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深度】聽秘魯人談:對錢凱港建成感到自豪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赴秘魯特派記者 唐亞】編者的話:“報告主席、報告總統,錢凱港建設已經完工,具備開港條件,請指示。”“開港!”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7時許,隨着中國和秘魯兩國元首共同下達開港指令,“騰飛輪”的鳴笛聲響徹位於秘魯首都利馬以北約80公里的錢凱港。與此同時,高達85米的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岸橋)開始自動作業,有條不紊地從中遠“秘魯輪”“新上海輪”卸載貨箱。在岸橋下,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開始裝載貨物,並在港區內忙碌穿行。伴隨標誌着正式開港的鳴笛聲,《環球時報》記者身後的秘魯記者激動地對着鏡頭播報:“從錢凱到上海,這是足以改變秘魯歷史的一天。”錢凱港,這個凝結中秘兩國工程技術人員心血、吸引世界關注的港口,爲秘魯民衆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改變?當地人對於錢凱港未來給中秘及中拉合作帶來的新機遇又有哪些期待呢?

“很多當地人都在錢凱港工作”

“很多當地人都在錢凱港工作,大家爲此感到自豪。”14日下午,在從利馬前往錢凱港的媒體大巴上,秘魯小夥子理查德和哈伊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們住在利馬,幾個月前被秘魯本地客運公司錄取,這次特別前來支援錢凱港開港儀式的工作。

大巴一駛離利馬市中心,記者便注意到窗外低矮的房屋以及色彩鮮豔的廣告牌和標語。在街道上,商販們大聲招呼着顧客,路邊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此外,記者還看到大片荒蕪的沙地,由於雨水稀少,遠處的安第斯山脈鮮有植被覆蓋,風吹過便是滾滾黃沙。從利馬到錢凱港的路上,除了一座看起來像是已經廢棄了的工廠以外,記者並未發現更多工廠或產業園。理查德告訴記者,在錢凱港項目啓動之前,錢凱港所在的錢凱市交通不便,也沒有什麼工廠,當地居民多以務農、捕魚爲生。但隨着錢凱港基建的興起,很多當地人都在港口找到了工作,有了更多的選擇。

經過大約兩個半小時的車程,記者抵達錢凱港。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井井有條的智能化港口:許多集裝箱整齊地擺放在自動化起重機下,一旁的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則在等待任務指令。整個運輸過程都靠遠程操控完成,現場沒有看到一個工作人員。

以秘魯最重要的商業港口之一卡亞俄港爲例,該港口坐落在利馬豪爾赫·查韋斯國際機場旁邊。《環球時報》記者在飛往利馬的航班上就看到卡亞俄港規模巨大的集裝箱集散地,一出機場也能感受到附近交通的繁忙。目前,秘魯牛油果等農產品從卡亞俄港出發,需要先運往北美才能送往上海,航程爲35至40天。在錢凱港正式投入使用後,卡亞俄港的運輸壓力將大大減輕,從錢凱港到上海的直航路線也將縮短到25天左右。

對於錢凱港的建成,與《環球時報》記者交流的秘魯民衆紛紛表示歡迎。在利馬瑪格納德納區農貿市場開水果店15年的店長卡門告訴記者,當地人對錢凱港的建成感到十分自豪,因爲這意味着他們有更多農產品可以出口到中國,而秘魯有很多特色水果值得品嚐。

一位開着比亞迪電動車的網約車車主告訴記者,高性價比的中國品牌汽車在秘魯十分受歡迎。以比亞迪爲例,以前人們要想買到比亞迪汽車得提前一兩個月預定,但現在隨着中秘貿易合作加深,買中國汽車已經不需要等待很長時間了。這位車主還表示,他希望錢凱港正式投入使用後,能有更多的中國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進入秘魯市場,讓人們一進店就能買到車。

爲錢凱港設計無人駕駛轉運車的中方工程師仇玥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今年6月下旬抵達錢凱港,開始項目攻堅。在和錢凱市當地人的相處過程中,她發現當地人對錢凱港項目本身以及參與建設的中國員工認可度相當高,走在街上總有人熱情地跟她打招呼,用中文說“你好”。她所在的公司招聘了秘魯當地的測試員和安全員,有個測試員表示,自6月開始工作以來,他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還房貸速度都加快了,全家都樂開花了”。仇玥雯說,這名測試員還推薦了不少有經驗的朋友來錢凱港項目面試。看到這個項目能夠改善當地人的生活,她感到非常欣慰。她也很開心能夠把中國的無人駕駛技術帶到秘魯,助力高效又安全的智慧港口建設工作。

不僅如此,隨着錢凱港的建設,工程師已成爲秘魯國內非常受歡迎的高薪職業。根據秘魯《共和國報》報道,計算機系統工程、採礦、冶金和石油工程、電氣工程以及電信工程已經成爲秘魯工程部門薪資最高的專業,其中計算機系統工程師的薪資水平處於領先地位,平均月薪爲4115秘魯新索爾(1秘魯新索爾約合1.9元人民幣),最高達7600新索爾。

“一個把港口和自然環境融合得非常好的範例”

“多虧了文明的智慧,我們有着相似的願景,我們心心相印。中國人總是‘把真誠作爲基本、把仁愛作爲道德’,而印加人則深信‘不偷竊,不撒謊,不懶惰’。”秘魯思想家何塞·卡洛斯·馬里亞特吉1924年曾在秘魯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在精神和身體上,中國比歐洲更接近我們,我們人民的心理是亞洲人而非西方人。”

