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3天速成、毛囊成活率存疑,揭露植髮機構的“一團亂髮”!
出品|眼健爲實
作者|陳真真
1、近期,莆田系醫院新生植髮正面臨股東分家和破產危機,很多消費者面臨艱難維權的處境,暴露了植髮行業的種種“潛規則”。
2、技術包裝五花八門、承諾毛囊成活率95%以上,實爲植髮機構獲客的營銷套路。
3、植髮屬於醫療美容項目,需要有醫療資質的機構和專業人員,但大量無資質的速成醫生“非法行醫”,將植髮手術的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
新生植髮與大麥植髮、雍禾植髮、碧蓮盛植髮並稱爲國內四大民營植髮機構,雖然在業內比較知名,但新生植髮的結局卻不怎麼樂觀。早在1月30日,就有媒體報道,新生植髮主要創始人卷錢跑路,公司面臨破產危機。
“我好慘,當初糾結了好久,終於下定決心在新生植髮做了髮際線手術,後期還有治療療程沒有做,結果門店倒閉了,聯繫不到任何銷售和客服,真的很生氣。”在北京工作的小欣向眼健爲實吐槽她的植髮經歷。
據小欣介紹,她今年32歲,長期熬夜加上工作壓力大,髮際線逐漸後移。她多次在地鐵看到新生植髮的廣告,也事先通過網絡諮詢了該機構的工作人員,才決定去植髮的,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筆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新生植髮”,發現和小欣有類似經歷的人很多,截至3月7日,該平臺共有200條關於新生植髮的投訴結果,投訴的問題主要是店鋪倒閉、退款困難、植髮效果差等。除了新生植髮之外,被投訴的對象還包括大麥植髮、碧盛蓮植髮、青逸植髮、倍生植髮等多個植髮機構,暴露了植髮行業中存在虛假宣傳、消費陷阱、安全隱患等種種亂象。
筆者通過網絡平臺諮詢了雍和植髮、碧盛蓮植髮,發現客服人員大多以分享案例或提供方案爲由,留下諮詢者的微信號或電話,隨後引導諮詢者到店進行免費毛囊檢測。
“植完還會再掉嗎?”,加微信後,針對筆者提出的植髮手術成功率問題,以上兩家機構均作出了明確的承諾。雍和植髮的客服表示:“植髮的原理是自體毛囊移植,是一次種植終生有效的,成功率百分之百,毛囊成活率95%以上,術前都會簽署保障協議的。”碧盛蓮植髮的客服也表示,毛囊成活率在95%以上,還附上了視頻介紹,表示他們採用的是微針技術,孔徑是全行業最細的。
毛髮種植主要分爲“取發”和“種植”兩個環節,分別有不同的技術。目前爲止,國際上公認的取發技術只有兩種,即頭皮條切取法(FUT)和毛囊單位鑽取法(FUE)。
客服所說的微針、寶石刀、種植筆又是什麼呢?在種植環節,分爲多種方法,不同的方法對應的手術器械也不同。筆者注意到,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主導的《毛髮移植規範團體標準》中介紹,種植可以採用三種方法,分別是鑷子種植(寶石刀+鑷子)、種植筆、即插即種(種植針+鑷子)。
被民營植髮機構包裝出來的“微針”技術,給人一種創傷更小、技術更高的感覺,實際上所謂的微針就是毛囊鑽取針和種植器械,針的大小要根據患者頭髮毛囊的直徑和毛囊單位中含有的毛髮根數來判斷,也並非越細越好。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病與性病科主任醫師楊頂權曾在央視某節目中提到,正規的植髮技術只有FUT、FUE兩種,市面上所有宣傳的、誇張的,比如3D、微針,都是一種營銷噱頭,本質上就是FUT或FUE。
對於植髮效果,承諾毛囊成活率95%以上的機構比比皆是,更是以在合同中約定成活率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實際上,毛囊成活率的鑑定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
筆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閱發現,很多因植髮失敗產生的糾紛案件,都是由於消費者鑑定難或舉證難被判敗訴。比如,廣州的董先生因不滿植髮效果狀告廣州倍生醫療植髮機構。董先生認爲,植髮效果並沒有達到植髮機構宣稱的95%,作爲被告,倍生植髮辯稱,患者應當通過醫療損害司法鑑定以確定醫院診療過程是否存在過錯。不過,因沒有機構能鑑定“植髮後的毛囊成活率”,董先生最終敗訴。
