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顧者無替手孤立無援 線上預約互助換喘息
長期照顧近10年曆程,無照顧替手、孤立無援的照顧者,容易走向照顧悲劇,「互助喘息」是臺灣獨創長照模式,照顧者志工與照服員2對多照顧,以線上預約服務時數換喘息時間。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去年起合作試辦「互助喘息」,家庭照顧者帶着被照顧者到日照中心或社區據點換工,照服員非單槍匹馬照顧4到6名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者,將有1名家庭照顧者分工,家庭照顧者志工值班8小時,可換16小時休息時數。
互助喘息試辦計劃今年起導入科技發展照顧者「喘息銀行」,透過「互助喘息預約服務平臺」綁定LINE,註冊成爲會員,立即贈送16小時免費時數,讓使用者5分鐘預約體驗。線上行事曆查看最新服務時間、地點、剩餘名額,輕鬆點選即可完成預約,成班完成系統自動寄送提醒通知。
家庭照顧者走不出門與照護人力荒,是迎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無法逃避課題,這次總計劃主持人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在記者會表示,長照是人力密集卻低度科技的產業,科技導入勢在必行, 尤其長照服務無需強調多高科技,而是適當科技,融入使用者經驗。
過去互助喘息都是由據點工作人員手工管理預約、排班非常辛苦,帶領團隊設計預約平臺的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科技學院長洪論評介紹,平臺發展互助喘息4大功能,包含預約喘息、預約值班、成爲照服員、提供空間,整合服務使用者、服務提供者及空間提供者。
據衛生福利部去年統計,符合長照使用喘息服務資格約60萬名家庭照顧者,長照2.0喘息服務使用人數約14萬人左右,使用率僅23%。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這樣的現象與臺灣長照人力大缺工,服務量能供不應求,以及家庭照顧者不敢放手等原因都有相關性。
「週休一日,是所有家庭照顧者都應該擁有的」,陳景寧表示,家庭照顧者容易陷入只有自己照顧是最好的迷思,互助喘息讓非常多家庭照顧者瞭解照顧家人不一定非自己不可。即使是全職家庭照顧者,都應以固定休息爲原則,不然恐成被拉緊的橡皮筋,導致照顧疲乏。
「互助喘息」試辦計劃共4處據點辦理,臺北市、嘉義市各2處,今年預計推動至全臺灣15處據點。全職夫妻55歲蔣先生與太太照顧76歲失智症的媽媽,已使用35次互助喘息、換工11次,參加互助喘息後,週末不再被綁在家中,偶爾可外出散心,照顧壓力減輕很多。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