作爲跨越太平洋的“鄰居”和重要的新興市場,中秘兩國都立足於人民,致力於現代化發展。在訪華期間,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想建設一個讓孩子們擁有未來的國家,我希望我們也可以成爲一個像中國一樣的國家,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成爲一個擁有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國家。”

從錢凱港對周邊地區發展的促進作用來看,中秘合作的牢固性以及對其他拉美國家合作的啓發性不言而喻。秘魯媒體稱,自2016年港口建設啓動以來,錢凱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錢凱市市長鬍安·阿爾貝託·阿爾瓦雷斯介紹說,錢凱是個小城市,僅擁有約6.5萬名居民,而港口的第一階段建設便已經爲當地約5000名居民提供了直接就業機會。

如今,隨着錢凱港的開通,除了物流的改善,發展當地旅遊業也成爲阿爾瓦雷斯對錢凱市未來的構想之一。他表示:“我們加大了對旅遊業的投入,讓遊客們知道錢凱港在哪裡,同時我們也增加了對私人投資建設的配套服務投入。”據秘魯媒體報道,效仿中國經濟特區的形式,錢凱市也將受益於私營特別經濟區的政策。根據錢凱市市長辦公室的計算,從2025年開始,錢凱市的人口將以12.5%的速度增長。他說:“移民率遠超出生率,10年內,錢凱市的人口可能會翻一番。”

秘魯技術評估機構主席、經濟學家米格爾·科爾達諾11月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貧窮的錢凱市需要“換上新衣”,錢凱港的落成給了該地區發展旅遊業以及升級配套設施的機會,遊客們可以去海邊、參觀港口以及入口處2公里的隧道。科爾達諾認爲,在中國的幫助下,錢凱市很快就會“改頭換面”。

科爾達諾今年3月接受秘魯媒體採訪時說,秘魯技術評估機構對錢凱市及周邊的土地價值進行了評估,目前未搬遷鄉村土地的價格爲每平方米3至5美元,已搬遷價格爲8至10美元,而該地區地價呈上漲趨勢,以距離錢凱港入口的遠近、佔地面積以及是否有配套水電、衛生服務設施爲標準,到2025年或2026年每平方米價格將達到15至50美元之間。此外,位於錢凱港附近人口更多的瓦拉爾市,其土地報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140美元。

執行開港儀式駛離任務的中遠“騰飛輪”政委賴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接到10月14日從上海前往錢凱港的首航任務後,全船成員都感到非常興奮。經過了26天的航行,載着包括中國新能源汽車、大巴車以及挖掘機等3000多件貨物抵達錢凱港後,船員們發現,錢凱港周圍的環境非常優美,包括溼地公園等,“讓人感覺這是一個把港口和自然環境融合得非常好的範例”。

拉美多國注意到錢凱港的潛力

由於“錢凱”和“上海”在西班牙語裡發音十分相近,“從錢凱到上海”這句話也成爲秘魯媒體和民間的流行語。《環球時報》記者在利馬街頭與當地人交流時發現,他們對中國的瞭解也許並不那麼深入,但一定知道錢凱港和上海之間的關聯,並表示對錢凱港促進中秘貿易聯繫十分期待。秘魯出口商協會主席胡里奧·佩雷斯·阿爾萬表示,中國是秘魯的最大貿易伙伴,目前已有353家秘魯小微企業與中國合作,提供共386種產品,這有助於在秘魯創造就業機會和促進經濟正規化。

秘魯國家港務局董事會主席胡安·卡洛斯·帕茲·卡德納斯稱,在錢凱港建成的基礎上,政府還計劃通過利馬-巴蘭卡鐵路聯通錢凱港和卡亞俄港,助力該地區成爲南美西海岸的交通樞紐。多家秘魯媒體在報道中將錢凱港稱爲“南美首個智慧港口”,並表示在中資公司中遠海運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投入下,錢凱港具備與世界主要智慧港競爭的能力。錢凱港也被業內人士視爲拉美地區最大的港口基礎設施工程,不僅能夠助力秘魯成爲拉美重要的國際貿易樞紐,還將對中拉關係、全球海運網絡以及南美洲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與此同時,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拉美多國也注意到了錢凱港的潛力,正在與秘魯政府討論將秘魯卡亞俄港、厄瓜多爾瓜亞基爾港以及智利瓦爾帕萊索港等現有港口構成港口網絡,提高中國至拉美的運輸效率。巴西方面表示有興趣將錢凱港作爲通往亞洲的門戶,正在評估通過東西向的兩洋線鐵路將巴西與秘魯太平洋沿岸連接起來的“長期建設”。

秘魯太平洋大學中國和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奧馬爾·納雷亞此前將錢凱港形容爲“照亮秘魯經濟的火光”,各方合作和戰略努力能夠激發錢凱港的潛力,使其成爲秘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心。納雷亞表示,根據該中心的研究,秘魯現有的“經濟走廊”能夠連接到錢凱港,通過太平洋相對容易地進入亞洲市場。以秘魯北海岸的走廊爲例,已有一些公司通過卡亞俄港出口咖啡和其他農產品,目前從這條走廊到錢凱港的道路狀況良好。

此外,納雷亞根據其在亞洲國家考察的情況建議當地政府,可以在錢凱港附近建立智能工業園,鼓勵製造公司就近在工業園區設立工廠。他表示,港口和工業園區之間的走廊有助於企業參與全球競爭並降低進出口成本。在此基礎上,他認爲:“錢凱港不僅可以成爲跨太平洋的物流節點,也是競爭力和進步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