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雷達CEO凌世權: 皮卡的“變”與“創”
吉利雷達CEO凌世權:皮卡車是國內小衆、海外大衆的車型(來源:本站科技頻道)
文/普子胥
12月23日,第十屆以“智能涌現·發現未來”爲主題的本站未來大會,22日在杭州正式啓動。本次大會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本站公司聯合主辦,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市商務局、杭州市濱江區人民政府、北京本站傳媒有限公司及本站(杭州)網絡有限公司承辦。
本屆本站未來大會包括主論壇、AGI論壇、汽車科技論壇、靈感論壇、思想之夜、未來局等環節,大會廣邀頂級學者、產業專家和行業精英一道,爲您作答未來科技、人文藝術、時代個人在下一個十年無限精彩變化。
在12月23日汽車科技論壇上,吉利雷達CEO凌世權以《皮卡的“變”與“創”》主題發表演講。凌世權表示,受到15年限制、路權、技術標準的限制,相較於全球蓬勃發展的皮卡市場,中國皮卡市場規模小、增長較慢,且多數爲油改電皮卡,面對C端用戶的純電皮卡此前一直是空缺。
凌世權談到,隨着吉利雷達皮卡上市,國內純電皮卡的市場空缺被彌補。現場,凌世權向大衆介紹了國內皮卡市場近年來的幾大變化:一是價格帶從金字塔形變成“紡錘形”,消費升級正在進行;二是隨着國人生活改變帶動需求變化,皮卡更多的需求被釋放;三是應用場景的擴大;四是技術路線變化;五是政策對皮卡車型的逐漸放鬆。
面對具有很大潛力的新能源皮卡市場,凌世權認爲,對用戶更好的需求分析是產品指定的先決條件。因此,吉利雷達皮卡聚焦用戶戶外題演,從戶外的能源、戶外的智能和戶外的物聯三個方面提出了一站式皮卡解決方案。
以下爲吉利雷達CEO凌世權演講節錄:
我是吉利雷達CEO凌世權,我今天講的領域不是乘用車,中國的皮卡應該說還是默默無聞的。
我想在座很多朋友今年應該也去上海車展看過,去廣州車展看過。特別上海車展,我們看到很多在乘用車方面新能源車一些技術的頒發,以及新車型的亮相。但在皮卡方面,很少看到新車。在新能源方面除開雷達RD6的產品,純電皮卡在中國的市場面向C端最新出來一個新的夥伴,是長安的皮卡,增程的,相信我們的很多夥伴也會加入這個行業裡面來。
皮卡在中國的現狀,在全球又是什麼樣的?我們看一張圖。全球皮卡市場銷量將近500多萬輛,中國的銷量非常少,基本上大家看到中國有57萬輛,但真正國內,中國上險量非常少的,在40萬輛左右,其他出口將近17萬輛車。我們的乘用車佔全球的第一,但在皮卡方面我們全球份額佔比非常少,百分之九點幾,乘用車33%。
真正皮卡完整的市場在哪裡?在北美,在美國。美國的皮卡每年將近銷售差不多有300多萬輛。第二個非常完善的市場是在東盟,泰國一年的皮卡銷售量將近50多萬輛,甚至比中國還多。第三是在中南美市場,相對比較完善的。還有一個比較發達的是在澳大利亞,可以看到它的人口相對比較少,但它每一年銷售量還是非常高的。
爲什麼其他的市場會非常完善?做皮卡這個行業我們非常清楚,中國的皮卡一直受到3個因素的制約,15年的報廢。我一直在行業裡說皮卡是有三張命門的限制:15年限制、路權、技術標準。傳統皮卡都是按N1貨車的標準去研發,皮卡的製造與產品的管理也落後於乘用車這個市場。在完善的全球市場裡,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不但產品的品類非常完善,它完全融入了生活裡。法規、知識也非常完善,在很多品類裡和乘用車相同的,不像國內把皮卡作爲N1類貨車進行管理。泰國也是一樣。在這個完善的市場裡,自然皮卡的技術也會跟上現在汽車技術的發展。