一位從事司法鑑定的專業人士告訴筆者,植髮效果與患者本身的體質、醫生的植髮技術以及術後護理等都有關係,因此很難做出鑑定。中日友好醫院毛髮移植中心醫生馮蘇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毛囊成活率目前沒有辦法計算,毛囊的術後成活率目前只是一個科研指標,不是臨牀上的觀察指標。
既然沒有機構可以鑑定毛囊存活率,植髮機構卻拍着胸脯承諾療效,這是不是“騙術”?對此,北京大成(濟南)律師事務所殷慶乾律師表示,植髮機構作爲專業機構,其本身對毛囊存活率這一關鍵數據指標是否可量化比患者有更清楚的認知,如果植髮機構明知不可量化,卻依然在合同中作出保證,則有誤導或欺詐消費者的嫌疑。
“沒有醫學資質,培訓幾天就能給人植髮,怪不得那麼多人植髮失敗。”徐強告訴筆者,他原本是想找一家靠譜的植髮機構做手術,結果偶然搜索到植髮培訓的廣告,廣告聲稱零基礎的小白都能學會植髮。
筆者聯繫到麥子植髮培訓學院,當被問及“大概多久可以學會植髮技術”時,一位自稱培訓老師的人員表示,3天包教包會,終身免費複訓,完全沒有醫學基礎也沒關係,只需要膽大、心細、有耐心。
這位培訓老師表示,學員經培訓畢業後,可以去民營植髮機構也可以自己開店,多數人選擇自己開店,植髮一次的成本低至200-500元,收入在1萬-8萬元,屬於零風險、高收入。
事實上,植髮屬於醫療美容項目。按照《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負責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主診醫師必須同時具備相應的條件,其中第一條就是: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經執業醫師註冊機關注冊。也就是說,做醫療美容項目必須擁有醫師資格證與醫師執業證書,否則屬於非法行醫。
從各地的查處中可以發現,“黑機構”無資質人員非法開展植髮手術的案例並不少見。例如,2021年3月24日,崑山雍禾醫療美容診所有限公司因使用不具備醫療美容主診醫師條件的執業醫師被罰款1.9萬元。
有業內人士透露,有些植髮機構有執照的醫生只是掛名,大量手術由無資質人員操作,有的美容美髮店與無資質人員合作,推薦消費者植髮,然後從中分成。植髮機構以及醫護人員的醫療資質無法保障,這就將植髮手術的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
說到底,普通消費者對植髮行業內部瞭解甚少,隱藏在平靜海面下的,可能是混亂的“營銷戰”。對於個人而言,遭遇脫髮時,應該去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不能病急亂投醫,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植髮。相關部門嚴格植髮准入門檻、加強監督,行業自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業服務中去,或許才能走的更遠。
本文部分受訪者爲化名
參考資料:
[1]植髮行業亂象多療效承諾不靠譜 大麥微針、新生植髮被投訴
https://www.chinanews.com.cn/life/2022/04-28/9741660.shtml
[2]廣州男子不滿植髮效果狀告植髮機構,因無法鑑定“毛囊存活率”敗訴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9242117122323.html
[3]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198.htm
[4]植髮行業有哪些內幕?那些不爲人知的真實黑幕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219301
[5]央視一套曝光植髮行業亂象,技術過度包裝被批
https://m.huanqiu.com/article/3ztCKoatX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