於,一是處理器的產能,二是和榮耀的關係,畢竟深圳國資委的面子不能不給。今後到底是華爲入門產品敞開來和榮耀競爭,還是榮耀以某種形式再次迴歸華爲,應該都在討論之中。”

這就意味着,華爲品牌智能手機當前還沒祭出“入門產品爆兵大法”,依然還有出貨量增長的潛力。

“然而,從增長潛力維度看,智能手機,是華爲的‘汽油車’業務,是佔據壓倒性優勢的基盤,”頜先生總能找到令人驚歎的角度,“智能汽車之於華爲,相當於新能源車之於車企,盈利性和規模都不如基盤,但卻值得投入更多,畢竟代表了遠景。”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數據,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長下跌曲線,以2017-2018年爲頂峰,突破15億臺,而2023年爲最低谷,同比下降5%至12億臺。

圖|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歷年數據Counterpoint Research

汽車行業人士或許會對這樣的曲線看出一絲既視感:中國汽車市場國內零售銷量,同樣是以2017年作爲最高峰,之後陷入滑坡,一直到最近兩年纔開始重新擡頭;甚至2023年的三千萬輛,在扣除五百萬輛出口之後,國內銷量仍然不及2017年。

“智能手機的市場規模基本已經到頭。所以我說智能手機是華爲的‘燃油車’,而智能汽車是華爲的新能源車,它不僅是汽車和半導體兩個產業的交集,也是增長前景之所繫。”

圖|新能源車和傳統汽車全球銷量變化

以華爲的業務情況看,2024年上半年銷售收入4,17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4.3%,淨利潤率13.2%,淨利潤爲551.1億元,同比增長超18%。

“華爲半年淨利潤首次突破五百億”,背後有汽車業務的推動。

或許不少人還記得徐直軍或者餘承東講述“汽車BU還未盈利”的場景。然而華爲汽車BU(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正在化身爲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其模擬財務報表顯示: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0.98億元、47億元和104.35億元,上述年份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爲17.73%、32.13%和55.36%。

2022至2024年上半年,深圳引望(華爲汽車BU)歸母淨利潤分別爲-75.87億元、-55.97億元和22.31億元,預估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爲33.51億元。

應該說,問界M9爲首、問界M7爲中堅的鴻蒙智行汽車業務,幫助同門汽車BU迅速扭轉虧損局面,通過規模效應大幅度提升了毛利率。橫向來看,2023年主營業務相似的如德賽西威、中科創達等6家公司2023年銷售毛利率平均值爲37.73%,而深圳引望上半年毛利率甚至超出50%之多。

比起17.5%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份額,今年上半年華爲鴻蒙智行陣營的銷量佔比僅爲2%,達19.4萬輛。但就是這2%市場佔有率,已經能夠實現數十億淨利潤和50%以上毛利率,巨大的潛力可見一斑。

“更何況,汽車產業關聯的上下游着實遠超過消費電子,這種特性甚至在房地產之上。華爲藉此機會能夠撬動更廣泛的關聯,可以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實現更強的影響力和品牌高度。”頜先生總結。

純電動車的堡壘

當華爲在消費電子領域收復失地,在智能汽車領域攻城略地,不得不承認,“華爲很神”,但“華爲不是神”,終究,華爲還不能繞開行業規律。

如果覆盤華爲在汽車領域的成功,勢必繞不開“技術”或者“智能化”這樣的核心關鍵詞。即便是將其歸爲粉絲經濟,甚至有人稱之爲“宗教品牌”,但這種粉絲體系的構建,都與華爲一騎絕塵的智能化技術密不可分。

“倘若說,長城汽車、理想汽車等車企的品類創新,側重產品形態和功能的構建,那麼華爲的智能技術和比亞迪的電驅技術,便是核心技術創新,”頜先生總喜歡釜底抽薪,“技術創新在這個階段,影響力的延續性和品牌力的貢獻度,已經超過了品類創新。比亞迪和長城的競爭,問界和理想的角逐,不用只看成是仇敵對壘,底層邏輯是兩種不同創新模式,對不同階段的適應性。”

問題來了,華爲當下的汽車業務,在技術維度出現了一種悖離。

華爲所擅長的智能化技術,最匹配全車高度電氣化。畢竟電氣化程度越高,電氣一致性和響應能力越強,越有利於發揮高階智能化技術的實力。

圖|問界的暢銷意味着華爲的勝利,但純電未成

然而問界的增程車在笑傲羣雄的同時,華爲無論是鴻蒙智行還是Huawei Inside業務,都還沒能在純電動汽車領域達到巔峰。

“本質在於,華爲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尚不足以繞開汽車行業規律,純電動車在續航、安全、補能維度的考驗,華爲目前還不能通過鴻蒙智行和HI模式徹底抹平。”

圖|智界8月銷量僅425輛

就在8月份,華爲與奇瑞合作的智界汽車,銷量從前幾個月最佳的數千輛跌落至425輛。在奇瑞產能佈局搞定、合作雙方多輪磋商解決問題之後,顯然原先傳聞裡的“生產瓶頸”和“利益矛盾”已經不該成爲繼續牽絆智界的桎梏,有業界人士將原因歸結爲“智界S7沒有SUV,沒有增程車”。

就在華爲秋季發佈會,餘承東接在問界M9大五座之後,非常賣力地推介了智界R7轎跑SUV。然而這樣的小衆細分市場+純電動定位,雖然802公里續航里程數字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恐怕很難真正創造奇蹟,目前只知道預售24小時後小定破萬輛。

“純電動車依然有適用範圍,而最早的果實已經被特斯拉摘去,”在頜先生看來,純電動車的市場適用面是慢慢一點一點擴大的,“特斯拉率先將電動化和智能化結合,但同樣的招數就像聖鬥士的設定,很難奏效兩次,自然特斯拉拿走最大的紅利。”

特斯拉是沒有缺陷嗎?並不,毛坯房的設計、落後的做工和NVH,被無數人詬病。

FSD和端到端真的無可匹敵嗎?並不,端到端大模型仍然依賴“教師模型”糾偏,並非真正完全脫離人爲制定規則。FSD即便到V12,也經常曝出“亂開”,甚至被何小鵬幫着“debug”。

但馬斯克找準了“電動化+智能化”的正確方向,理所應當去享受最大的勝利果實。

“華爲如今就沒有這樣的機會,想把純電動車賣到爆,千難萬難。哪怕是比智界高一點的成績,也並非易事。要麼學蔚來拼着虧損把服務做到極致,補能體系做到無敵,同時還不忘自研芯片、自制三電;要麼學極氪智己把操控做到爆表,價格還要明顯好於特斯拉。”頜先生感慨。

最適合智能化技術的純電動平臺,最擅長智能化技術的華爲,迄今尚未真正“會師”。這是目前中國汽車產業在電氣化和智能化維度,“尚未大成”的最顯著例證。

然而,選定了大方向之後,努力前行纔是唯一正確選擇。“事雖難,做則必成”,無論最終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和智能化技術走上世界巔峰的是不是華爲,千萬名從業者奮力邁進的步伐,已然構成了時代的強音。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電車揮刀油車,然後三分天下

最喜歡開車的車企掌門人找到了

圍剿,Mode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