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炒熱冷門產業新話題 臺廠掌握關鍵製程技術

臺鋼集團入主之後,精剛從鈦合金再跨足到鎳合金領域,掌握關鍵製程技術,逐漸在國防、航太等領域開花結果,成爲獲利新引擎。(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蘋果今年首度在iPhone 15 Pro系列產品採用鈦合金材質,中國手機品牌廠小米也跟進。然而鈦合金因材料掌握不易與加工難度高,放眼臺灣業界,臺鋼集團旗下的精剛是唯一能從鈦合金素材做到成品的專業製造廠商。

精剛目前兩大股東是臺鋼與榮剛,持股比率各佔19.68%、17.89%,不過在2018年之前,臺鋼集團尚未入主榮剛,精剛只是榮剛旗下的子公司,成立之初爲了與榮剛做出市場區隔,選擇鈦合金爲出發點。

「在20多年前,這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鈦合金是一個進入門檻高,但非常冷門的產業,連中鋼也不敢做。」精剛執行長吳柏成向《財訊》表示,從財務報表來看,精剛前面幾年都有不錯的獲利,很快的規畫股票上櫃,其後受到鈦價格崩跌衝擊,陷入連年虧損的局面。

吳柏成不諱言,精剛以前的營運模式就是一家貿易公司,缺乏前端製造核心技術,現在把每一道製程技術建立起來,在鈦合金的價值鏈上,已能掌握從鎔煉一直到精密鍛造、壓延、熱處理等加工製程再到成品製作等完整的一條龍服務,「回到製造業的初心」。

然而,根據《財訊》報導,在2020年之際,臺鋼集團會長謝裕民發現,榮剛在十幾年前斥資十幾億元,購入專門製造鎳合金的真空感應鎔煉爐(VIM),其稼動率卻只有15%。謝裕民認爲應該要把這個設備移轉到精剛,從此,精剛從鈦合金的領域再跨入到鎳合金的市場,成爲近3年營運大幅成長的引擎。目前精剛的原材料營收比重佔75%,其中,鎳合金佔原材料的75%,鈦合金佔25%。

研調機構GII預估,全球鈦合金市場2022年規模近50億美元,到2027年的複合年成長率逾7%;鎳合金市場規模去年達到146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9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爲3.5%。

綜觀全球市場,吳柏成表示,鈦合金單價雖高,但長期成長動能較強;而鎳合金應用範圍廣,整體需求量大。對於精剛的佈局而言,以溫度來區分,250度至500度區間的適合用鈦合金,500度以上就是鎳合金的天下。

《財訊》報導指出,精剛早期先以醫材做出發,是因爲鈦是唯一對人體具親和力的金屬,近年來則順利打入國防、航太、石化業市場。像在俄烏戰爭之中的防坦克飛彈、標籤飛彈以及臺灣的雄風飛彈,甚至連歐洲太空總署開發的亞利安系列運載火箭(Ariane)裡面都有精剛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