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李飛飛:年僅44歲,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醫學院院士

“如果我有幸獲得了諾貝爾獎,我一定要以中國人的身份去領獎。”

這句話是一位女性華裔院士,在面對世界媒體採訪時曾經說過的豪言壯語。

她不是別人,正是年僅44歲就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醫學院院士的華裔科學家李飛飛。

打工妹出身的院士

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只管努力好了。

1976年,李飛飛出生於北京的一戶知識分子家庭,後隨父母遷居四川。

在16歲之前,生活對於李飛飛而言都是充滿快樂的,家境優越,成績優異,她是衆人眼裡的寵兒。

但這一切的平靜卻被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國內高知家庭興起的出國潮打破。

作爲國內頂尖的知識分子,李飛飛的父母也萌生了去國外看看,學習一下國外先進技術的想法,加上國外的教育體系相對發達,爲了讓聰慧過人的李飛飛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兩口子決定去外面闖一闖。

1992年,李飛飛和父母一起來到了大洋彼岸——美國的新澤西州定居。

原本在國內都是單位技術人員的父母,卻在美國成爲了無業遊民,現實和想象的差距,讓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頓。

不懂英語,沒有美國認可的學歷,李家人在國內的所有優勢在美國都變得一錢不值。

爲了生存,李飛飛的父親不得不放棄掉工程師的尊嚴,去給美國人修理相機,母親則找了一份超市收銀員的工作。

面對殘酷的現實,16歲的李飛飛彷彿一夜之間長大了,通過父母在美國的遭遇,她意識到了語言的重要性,如果想在美國立足,語言是首要,也是必須要攻破的關卡,沒有錢報語言學校,如何能快速提高語言能力呢?

經過一段時間的冥思苦想之後,李飛飛找到了一條一舉兩得的捷徑。

她找到一家小餐館應聘服務員,老闆見她完全不會說英語,便一口拒絕了她,但是,倔強的李飛飛並沒有立刻離開,她請了同在餐館打工的同胞幫她翻譯,只要一半的工錢,希望老闆留下她。

沉思了一會,老闆終於點了點頭,前提是,只給她一個禮拜的時間,如果一個禮拜之內,她還是無法開口的話,就只能自己走人了。

李飛飛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她被分配在後廚洗碗,等客人走後,再到前廳拖地,打掃衛生。

雖然沒有直接和客人接觸的機會,李飛飛依舊不願放棄,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檔,只要身邊有人在用英語對話,她就會豎起耳朵聽,再根據對話人的面部表情猜對話的意思,實在是聽不懂了,她就悄悄背下句子,回來找書翻譯。

一個禮拜過去了,李飛飛的英語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從最開始的不能開口,到會一些簡單的對話,餐館老闆對李飛飛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個其貌不揚的矮個子華人女孩讓他重新認識了決不放棄的意義。

隨着語言關的攻破,李飛飛開始進行下一步人生的謀劃,她要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

通過對美國各大院校的瞭解,她知道一些美國的名校,每年都會有獎學金髮給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以目前父母的經濟條件來看,考取名校拿獎學金無疑是解決學費的最好辦法。

有了明確的目標,李飛飛開啓了她瘋狂的學習模式。

白天在餐館打工,晚上回到家,即使再苦再累,她也會攤開書本複習功課,實在困了,就用冰袋敷在眼睛上,一年之後,李飛飛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了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是因爲能拿全額獎學金。

進入大學之後,生活的磨難並沒有停止,父母雙雙失業,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李飛飛只能再次半工半讀,挑起了家庭開支的重擔。

白天她是普林斯頓的優等生,晚上,她是餐館的服務員、保潔員甚至送餐員,爲了生存,只要有工作,再苦再累她都會接。

朋友知道了她的處境,給她介紹了一份遛狗的工作,雖然李飛飛從小就害怕狗,爲了多賺錢,還是接下了這份工作,當一條健壯的羅威納犬被帶到她面前時,她差一點被嚇哭,勉強從狗主人手裡接過遛狗繩,開始了她的遛狗兼職。

追夢西藏

1999年,李飛飛即將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當時美國的金融業一片紅火,多家華爾街的金融機構,紛紛向普林斯頓的優等生——李飛飛投來了橄欖枝,甚至連金融巨頭高盛公司都曾經向李飛飛發出了工作offer。

按照常理,華人家庭出身的女孩,名牌大學畢業後立刻進入大公司工作拿高薪是最理智的選擇,既可以解決家庭困境,又能進大公司深造,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是,李飛飛並不這樣想,當年父母爲了夢想不惜放棄家鄉的一切功名,漂洋過海來到美國逐夢,現在,李飛飛同樣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她的天地絕對不在某大公司職員這一重身份上,她想繼續深造,想做科學研究領域的先鋒人物。

在讀博士之前,李飛飛對祖國的藏醫學發生了興趣,她認爲藏醫學雖然和中醫一樣流傳於中國民間,在醫學界並不具備權威的說服力,但是,藏醫學所包含的哲學和方法論,卻是西醫無法做到的。

雖然家境並不富裕,得知女兒的理想後,李飛飛的父母還是十分開明的鼓勵女兒回到祖國的懷抱,去學習藏醫學的精髓,瞭解偉大祖先博大精深的智慧。

在父母的鼓勵下,李飛飛大膽向學校申請了一年的休學時間,隻身前往西藏學習藏藥。

剛剛到達西藏的時候,嚴重的高原反應讓李飛飛每天只能靠着吸氧來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但是,這些困難並不能阻擋李飛飛留下來學習藏藥的決心。

