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司法獨立 不健康的政治文化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犯貪污治罪條例,震驚政壇。面對高官成爲犯罪嫌疑人,如果我們社會要孕育出成熟的民主文化,國人應在「無罪推定」的法律精神下,期待司法體系能公正廉明、毋枉毋縱。可惜的是,有些名嘴和政治人物對這件事情的評論充斥着「陰謀論」。
有人認爲現在的民進黨比以前更狠,有人認爲這是賴清德整肅異己,有人則認爲這是賴清德執政成績不佳、轉移焦點之計。這些說法的涵義是:鄭文燦在這時候被檢調聲押,背後的影武者是賴清德總統。
賴清德總統自上任以來,充分展現他剛愎自用、好鬥性格,「新兩國論」鬥中共、國會改革案提釋憲鬥在野黨、支持立法院外的民粹運動鬥立法院合法的民主決策。這些事實初步證明他對民主政治的精神所知有限:能夠與不同主張者妥協、和平相處纔是民主;堅持貫徹一己的意志,與獨裁者何異?
即使賴清德不像是民主的守護者,但是我們也不能在沒有任何證據下,用陰謀論解讀鄭文燦事件。更何況猜測賴總統指揮司法體系,如果加深國人對司法的不信任,絕對不利於成熟、進步的政治文化。
一個民主國家是否成熟,最重要的指標是司法獨立。不可否認,以當前的社會氛圍,國人對司法的信任度不高,不少人認爲我們的司法體系普遍受到政治力的介入。如果這不是健康的民主政治文化,在公共論壇具有發言機會的名嘴和政治人物,卻刻意加深和強化「司法被政治指揮」的印象,這對社會未來長久的發展有利嗎?
我不是否認賴清德總統指揮檢調辦案的可能性,而是爲了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寧願在沒有充分證據前,靜觀司法的作爲。政治文化的濡養是點點滴滴累積而成,就是因爲當前司法的獨立性令人存疑,我們更應該全力促成司法擺脫政治力的干預;政治人物操縱司法如果屬實,我們應該嚴厲譴責,但是卻不應該用捕風捉影方式,把「司法污名化」當兒戲,因爲加深國人「法院是執政黨開的」之印象,只會增加同胞間的互不信任感,危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司法不獨立」不是我們要培養的政治文化,「司法獨立」的價值超越黨派利益。那些嘲笑司法卻一副幸災樂禍、見獵心喜的人,民主素養令人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