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通過轉融通出借股票做空?業內:規模較小,對市場影響有限

(原標題:基金通過轉融通出借股票做空?業內:規模較小,對市場影響有限)

藥明康德(603259.SH)於2月2日再次跌停,1月26日以來已累計下跌31.48%。在股價持續下跌的同時,該公司轉融券暴增,並有大筆融券被賣出,背後的券源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第一財經根據中證金融公司數據統計,在1月26日~2月1日的5個交易日中,藥明康德合計有124.29萬股通過轉融通出借,涉及35筆交易,融出費率在1.4%~6.6%之間,其間多數爲7天和14天。同時,1月26日開始,藥明康德的融券餘額和融券賣出額也較以往大幅增加。

這期間到底是哪些股東通過轉融通出借了藥明康德股票,目前不得而知。不過,華寶中證醫療ETF曾在去年四季度通過轉融通出借了部分藥明康德股票,此前也有多隻基金產品出借藥明康德股份,由此基金產品通過轉融通出借證券一事引發市場熱議。

多位受訪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主要是爲獲取一定的利息收入,並計入基金財產,從而增厚持有人收益。就影響而言,公募基金轉融通規模及其佔比較小,對市場影響有限。

5個交易日轉融通融出逾120萬股

根據公開資料,在一項2024年1月25日提交給美國衆議院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版本中,藥明康德被提及,近期亦有一項類似的法案草稿在美國參議院被提出。

1月26日開始,藥明康德A股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1月30日和1月31日也持續下挫,2月1日有所反彈後,2月2日再次跌停,並創出階段性新低(50.22元)。1月26日~2月2日期間,累計下跌31.48%。

在藥明康德股價持續下跌的過程中,該公司逾120萬股被轉融通出借。根據中證金融公司數據,1月26日,藥明康德有三筆轉融通交易,合計融出23.53萬股,相較1月25日的1.89萬股增加11.45倍;融出費率分別爲2.6%(19萬股)、5.1%(1.33萬股)、6.6%(3.2萬股),期限均爲7天。

1月29日開始,該公司的轉融券筆數和數量均增加。當日,有10筆轉融通交易,合計融出62.93萬股,較26日增加1.67倍,融出費率在1.4%~5.6%區間,期限分爲7天、10天、14天三種。

1月30日、1月31日、2月1日,藥明康德的股票繼續被融出,融出數量分別爲30.64萬股、5.74萬股、1.45萬股。

也就是說,在1月26日~2月1日的5個交易日中,藥明康德合計有124.29萬股通過轉融通出借,涉及35筆交易,融出費率在1.4%~6.6%之間,其間多數爲7天和14天,有3筆的期限爲8天、10天、28天。

證券金融公司向上市公司股東等出借人借入流通證券後,再融出給證券公司,由證券公司提供給客戶供其賣出。

1月26日開始,藥明康德的融券餘額也較以往大幅增加。當日融券餘額爲8904.94萬元,相較前一個交易日的3335.97萬元增加1.67倍。26日的融券賣出額達到了6998.13萬元,相較1月25日的賣出額高出7.35倍。

1月29日~2月1日期間的融券餘額分別爲8444.97萬元、7902.29萬元、7186.32萬元、5741.80萬元,也較平日高出較多;融券賣出額分別爲3172.01萬元、1775.81萬元、1197.72萬元、1142.64萬元。

而今年以來至1月25日,藥明康德的融券餘額最高不超過3800萬元,融資賣出額多數在1000萬元以下,僅兩次突破千萬元。

基金曾通過轉融通出借藥明康德股票遭熱議

藥明康德突然急劇增加的轉融券和融券賣出額背後,到底是誰在提供“彈藥”?

根據藥明康德A股三季報,前10名股東及前10名無限售股東沒有參與融資融券及轉融通業務的情況。其中,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寶中證醫療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爲第十大股東,持有4351.43萬股,持股比例爲1.47%。

而華寶中證醫療ETF的2023年四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有公允價值爲1113.96萬元的藥明康德股份,因轉融通導致流通受限,佔基金資產淨值的0.04%。

目前尚無法得知,近期出借的藥明康德股票是否來自華寶中證醫療ETF,又或者是哪些股東方?但是基金產品通過轉融通出借證券一事引發市場熱議。

華寶中證醫療ETF通過轉融通出借藥明康德並非個例。從2023年中報數據來看,有15只基金產品出借藥明康德股份,合計達127.25萬股,出借證券公允價值爲7928.95億元。