所以看到在美國這個市場裡面,新能源皮卡、純電皮卡也是走得非常靠前。剛上市不久的特斯拉,還有Rivian,前面的福特,引領了整個皮卡技術。泰國、東盟這個市場是比較發達,國家本身都是一些合資廠,在產品技術方面比較緩慢。在東盟市場裡,嚴格意義來講沒有真正的存量皮卡,只有看到一些油改電的皮卡在裡面,只是滿足一些法規的要求,B端行業的要求。在中南美來講相對也是比較少的。
再看國內的情況。國內的皮卡在去年整個銷售,國內的上險數33萬輛,今年1-11月份是30萬輛,出口差不多14.7萬輛。這裡總量有很小微的增長,在出口方面,我們的皮卡反而和乘用車完全走了相反的形勢。我們在10月份,單月份新能源車出口在今年基本上快達到了100萬輛,單月增長還有50%多。但皮卡正在減少,爲什麼?是因爲北美市場純電皮卡對全球的市場是有很大的風向影響。國內今年來講在雷達之前,國內都是油改電的皮卡,主要滿足國家在一些行政單位的法規,或者是規則的要求,但沒有一輛新能源皮卡面向C端真正用戶的。雷達面世之後,我們逐漸改變了這個情況。特別在4月27日,我們創業板上市了之後,可以說中國面向C端的皮卡僅此雷達一家,也是我們慢慢在開拓這個市場和培育這個市場。
剛纔看到了全球市場的一些需求和市場的分佈,中國國內的市場在皮卡這幾年的變化是什麼樣的,我們看到幾個方面的變化:
變化一:市場結構
以前中國的皮卡基本上分兩個領域:純工具類的、純性能越野類。一個是純工具,一個是純玩。大家看到2018年,前面這幾年我們的皮卡基本上是在12萬價格以內,經過這幾年逐漸政策的開放,我們也看到皮卡結構的變化,由原來金字塔的結構形慢慢變到了“紡錘形”,從12萬到17萬佔比,消費的升級一直在變化。
變化二:需求變化
原來的皮卡因爲法規限行,還有對產品的技術標準沒有跟上乘用車這種新的乘用化要求和新技術要求,就逐漸脫離在工具領域。隨着國內經濟結構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身邊的變化。原來的土地,我們在戶外農村這個環境裡實現土地流轉之後,原來每一個家庭單位的種地面積是非常少,種地的方式,或者說農業、經濟作物的方式和以前可以靠勞力,或者靠人力可以解決的。現在人口紅利逐漸減少之後,勞力逐漸減少之後,我們實現土地的流轉。在很多省份裡300畝以上的家庭逐漸增多,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什麼,對生產作業的方式和經濟結構變化了之後,需要的作業方法和方式的變化是什麼,我們看到需求在變化。再有,中國的經濟成分,像創業者、個體經商戶越來越多的時候,他的創業環境裡需要個什麼車,可以看到經濟結構的變化引起了需求的變化。
變化三:應用場景
我們從很原始的,因爲網絡經濟的出現,原來很多種農作物的人,生產的是原料無法直接面對消費者。因爲網絡經濟的出現,特別是像抖音這種網絡經濟出現了之後,顧客就可以面對直接的生產者。這時候我們在經濟的實現模式就變化了,這些人需要什麼車,這是我們在創造雷達時一直在想的,我們在戶外的時候用戶真正需要一輛什麼樣的車,他的解決方案是什麼。作爲中小微企業在創業上需要什麼樣的一輛車,這是我們在創業雷達時想得最多的。面對一個市場,我們作爲企業應該提供什麼樣的解決方案,這是創立雷達時最先想的兩個事情。
變化四:技術應用
中國的車展看到新能源乘用車,不管是純電還是插電混動,還是智能駕駛技術,中國的企業都走到最前面。我們再回過來看皮卡這個領域,乘用車的新能源技術、智能技術,在皮卡這個產品品類裡基本看不到,爲什麼是這個情況?在皮卡領域,今天很多還是合資品牌去生產的,它本身在新能源化及智能化就落後於自主品牌的乘用車技術。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一直考慮我們是不是要照搬乘用車的技術、新能源化的技術和智能化的技術落在皮卡市場需求方面?
