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光衛星:領跑中國商業航天

(原標題:吉林長光衛星:領跑中國商業航天)

當今經濟社會,衛星遙感數據有多重要?藉助人造衛星,人類在太空擁有了對地觀測的“眼睛”,從產業發展到自然災害,大範圍目標盡收眼底,前後變化一目瞭然。

50萬米高空,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吉林一號”星座熠熠生輝。115顆在軌衛星各顯神通,以高質量的遙感數據助力農林水利、自然資源、金融經濟等產業高質量發展。

這些在天外執行任務的高性能衛星,全部閃耀着“吉林製造”的榮光。

瞄準科技前沿,探索浩渺宇宙,長光人腳步堅定。2005年,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立項“一彈一星大口徑大光柵”重大創新課題,開始探索以載荷爲核心的星載一體化技術路線。此後10年間,團隊涉險灘、破難題,技術日臻成熟。2014年12月,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成爲我國第一家商業衛星公司。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就迎來檢驗技術成果的重要時刻——2015年10月7日,由公司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組星成功發射,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同時也創造了由一個研發團隊一箭成功發射四星的歷史,一舉拿下多項“第一”:“吉林一號”衛星是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我國第一顆以一個省的名義冠名發射的自主研發衛星、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星載一體化”商用衛星、我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米級高清動態視頻衛星,也是我國第一次以靈巧方式在軌成功成像、國產CMOS第一次在軌技術驗證……

首次發射的4顆“吉林一號”衛星藉助“星載一體化”技術,重量、體積、成本都降了下來。“同樣的亞米級衛星,我們把重量控制到400多公斤,衛星研製成本大約在8000萬元。”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賈宏光說。

爲了符合商業化發展路線、進一步降低成本,長光衛星在研製技術上不斷提速。“載荷平臺一體化”設計、輕量化結構設計、高集成度電子學系統創新技術、衛星批量生產……公司成立10年以來,衛星研製技術歷經4次突破。在保證性能指標只升不降的前提下,“吉林一號”從第一代400千克級降至20千克級,成本降至原來的二十分之一。

2023年6月,成功“瘦身”後的“吉林一號”衛星再出徵,一箭41星成功發射,創下我國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

不久前,長光衛星接連傳來捷報:

——“吉林一號”寬幅02B系列6顆衛星成功發射。作爲長光衛星自主研製的最新一代覆蓋型衛星,該系列衛星在設計製造階段突破多項關鍵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輕的超大幅寬亞米級光學遙感衛星。

——“吉林一號”SAR01A星成功發射。作爲長光衛星自主研發的首顆微波遙感衛星,該星將有效提升“吉林一號”星座全天時、全天候的對地觀測能力。至此,公司通過24次成功發射實現115顆“吉林一號”衛星在軌運行。

“吉林一號”星座作爲長光衛星在建核心工程,一期工程將由138顆光學遙感衛星組成。隨着組網衛星數量越來越多、星座時空分辨率越來越高,所產生的海量數據如何高效傳輸成爲關鍵。爲此,長光衛星成立團隊進行攻關,成功突破激光通信技術,在國內首次實現獨家自主完成業務化應用星地激光高速圖像傳輸試驗、首次實現星間激光超高速通信業務化應用,大幅提升了星地、星間數據傳輸效率。

隨着“吉林一號”衛星組網工程穩步推進,公司積極佈局遙感數據應用——打造國內首個“遙感+AI”APP——吉林一號網;開發共生地球APP,爲用戶提供最新遙感圖源;衛星氣象遙感應用初露鋒芒……

10年前,從國外購買一平方公里衛星遙感數據需要500元,高昂的價格讓遙感數據應用成爲面向小衆的“奢侈品”;如今,我國藉助自己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數據獲取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而每平方公里最低只需要15元。衛星遙感數據成爲人人觸手可及的便利工具。

今年9月2日,“吉林一號”全球一張圖正式對外發布,成爲世界首個高清全球年度一張圖。其分辨率、時效性及定位精度等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爲各行業用戶提供全球高清衛星遙感數據及應用服務。高分辨衛星遙感數據價值進一步釋放。

“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定下了‘服務全球70億人’的目標。”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宣明說。在長光衛星的引領下,我省商業遙感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爲新的吉林名片。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徐慕旗

初審:劉晗

複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