按照相關規定的要求,目前僅處於封閉期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開放式股票指數基金及相關聯接基金、戰略配售基金可以參與證券出借業務。其中,以ETF爲代表的指數基金是主力選手。

監管對可以開展轉融通業務的基金的日均規模、單券出借比例、出借證券資產比例、出借期限等均有嚴格要求。如,處於封閉期的基金出借證券資產不得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50%,出借到期日不得超過封閉期到期日;股票指數基金及相關聯接基金的出借倉位上限爲30%,出借的平均剩餘期限不得超過30天等。

“實際情況下,基金管理人也會根據市場情況、投資者類型與結構、出借證券流動性情況等因素做好流動性風險管理,實際出借比例可能遠低於50%和30%的上限。”來自某頭部公募的基金人士告訴記者。

一位上海的基金人士也第一財經記者稱,根據監管規定,ETF需滿足要求才能參與轉融通業務,包括產品規模、借出證券資產比例和單券借出數量比例等。ETF產品出借比例一般在產品規模的10%~20%,出借費率根據市場情況確定,交易所每日都會公佈轉融通合約費率,平均費率在2%~3%。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已有相關披露的335只基金產品,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的平均比重爲7%,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產品的出借比例低於10%。

基金爲何出借所持證券?

那麼,基金一般是出於何種原因出借所持證券,又是如何操作的?

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是指基金以一定的費率通過證券交易所綜合業務平臺向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即:證券金融公司)出借證券,證券金融公司到期歸還所借證券及相應權益補償並支付費用的業務。

“轉融通出借業務是一個常規行爲,基金通過出借證券獲取一定的利息收入,該收入計入基金財產,從而增厚投資者的收益。”華南一位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個(業務)涉及到券商的兩融業務,大多是券商那邊有需求,基金如果依照合同可以做的話,也會參與。

他同時稱,“這個業務其實對產品淨值增厚的力度並不是很大,所以對於公募本身來說,是屬於‘可做可不做’的業務,一般不會主動去做。”在他看來,從公募基金參與轉融通出借的出發點來看,唯一目的是增厚持有人收益;且出借收入全部計入基金資產,並非基金公司收入。

一位來自“指數大戶”的基金投研人士也告訴記者,類似操作在海外市場也非常普遍。包括ETF在內的公募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主要目的是基於信義義務爲持有人創造額外的出借利息收入,最大化持有人收益。

根據2023年中報數據,已有數據的298只基金產品的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市值合計爲773.22億元,合計利息收入爲8.31億元,平均每隻產品的利息收入不足300萬元,最高者爲0.74億元。

“從全年維度來看,轉融通出借業務對產品平均增厚收益在2‰~6‰,對淨值影響較小。”上述上海的基金人士稱。

除了基金產品可以獲得額外收益外,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也會增加相應股票的可融券數量。一位券商兩融業務負責人也對記者稱,基金出借的股票都是自己所持倉的股票,爲市場增加了券源,有助於提升市場的流動性。

影響幾何?

近期,“基金以持倉股票轉融通出借,並做空市場”的傳言正在持續發酵。那麼,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對A股市場到底影響幾何?

“即使全部轉化爲融券,對市場影響也極爲有限。”前述基金投研人士對記者表示,轉融通證券出借只是基金將成份券通過證金公司出借給券商,券商並不一定會全部向投資者進行融券。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已有相關披露的335只基金產品,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市值合計爲798.12億元,佔出借基金總規模的5.3%,在A股67.78萬億元總市值中僅佔0.12%。

“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參與融券業務是出於對多頭倉位的對衝,即融券金額與多頭金額基本匹配,而非單純的裸賣空。例如一些行業主題ETF的做市商,由於缺乏可匹配的期貨合約,可能就會選擇融入一籃子成份券用於對衝。”前述基金投研人士分析稱。

在他看來,融券業務設立的初衷本身就是增強買賣力量的平衡,提高證券定價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相對應的,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規模體量,本質上還是由底層證券的供需決定的,如果市場認爲某個證券價值低估了,那麼融券賣出的需求就會很小,基金持有的對應證券也“借”不出去。

該投研人士舉例稱,滬深300指數的成份券市場研究比較充分,定價比較有效,出借難度就要大於中小盤的指數,因此融券包括轉融通證券出借餘額的變化,更多是市場表現的“果”而不是“因”。

“融券交易作爲金融市場做空機制的一種最基本形態,其實有助於引導更理性的市場定價,提高股票市場的資金配置效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