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配債偏好分化,大行掃貨短期國債,機構稱單週淨增持593億

財聯社12月24日訊(編輯 劉晨 實習編輯 孫芃芃)債券牛市階段,各機構買賣操作受市場關注。財聯社梳理了上週市場狀況。

經過了超過30bp的大幅下行,上週債市進入盤整震盪階段,10年國債活躍券利率圍繞1.7175%上下小幅波動,保險、農商、基金等不同類型機構的配債行爲開始分化,對長短端偏好不一。業內分析師指出,機構預期不一致的情況下,難形成市場趨勢,行情反轉風險可控。

財聯社從業內知悉,農商行更加註重久期的選擇,上週加大了淨買入力度,尤其是在超長期限國債方面,淨買入超長國債的力度達到300億元,創下10月初以來的最大周度淨買入金額。10年期國債的投資力度上,截至12月20日時點,相比10月初投資量有所下降,淨買入320億;此外,機構加大了對10年政金債的配置力度,淨買入420億。另外,農商行加速了對同業存單的淨賣出,達到453億元,或爲應對短線資金壓力。

與農商行的積極佈局不同,大行積極配置短端品種。華西證券研報數據顯示,過去一週大行淨增持1年內國債248億元,1-3年國債345億元,兩者合計593億元。華西證券固收團隊認爲,大行年末大幅增配短債的訴求或有兩個,一是繼續稀釋大規模承接超長地方債後的久期影響,二是提前儲備年末央行買賣國債或進行買斷式回購所需的底層品種。相同的現象在今年9月中上旬也曾發生,9月中下旬大行快速放緩對於短債的配置,1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小幅反彈約10bp。

基金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顯著降低債券久期,特別是減少超長國債和地方債的配置,轉向增持中短期政金債和國債。上週,基金淨賣出73億超長國債,並淨買入了145億5年期政金債和64億7年期國債,對於地方債的淨買入雖然仍爲正,但環比前一週減少141億,淨買入15億。

與上述機構的調整久期操作相比,保險公司則繼續維持對超長地方債的配置。保險公司上週淨買入超長地方債533億元,單日淨買入規模穩定在100億元左右,且節奏較爲均衡,同時小幅淨買入10年以上國債73億。

中信建投固收首席曾羽在研報中指出,當前利率債市場分歧較大,機構間並未形成一致預期,因此反轉風險可控。基金和產品類機構主要關注穩久期和降槓桿,傾向於從長久期債市轉向存單等短端品種,且槓桿水平可控。保險公司持續加倉長久期利率債,且槓桿水平處於歷史高位,預計將進入穩槓桿期。農商行則在調整期後成爲加倉主力,擁有較大空間從存單轉向利率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