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居 健康城市的社區鐵律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爲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時報出版)

阿姆斯特丹從一九九○年代開始了都市重建。在國家住宅部發表的都市重建白皮書中,提出了種種個案以推動都市再生及更新,在這份文件中清楚地載明健康城市的社區必須是混居的,社會住宅會被移除並且以市場住宅替代。這份文件規範包含阿姆斯特丹在內的其他三十個荷蘭城市中於一九四五至一九六五年之間興建的社區,都必須要接受這樣的政策去執行都市重建。

阿姆斯特丹的地方報紙曾經刊載一篇故事,內容述說一位住在西區花園的荷蘭白人女士,原本很習慣在自己的陽臺做裸體日光浴,直到後來對面搬來了一個摩洛哥新移民家庭。那位爸爸在樓梯間遇到她時的態度總是非常敵對,並且不會正眼看她。這讓她的日光浴越來越做不下去。而且她也很受不了這個新移民家庭只拿社會救濟金但是卻不需要工作。

在埃斯特倫用現代主義理念規劃的西區花園逐漸變成貧民窟之後,阿姆斯特丹政府終於在二○○○年於西區花園城市區推動都市重建,透過打造公共設施、改建出售部分社會住宅等模式推動社區再造,併成立博物館記錄這個推動的過程。住宅法人「聯盟」曾經與一位荷蘭藝術家珍妮.範.海斯維克在西區花園共同策劃了一個社區參與的活動,叫做「面對你的世界」,這個案子希望與居民共同設計一個鄰里公園。社區參與的過程還算順利,關於公園設計對新移民的包容性及圍籬設計等方面有很多的設計討論。不過或許主事者太過偏重於確保新移民的參與度,反而忽略了當地白人族羣的參與性。另外,設計做出來後,拖延了很久才實際施作,這當中的時間落差讓很多居民失去了信心。而且政府及警方後來也因爲對社區的治安沒有信心,開始在公園四周加裝錄影機,這讓很多的新移民青少年越來越不想約在公園裡頭。荷蘭社會走到這一步,已經有很多道德困境,像是主流社會因爲怕站在一個加害者的位置上,而沒有適時反映他們認爲不舒服的地方。執政者害怕被批評有種族主義,公務系統的推展有時候非常地緩慢,可能也因此延遲了社會的進程。(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