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火力”進攻固收端 中小公募打響規模突圍戰
近年來,隨着權益市場震盪加劇,公募固收產品“吸金”趨勢愈發明顯。今年三季度,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旗下的固收產品規模實現迅速擴張,在此帶動下,多家中小基金公司的整體管理規模也創下歷史新高,業內管理規模排名迅速攀升。
從三季度的表現看,業內人士分析,中小基金公司旗下固收產品規模迅速擴張,與市場需求、公司策略和運營能力、渠道拓展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但是中小基金公司要想通過發力固收實現管理規模增長,固收策略與市場發展相適應至關重要。
管理規模創歷史新高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多家中小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實現逆勢增長,並且規模增量大多來自旗下的固收產品。
具體看,達誠基金三季度憑藉185.64%的管理規模漲幅位居公募市場第一,管理規模由二季度末的11.76億元增至三季度末的33.60億元,其規模增量主要來自達誠定海雙月享60天滾動持有短債、達誠騰益債券兩隻固收產品,基金規模分別由二季度末的4.37億元、4.82億元增長至三季度末的16.74億元、14.36億元。
此外,尚正基金、同泰基金、東海基金、天治基金、泰信基金、惠升基金等多家中小基金公司三季度的管理規模漲幅也在20%以上。
其中,尚正基金、惠升基金等主要通過新發固收產品實現規模擴張,尚正臻元債券、惠升和安純債分別成立於9月15日、8月9日,募集規模分別爲20.70億元、80.00億元。而同泰基金、東海基金、天治基金、泰信基金等則主要通過持營固收產品做大管理規模。
整體來看,截至三季度末,達誠基金、尚正基金、同泰基金、東海基金、泰信基金、惠升基金均創下公司管理規模的歷史新高;相比二季度末,同泰基金、東海基金、泰信基金三季度末的管理規模排名均上升10名以上。
尋找“量級躍升”突破口
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多家中小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瞭解公司三季度如何通過發力固收來實現規模突圍。
泰信基金副總經理張秉麟表示,在理財淨值化改革過程中,他們瞭解到廣大投資者需要有穩健絕對收益的資管產品作爲財富保值增值的媒介,這對在資產配置及阿爾法資產挖掘上天然具備投研優勢的公募基金來說是制度紅利。
“泰信固收團隊以絕對收益投資目標爲底層理念,制定嚴格的投資紀律和風險控制流程,以嚴控回撤併提升投資者持有體驗爲工作目標,近兩年重點佈局中短債產品線。”張秉麟介紹,公司憑藉之前積累下來的穩定業績口碑,獲得客戶認可,電商平臺和線下渠道三季度固收產品規模合計增長超過180億元。
此外,東海基金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公司以宏觀週期視角提前佈局產品線,不斷精進固定收益類產品線。例如,對於東海祥泰三年定開,公司在年初就制定銷售策略,排摸客戶、推動准入;投研上緊跟宏觀政策和市場數據,適時調整迭代未來投資策略,並與投資人及時充分溝通。
而在張秉麟看來,固收產品規模擴張有利於公司對投資策略站在更爲廣譜的視角進行研究和實踐,通過渠道和越來越多的投資人近距離交流,公司也能傾聽更多客戶聲音,有助於公司未來的投資策略研發和產品佈局。對於中小基金公司而言,這也是未來實現“量級躍升”的突破口。
策略與市場發展相適應
除了基金公司發力佈局外,貓頭鷹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員吳卓琳表示,近年來股市波動較大,投資者更多地轉向收益表現相對穩定、風險更低,比貨幣類產品又有較好收益的固收類產品,並且還有不少資金來自銀行理財轉型而來的投資者。因此,在震盪市場下佈局固收產品,成爲中小基金公司擴大規模與知名度的突破口之一。
從渠道端來看,北京某公募渠道人士向記者表示,一方面,中小基金公司普遍通過拓寬新型銷售渠道推動規模增長;另一方面,中小基金公司普遍採用券結模式,通過與合作券商深度綁定,形成更多的利益結合點,促進券商渠道的規模增長。
而中小基金公司之所以選擇發力固收實現規模突圍,吳卓琳分析,一是相比頭部基金公司,中小基金公司在資金吸引力、渠道資源、投研能力上都略顯不足,而固收產品相對穩健,容易獲得長期優質的客戶。二是在公募“降費潮”背景下,權益類產品首當其衝,中小基金公司現階段更需要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儘可能擴大規模,降本增效。此外,在理財淨值化轉型以及震盪市場環境下,固收產品也能迅速錨定個人投資者,實現規模擴張。
作爲淨值化管理的先行者,在吳卓琳看來,抓住這樣的機會進行規模擴張對中小基金公司而言至關重要。“雖然中小基金公司能否通過固收產品擴張規模與市場環境密不可分,但核心還在於公司的固收策略能否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上述渠道人士建議,中小基金公司應注重固收產品多樣化、創新化發展,通過引入不同的固收策略,滿足更加廣泛的投資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