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雙頭鷹俄羅斯戰敗,中國國際戰略物流空間安全有這些風險

4月2日,德新社報道,北約計劃未來5年爲烏克蘭提供價值1000億歐元(約合7839.3億人民幣)的軍事支持。該基金由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提議設立,北約將於7月在華盛頓峰會上作出決定。

在3月18日的俄羅斯大選中,普京以87%的得票率和俄羅斯選民77%的投票率,雙雙打破俄羅斯1991年獨立以來總統選舉最高紀錄。這顯示俄羅斯民意對普京決策的集體支持。

圖源:俄新社

俄烏衝突從2022年2月24日爆發兩年多來,歐洲各國有的焦慮,有的煽風點火。多數國家表示要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直言“不排除派遣地面部隊的可能性”。4月3日,英國國防大臣沙普斯發文稱,世界已經從戰後時代進入戰前時代。

隨着北約開啓新一輪擴張,俄羅斯鄰國芬蘭和瑞典先後入約,地緣政治博弈愈演愈烈,俄羅斯與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世界關係不斷惡化。

歐盟和美國似乎“無法接受”烏克蘭的戰敗,但如果俄羅斯戰敗了又會怎樣?

在2023年的新年賀詞中,普京提到,“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以來,俄羅斯一直處於西方制裁之下,但在2022年西方對俄羅斯開展了真正的‘制裁戰爭’,試圖徹底摧毀俄羅斯的工業、金融和物流運輸,但是未能得逞。”

但對俄羅斯的物流打擊仍在繼續,如果俄羅斯戰敗,中國又會受到哪些影響?中國國際物流會發生什麼?《掌鏈》爲您分析。

一、劇變:被圍困的中國出海口

(一)第一島鏈對華壓制

“第一島鏈”是冷戰期間,美國組建包圍中國及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地緣軍事包圍圈,從北太平洋千島羣島,向南經日本及韓國,中國臺灣,菲律賓到加裡曼丹島等西太平洋島嶼。多年來,美國在“第一島鏈”與菲律賓,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等盟友進行合作,壓制中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而90%以上國際貿易依靠海運,尤其能源、糧食及關鍵礦產品進口主要靠海運。而美國及日韓非等盟友的第一島鏈,也威脅中國東部和南海等國際物流通道。

長期以來,俄羅斯在我國北方對日、韓威懾,有力減輕了第一島鏈對華壓制。

2022年3月4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啓動針對威懾中國的兩棲作戰演習。隨後10號,俄羅斯軍方在俄日爭議的“南千島羣島”舉行了S-300V4遠程防空導彈的實彈射擊演習,而14日凌晨,包括核潛艇在內的6艘俄羅斯艦船穿越北海道宗谷海峽,這些行動對美日韓包圍是有效的遏制。

不過,美國對華國際交通物流通道安全的威脅不只是軍事的,而是更系統的經濟協同。

2022年5月23日,拜登正式在日本東京啓動“印太經濟框架”,美國與包括第一島鏈的韓國、日本及第二島鏈澳大利亞、印度等13個國家成爲初始成員。

4月4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美國、日本和菲律賓三國將構建應對網絡攻擊的防衛網。三國首腦會談將於4月11日在華盛頓舉行,屆時將就此達成協議。

美、日、韓三國領導人(圖源:Reuters)

作爲傳統第二大軍事強國的俄羅斯的軍事實力與戰略制衡使得日韓菲都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俄羅斯戰敗,中國失去北方屏障,美國重返亞太的步伐必將加速,和日韓菲建立多方合作模式,加大壓制中國,形成“四面圍堵”的戰略格局:

(1)南部海運通道:聯合菲律賓、越南等與中國有爭議的國家紮緊南海包圍圈,增強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以武力威脅中國在南海地區的主權;

(2)東部海運通道:聯合日、韓,增強對東部出海口把控力,進一步蠶食中國對臺灣省的主權及臺灣海峽的管控權,在危機時對中國實施海上封鎖禁運;

(3)印太航運通道:以《印太框架》爲制度性安排,協同包括印度等更廣泛的國家,構建海上及空中協防網絡體系。

(4)西北陸運通道:如果俄羅斯戰敗並被進一步削弱,不排除包括中亞五國、北方蒙古國也會站對更強大的美國,並搞地緣平衡引入美日歐,在中歐班列等國際陸運通道上削弱中國。

