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費率改革提升投資吸引力

進一步深化費率機制改革,不僅推動行業端正經營理念,聚焦投研能力建設、更加關注投資者服務和回報,也將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通過公募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但要看到,費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近日,國內首隻退還管理費的公募基金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根據合同規定,南方瑞合三年定開混合發起基金的管理費收取機制取決於基金淨值表現,由於該產品在上一個封閉期出現虧損,南方基金向投資者退回了管理費,總額超3000萬元。“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產品的出現,是公募行業探索優化費率機制的一次有益嘗試,也釋放了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共進退、提升投資者體驗的決心。

近年來,在我國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產品結構持續優化,規範水平穩步提升,目前總規模已突破31萬億元。但同時,行業發展仍然存在“重首發、輕持營”“重銷售、輕投資”“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與此前的收費模式有關。一直以來,國內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賴管理費收入,管理費又以固定費率爲主,這意味着公司盈利與規模高度綁定,從而導致一些公司過於追求規模擴張,忽視基金業績的提升。

爲降低投資成本並優化基金費率結構,去年7月份,證監會印發《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分階段推進費率改革。目前,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水平已經調降。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費604.0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01.16億元,下降13.84%。同時,還有多家基金公司探索成立了浮動費率基金產品,主要分爲與收益率掛鉤、與持有時間掛鉤、與規模掛鉤三種類型。

今年發佈的新“國九條”提出,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在市場相對低迷的當下,進一步深化費率機制改革,通過創新產品設計、降低投資成本,不僅推動行業端正經營理念,聚焦投研能力建設、更加關注投資者服務和回報,也將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通過公募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有助於爲行業服務財富管理提供良好環境。

但要看到,費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於行業費率改革的探索,應錨定行業發展與投資者利益“同提升、共進步”目標,結合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階段性特徵,穩慎把控降費幅度、避免費率“陡升陡降”,並根據不同產品特徵設置不同的收費模式。在收費機制設計上,除了要降低投資者投資成本,也應給基金管理人留有一定的激勵,推動其更好地發揮主動管理能力。在費率改革的大環境下,基金管理人只有真正摒棄過度追求規模的心態,專注提高自身運營能力和投研水平,迴歸“受人之託,代客理財”本源,才能夠保護自身的業內聲譽,並推動行業長久健康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