變化五:政策推動。
剛纔講限制了中國皮卡的“三個命門”,限行、N1類對技術產品的要求、15年報廢。
我們看到了兩個變化:(1)產品技術的要求,去年十月份把皮卡從原來的N1類摘除,作爲商用車進行管理。自然而然技術就要求我們的產品法規的變化要求產品會面向乘用化。
(2)限行。我們看到中國現在講除開北京的五環以內,上海還有廣州這幾座城市對限行非常嚴格之外,現在中國國內基本上通過這四年來開始進行開放。比如說杭州在5月17日只有早高峰和晚高峰對新能源皮卡上高架有影響之外,其他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看到政策逐漸對行業有利的發展,這是我們看到的方面。
這幾個方面一個是全球皮卡的市場,一個是發展的態勢,還有技術的變化、法規的變化。從雷達來講,在創立的時候,我一直在考慮我們市場應該怎麼怎麼樣的?解決方案應該怎麼樣?我們的技術應該怎麼去走?這是我當時考慮最多的。
我原來畢業以後一直從事汽車的技術研發、工藝和產品研發,做了二十多年的研發,爲什麼後面走到了前臺?是我覺得我們汽車工業在乘用車方面存量化與智能化非常的完善。
但是我們在皮卡這個品類方面還需要跟上這個節奏,我覺得對於我們汽車產業我們企業來講是非常好的機會,不管是行業產品的完善,還是把產業做得總量增加以及走到全球裡面,這是我在考慮的一個問題。
首先,我們想皮卡和乘用車完全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場景。乘用車更多解決點到點的解決方案,皮卡不斷解決點到點的移動,更重要的是到點之後這個皮卡還能夠對戶外解決方案起到什麼作用?這是我考慮最多的。
如果說我們停留在原來點到點的移動,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還要回到新能源,我們講新能源車要看到“能源”這個事情,如果用傳統的車新能源它就是移動的動力,但如果把純電放在裡面汽車還要考慮能量的形式,不光是動能,就像中國假設我們的純電汽車我們去年銷售2600多萬輛,如果我們80%是純電汽車的話,我們在富餘的電池電量對能源儲能形式會有什麼影響?
我們現在講碳中和的事情。我們現在火電還佔了百分之五十多。我們把這個新能源車的電進行峰谷調節的話,我們中國完全不需要這一部分的火電就可以做到,我考慮的皮卡在戶外的時候,除開用新能源的方式驅動車輛之後,改變戶外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能源。所以大家會看到我們在做雷達皮卡的時候有我們的觀點再做這個車。
當然我們看到美國特斯拉它是從車的角度和生活的角度去做這個車,它是追求車的技術,比如說自動駕駛的技術或者其他社會安全,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它會把這臺車比如說防彈,這是它的社會需求。我們在中國的皮卡要考慮的是什麼?
從這個角度,我一開始確立雷達,我們只做戶外體驗。我想出行只是雷達汽車移動到戶外最基本的需求,但雷達汽車、雷達皮卡更重要的是什麼?用皮卡去體驗戶外、改變戶外,這是我們做這輛車的初衷,不像乘用車,乘用車更多的是什麼?在達成點到點移動的一些性能,我們講的是什麼?到了點之後一個是點到點的移動之外,到點之後的功能實現,如何改造戶外?所以我們希望什麼?在戶外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我們怎麼去做?我們需要從戶外的能源、戶外的智能和戶外的物聯三個方面去考慮我們的解決方案,這是雷達跟其他企業考慮皮卡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在戶外的時候希望怎麼去做?我們怎麼皮卡更像兩類:第一類傳統皮卡作爲純拉貨用的。第二類作爲越野。越野更多是利用場景體驗車的性能,爲什麼雷達RD6第一輛皮卡設計的跟我們乘用車的風格更像?首先雷達會把戶外分成兩個場景。
(1)潛戶外,也就是野外。我們第一輛車就在解決淺戶外,如何解決一車兩用?能有皮卡屬性功能,其次還有乘用車的舒適型。
我們講要想改變戶外,能量會解決一切,以我們戶外用電,我們所有的生產方式和我們的生活方式立馬就會進入電氣化時代,所以看到我們雷達RD6在放電的時候放電形態從直流到民用電再到工業用電380V。
其次,從能量來講以及能源的獲取、能量存儲再到能源釋放,這是我們作爲能量去考慮這輛車。
(2)作爲智能平臺,這輛車在戶外還是要有點到點的問題。我想雷達在做點到點,我們會有智能以及智能駕駛,在智能駕駛方面雷達會在高速領航、城市領航跟隨,我們必須做到戶外最強的是什麼?自適應,這是我們在思考智能與乘用車的不同。
(3)我們知道皮卡在戶外它天然就是平臺,我們帶的端是非常多的。大家現在看到我們做的跟無人機結合,跟戶外天然端的結合,我們希望在戶外帶一個智能家居的思想,皮卡就是這個平臺的物聯終端。
我們點到點過程中的乘用化非常關鍵,也就是舒適性。乘用化一個是加速制動RDS性能,我們承載400斤剎車距離做到38米,安全距離非常強。作爲雷達汽車更重要的是戶外體驗而不是戶外出行,我相信在中國的新能源皮卡里面我們會有更多的同行加進來,更多的給予我們用戶更多的體驗方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