(二)衝擊歐亞一體化發展

早在2011年,普京就預想到了西方對俄羅斯物流封鎖將產生巨大影響,於是在2011年,普京在《歐亞新的一體化計劃:未來誕生於今天》一文中重提歐亞聯盟這一設想。

普京希望讓歐亞聯盟要成爲聯繫“歐盟與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迅速發展的經濟體的橋樑”,連接西歐和中國西部的公路運輸走廊,以及將來在泛歐亞高速鐵路建成後在沿線形成現代物流運輸體系。

2015 年,普京與中國就“協調發展”“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內的經濟一體化達成一致,中俄簽署了共同聲明,歐亞經濟聯盟正式對接我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歐亞大陸”發展思路展開藍圖,在歐亞開發銀行支持下,歐亞經濟共同體已制定了公路、鐵路基礎設施發展綜合規劃。

俄烏衝突的結局將直接影響普京的歐亞一體化思路能否實現,一旦俄羅斯戰敗,俄聯邦是否解體,北約地位將得到加強,進一步東擴並壓境中國周邊。

一些與俄羅斯毗鄰的中立國家也可能加入北約,烏克蘭、立陶宛已經倒向西方。歐亞經濟聯盟中原本親俄的鄰國不排除未來更多加入東擴的北約。這會使以俄倡議的歐亞一體化及中國倡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地更加困難。

隨着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加強,歐洲,特別是法國、德國等歐洲老牌強國的獨立之路也將遭遇挫折。

從長遠看,一個統一繁榮的歐亞大陸是經濟繁榮的保障,在這個過程中,作爲大國的中國、俄羅斯、德國、法國都需要發揮更大作用,促進各國的和解、合作,而不是撕裂、對峙。

美國慫恿的中、俄與歐盟鬥爭,較多出於擴大其自身地緣政治影響力的私心。而一旦歐亞相爭,就將帶來交通物流的隔斷,經貿活動的阻滯。

二、通道:中歐班列等戰略物流通道風險

中歐班列是中國北部戰略物流通道,2011年3月,由中國重慶駛向德國杜伊斯堡的首條中歐班列線路中歐班列(渝新歐)開行。截至2024年3月,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已超8.5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9個城市,成爲中國國際戰略陸運物流大通道。

中歐班列線路圖(圖源:南華早報)

俄羅斯是中歐班列的北部主要過境國,目前從義烏到捷克布拉格的義新歐、武漢到法國里昂的漢新歐、成都到莫斯科的蓉歐、長沙到莫斯科的湘歐、蘇州到莫斯科的蘇滿歐、哈爾濱到莫斯科的哈歐、石龍到莫斯科的粵滿歐等多條線路途經或到達俄羅斯。

據CNBC2月份報道,由於胡塞武裝對紅海的襲擊造成遠洋航線中斷,對從中國經俄羅斯通過鐵路運往歐洲的貨物需求量變得更大。

目前,爲了促進與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更多貿易,俄羅斯還在繼續加強與中國的物流運輸。據彭博社報道,俄羅斯計劃今年增加支出,以提高將貨物運往遠東的鐵路運力,開支金額達到 3660 億盧布(40.3 億美元),比 2023 年增長約40%。

俄羅斯總統普京呼籲增加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加爾-阿穆爾幹線的運輸能力,這些鐵路將俄羅斯與中國南部連接起來,年運力預計將從2023年的1.73億噸增至 2030年的2.1億噸。

Lloyd's List

有統一的俄羅斯可減少中歐班列在不同國家的過境問題,歐亞經濟聯盟增與“一帶一路”項目合作,貨物通過歐亞經濟聯盟從中國運往歐洲,只需通過兩次海關檢查,可以爲中、歐雙方的商品提供進入彼此市場的機會。

自俄烏衝突暴發以來,歐盟已對俄實施了多輪制裁,涉及俄金融、經濟、外貿等多個方面。其中,俄羅斯國家鐵路公司(即“俄鐵”)也位列美歐制裁的名單中。

不少歐亞貨運承運人爲避免被相關制裁所波及,在第一時間暫停了過境俄羅斯的鐵路運輸,發往歐洲的班列數量和頻次也不斷下降。如果歐洲公司不能與俄羅斯鐵路合作,這意味着絲綢之路過境俄羅斯遇挫。