每天跟着西藏當地的醫生去最基層的醫療點接待病人,從最基本的藥理知識開始,李飛飛就深深沉浸在學習藏藥的快樂中。

骨子裡流淌着中國人的血,在這一刻被重新喚醒,李飛飛切實感受到了藏藥的神奇,看似不起眼的方子,甚至有些在西醫的理論下被批判的方法,卻能在危急的時刻救人的性命。

藏醫學裡不僅蘊含着醫學知識,更多的是來自遙遠歷史中,無數先輩積累的經驗和哲理。

在西藏的一年時間裡,李飛飛不僅學到了藏藥的知識,還接觸了佛教,知道了佛教是一項偉大的生命科學,佛教所蘊含的哲理啓發了李飛飛對生命全新的認知。

她爲自己身體裡流淌着中國人的熱血而自豪,在回到美國面對記者採訪時,她曾經說過:

“文化對於她來說沒有優劣之分,藏藥和佛教所蘊含的哲理更是對生命科學最優秀的詮釋。”

從西藏回來之後,李飛飛進入了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在讀博期間,母親先後患了癌症和中風,接二連三的打擊都沒有阻擋李飛飛向科學巔峰衝刺的決心,面對困難,她曾經說過,“我們經歷很多的苦難,然後一起挺過來了,面對生活的苦難,我們既要擔得起,也要對得起自己的夢想。”

AI領域的領頭人

一個人能否成功,取決於他看待問題的角度。

李飛飛就曾在寫給博士生的一封信中這樣說過:

“當你要開始每一項工作之前,請你先捫心自問,你的研究能否開闢這一領域的未來?如果你的答案是,如果我做了,我就能真正開拓這一領域,你的研究,才具有意義,在開始每一項研究之前,你必須要確定,你的研究是你客戶所需要的。”

李飛飛之所以會選擇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研究,是因爲她看見朋友在教自己的孩子看圖識物,兩歲多的孩子,能夠根據圖片上的提示,準確分辨出貓、狗和一些家用電器等,這看似普通的一幕,給李飛飛研究的方向帶來了靈感。

如果電腦也能像人類一樣通過識別圖片來發布指令,那應該是一項意義非凡的進步。

確定了研究方向後,李飛飛立刻進入了實幹狀態,她和團隊成員從網上下載了十億張圖片,進行分類,打標籤,爲計算機提供樣本。

該項目的理論基礎是,如果計算機記住了足夠多的樣本,那就能在現實生活中識別出來。

但是,如此龐大的圖片打標籤、分類工作,單單依靠李飛飛和幾個追隨她搞研究的學生,根本無法完成。

李飛飛考慮到利用亞馬遜的衆包平臺,讓來自167個國家的5萬人來共同完成任務。

將工作承包給外人,勢必涉及到經費的問題,李飛飛幾乎傾其所有,甚至一度想到要出去打工來支撐課題研究。

好在她曾經的導師和學生對李飛飛的研究都給予了充分的支持。

他們充分相信李飛飛的專業素養,甚至認爲李飛飛現在研究的項目將爲人類的發展帶來質的飛躍。

最終,李飛飛和她的團隊建立了ImageNet數據集,這個數據集包含了使用日常英語標記的1400萬張圖像,跨越218000個分類。

從2009年開始,李飛飛開始擔任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斯坦福視覺實驗室的負責人,併成爲斯坦福大學的終身副教授。

2014年,她一共在Nature、PNAS等頂級期刊上發表了95篇文章,從2015年到2016年,李飛飛總共發表了33篇《斯坦福視覺實驗室》的論文。

2017年1月,谷歌負責人對外宣佈,李飛飛正式加入谷歌,擔任谷歌副總裁,帶領谷歌的研發團隊從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該團隊不僅僅只是研究人工智能,還計劃將尖端科技融入谷歌的雲產品系列。

2020年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對外公佈了當年當選院士的名單,其中18名外籍院士中就包含了人工智能領域著名學者、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工程院官方給出的獲評理由是,李飛飛爲建立大型機器學習和視覺理解知識庫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020年5月12日,Twitter公司對外宣佈,正式任命李飛飛博士爲公司董事會獨立董事。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公佈了新入選成員名單,人工智能領域的著名華人教授李飛飛的名字赫然在列。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簡稱NAM,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學術機構之一。

在美國能夠入選NAM被譽爲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通常是用來表彰在醫學領域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

在新冠疫情期間,李飛飛和她在斯坦福的同事,聯合開發了一套人工智能家用系統,這套智能系統可以跟蹤居民的健康狀況,包括準確識別出新冠肺炎的症狀,同時,還能確保使用者的隱私,這套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於獨居老人與家庭或者醫護人員之間的聯繫。

2021年,她和團隊歷時8年寫的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她在論文發表後表示,希望人工智能能夠在改善服務方面,幫助患者和醫生。

2021年4月22日,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宣佈252名入選院士名單,其中有8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就包括了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李飛飛。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簡稱AAAS,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地位最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

該組織每年都要選出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和最具影響力的領袖作爲該院的院士。

在全院4000名院士中,就有250位是諾貝爾獎的得主,此前、錢學森、李政道、施一公等都曾經是該院的院士。

一直以來,李飛飛的成功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她在逐夢的道路上始終堅持,勇於付出的精神,纔是她成功的秘訣所在。

參考文獻

《谷歌新人李飛飛,擊碎玻璃天花板的華裔女科學家》機器之心

《被逼出來的頂尖人物》董凡

《祝賀,顏寧、李飛飛、包哲楠、吳皓等8位華人學者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技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