作爲橫跨歐亞物流最重要的一環,俄羅斯與歐洲的關係仍是影響歐亞物流的重要因素。如果俄羅斯的戰敗,美西方對其制裁措施可能升級,不排除未來歐盟切斷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之間的鐵路運輸。

這將對中歐之間的貨物運輸產生較大沖擊,使得中歐之間的物流阻塞,造成運輸成本上漲,影響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產業,削弱中歐貿易。

三、預警:能源與糧食物流潛在斷流挑戰

據《新華絲路》3月14日報道,一艘貨輪在山東龍口港卸完近2萬噸俄羅斯進口煤炭後啓航江蘇靖江港,一條連接俄羅斯、龍口、靖江港口的新航線正式開通。

這標誌着又一條多式聯運物流運輸通道的開通,爲我國進口俄羅斯煤炭提供黃金通道,降低相關企業綜合成本。俄羅斯是我國能源與糧食等大衆商品的主要進口國。

(一)中國能源物流通道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俄羅斯在2023年向中國交付了1.0702億噸原油,比2022年增長24%,成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正是由於石油貿易,過去兩年中俄貿易總額躍升了64%,達到2400億美元。

3月份,彭博社援引Kpler 數據稱,預計每天將有 170 萬桶石油運往中國。中國對索科爾石油(一種俄羅斯原油)的進口量可能會比2月增加兩倍,並達到每天 379,000 桶的歷史新高。

俄羅斯近年大力開發的北極北海航線,主要目標就是運輸石油。北海航線連接波羅的海和白令海,途經俄羅斯廣袤北極地區的航線,由於主要位於俄境內,從波羅的海港口或北極港口發出並運往東方的石油在運輸途中幾乎不會受到第三國的控制。這條重要的捷徑,將俄羅斯到中國的航程從36天縮短至15天。

俄羅斯運油船(圖源:Business Standard)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一份報告顯示,俄羅斯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30年通過北極北海航線的運輸量達到9000萬噸,到2035年運輸量達1.3億噸。

如果俄羅斯輸掉戰爭,其能源基礎設施受到影響,可能會中斷對中國的能源供應,導致能源價格上漲,中國需要尋求替代能源,甚至可能不得不增加自美國的LNG進口。

(二)中國糧食物流走廊

俄羅斯、烏克蘭是中國主要糧食進口國,俄烏衝突後中國國際糧食採購與物流通道也隨之變化。

至2021年對中國出口糧食的大國依次爲美國、巴西、烏克蘭、阿根廷、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等。近年來,中國從烏克蘭進口的玉米量佔我國玉米總進口量均保持在60%以上,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玉米進口國。

2023年9月,中俄簽署了″下列寧斯科耶-同江糧食碼頭″樞紐的建設的協議,該樞紐位於俄羅斯遠東符拉迪沃斯託克和我國東北黑龍江省之間,總投資150億盧布(約合11.58億元)。根據東方經濟論壇官方聲明稱:″這是雙方當前戰略合作和擴大相互貿易協議的延續,也是實施″中俄新陸地糧食走廊″計劃的下一步。″

2023年10月18日,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價值約257億美元的糧食進口合同,在12年時間內中國將從俄羅斯進口7000萬噸的穀物、豆類和油籽。俄羅斯有望成爲中國的第三大糧食進口國。據我國農業農村部官網報道,未來俄羅斯將成爲我國小麥重要進口來源地;

中國從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國際糧食物流通道爲,從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糧食生產地,通過鐵路運輸到敖德薩港裝船,經黑海過土耳其海峽到地中海,經蘇伊士運河到達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天津、青島等各港口。

如俄被肢解,糧食物流通道受阻,我國的糧食供應也許會成爲美國牽制中國、進行經濟打擊的新手段。

參考資料:

en.ccg.org.cn(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The Impact of the Crisis in Ukraine on Global Supply Chains and China’s Economy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xploring the “Greater Eurasian Partnership

VOA: Japan, Philippines Boost Alliance to Counter China, Analysts Say

人民日報:促進亞歐大陸合作共贏——中歐班列,鋪就共同繁榮發展之路

掌鏈:普京新年提物流,美西方制裁謀掐斷俄國際物流,警示中國一帶一路

編輯:老八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